城墙修建完毕,门也安装好了之后,我就安排了守门的人、圣殿的乐手和利未人各司其职。我派我的兄弟哈拿尼和城堡的指挥官哈拿尼雅共同管理耶路撒冷。我这样安排哈拿尼雅,是因为他是个诚实可靠的人,他敬畏上帝远超常人。
我吩咐他们说:“耶路撒冷的城门要在太阳升高,天气变热之后才能打开。太阳还挂在天上时,守门的人就要把门关上并上门闩。还要从耶路撒冷的居民中指派守卫,有的守在固定岗位,有的就在自己家附近巡逻。” 那时,耶路撒冷城面积很大,很空旷,但住在里面的人却很少,许多房屋也还没有重建起来。
于是,上帝感动我的心,让我召集城里的贵族、官员和普通百姓,按照家族来登记人口。我找到了最早从流放之地归回的那些人的家谱记录。记录上是这样写的:
以下是当年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走,后来从流放之地回到犹大和耶路撒冷本城的人。他们是跟随所罗巴伯、耶书亚、尼希米、亚撒利雅、拉米、拿哈玛尼、末底改、必珊、米斯毗列、比革瓦伊、尼宏、巴拿一同回来的。
以色列民众的人数是:
巴录的子孙,二千一百七十二名;
示法提雅的子孙,三百七十二名;
亚拉的子孙,六百五十二名;
巴哈·摩押的子孙(属耶书亚和约押的宗族),二千八百一十八名;
以拦的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萨土的子孙,八百四十五名;
萨改的子孙,七百六十名;
宾内的子孙,六百四十八名;
比拜的子孙,六百二十八名;
押甲的子孙,二千三百二十二名;
亚多尼干的子孙,六百六十七名;
比革瓦伊的子孙,二千零六十七名;
亚丁的子孙,六百五十五名;
亚特的子孙(希西家一族),九十八名;
哈顺的子孙,三百二十八名;
比撒伊的子孙,三百二十四名;
哈律的子孙,一百一十二名;
基遍人,九十五名;
伯利恒人和尼陀法人,一百八十八名;
亚拿突人,一百二十八名;
伯·亚斯玛弗人,四十二名;
基列·耶琳人、基非拉人、比录人,七百四十三名;
拉玛人和迦巴人,六百二十一名;
密抹人,一百二十二名;
伯特利人和艾人,一百二十三名;
另一个尼波的人,五十二名;
另一个以拦的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哈琳的子孙,三百二十名;
耶利哥人,三百四十五名;
罗德人、哈第人、阿诺人,七百二十一名;
西拿人,三千九百三十名。
祭司有:
耶书亚家族的耶大雅子孙,九百七十三名;
音麦的子孙,一千零五十二名;
巴施户珥的子孙,一千二百四十七名;
哈琳的子孙,一千零一十七名。
利未人有:
耶书亚的子孙(属甲篾家族,何达威雅的后裔),七十四名。
乐手(亚萨的子孙),一百四十八名。
守门的有:沙龙、亚特、达们、亚谷、哈底大、朔拜的子孙,共一百三十八名。
殿役(圣殿仆人)有:西哈、哈苏巴、答巴俄、基录、西亚、巴顿、利巴拿、哈迦巴、萨买、哈难、吉德、迦哈、利亚雅、利迅、尼哥大、迦散、乌撒、巴西亚、比拜、米乌宁、尼普心、巴卜、哈古巴、哈忽、巴洗律、米希大、哈沙、巴柯、西西拉、答玛、尼细亚、哈提法。
所罗门仆人的子孙有:琐太、琐斐列、比路大、雅拉、达昆、吉德、示法提雅、哈替、波黑列·哈斯巴音、亚们。
殿役和所罗门仆人的子孙,共计三百九十二名。
以下这些人是从特·米拉、特·哈萨、基绿、亚顿、音麦城回来的,但他们无法提供家谱证明自己是以色列的后裔:第来雅的子孙、多比雅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共六百四十二名。
祭司中也有无法证明身份的:哈巴雅的子孙、哈哥斯的子孙、巴西莱的子孙(这巴西莱娶了基列人巴西莱的一个女儿为妻,所以就用了巴西莱这个名字)。这些人查考家谱,却找不到记录,因此被认为不洁净,不能担任祭司的职务。省长就吩咐他们,不可吃祭司才能吃的至圣之物,直到有能用乌陵和土明来求问上帝的祭司出现为止。
全体会众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人,此外,还有男女仆役七千三百三十七名,男女歌手二百四十五名。他们有马七百三十六匹,骡子二百四十五头,骆驼四百三十五峰,驴六千七百二十头。
有些家族的族长慷慨捐献,支持圣殿的工作。省长捐给库房的有:金子一千达利克,金碗五十个,祭司的礼服五百三十件。其他族长捐给工程库房的有:金子二万达利克,银子二千二百弥那。其余百姓所捐的有:金子二万达利克,银子二千弥那,祭司的礼服六十七件。
于是,祭司、利未人、守门的、乐手、殿役,以及一部分百姓和其余的以色列人,就都住在他们自己的城里了。到了七月,以色列人已经各自在自己的城里安顿下来。
本章总结与启示:
核心内容: 本章记载了尼希米在完成耶路撒冷城墙重建后,紧接着进行的两项重要工作:建立稳固的治理与防卫体系 和 严谨地进行人口普查与身份确认。这体现了从“硬件”建设(城墙)到“软件”建设(人口、秩序、信仰纯正)的过渡。
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1. 秩序是安全的保障: 尼希米没有在建成城墙后松懈,而是立刻制定了严谨的城门开关制度和巡逻安排。这告诉我们,任何重要的成就(无论是事业、家庭还是个人成长)都需要后续精心的维护和管理制度来巩固,否则成果可能得而复失。
2. 身份与传承的重要性: 尼希米高度重视家谱和根源。对于回归的百姓而言,明确“我是谁”、“我属于哪个支派”是恢复民族认同和信仰纯正的基础。在今天,这提醒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家庭传统和信仰传承,这能带来自我认同的稳定感和归属感。
3. 诚实与敬畏是领导力的基石: 尼希米选择哈拿尼雅共同管理的原因是他“诚实”且“敬畏上帝”。这为所有领域的领导者树立了榜样: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品德的正直和对更高原则(如真理、良知)的敬畏,才是赢得长久信任的关键。
4. 面对不明确时的谨慎原则: 对于那些无法证明祭司身份的人,处理方式不是武断地排斥,而是暂时限制其职权,等待更明确的指引(乌陵和土明)。这体现了在事实不清时,采取谨慎、留有余地、等待时机的智慧,避免草率决定造成不公或错误。
5. 全民参与与慷慨奉献: 记录的捐献名单表明,重建家园是全民共同的事业,从省长到普通百姓都踊跃奉献。这鼓励我们,任何共同体的繁荣都需要每个成员的参与和付出,集腋成裘,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