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罗作王一年;他作以色列王两年时,扫罗从以色列中挑选了三千人,其中二千人与扫罗在米吉玛和伯特利山,一千人与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百姓各归自己的帐棚。
约拿单攻击基遍的非利士营,非利士人听说了此事。扫罗向全国吹号角,传扬消息说:“让希伯来人听见!”全以色列人都知道扫罗打败了非利士人的一个营,并且以色列人也在非利士人眼中被看作可憎。百姓就聚集到吉甲见扫罗。
非利士人聚集起来,要与以色列争战,三万辆战车,六千骑兵,人数多如海边的沙。他们来到米吉玛,在伯雅温东边安营。
以色列人看见自己陷入困境(百姓惊惶),就藏在洞里、树林中、岩石上、高处和坑中。有些希伯来人渡过约旦河,到迦得地和基列地去。扫罗仍在吉甲,所有百姓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他等候七天,这是撒母耳所定的日期,但撒母耳没有到吉甲,百姓就离散了。
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拿来给我。”他就献了燔祭。
当他献完燔祭,撒母耳来了,扫罗出去迎接他,向他问安。
撒母耳说:“你做了什么事?”
扫罗说:“因为我看见百姓从我这里散开,你又没有在指定日期来,而非利士人聚集在米吉玛,所以我说:‘非利士人现在必来到吉甲攻击我,我还没有向耶和华祈求。’所以我自己动手献了燔祭。”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愚蠢的事!你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命令。原本耶和华必会坚定你在以色列的王位,直到永远。但现在你的王位不能长久;耶和华已经寻找一位合他心意的人,吩咐他作你百姓的领袖,因为你没有遵行耶和华的命令。”
撒母耳起身,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随从的人,大约六百人。扫罗和约拿单与随从的人住在便雅悯的基比亚,非利士人却在米吉玛安营。
非利士人的掠夺队分三队出去:一队走通往俄弗拉的路,到书亚的地;一队走伯和仑的路;一队走靠近西玻音谷、面向旷野的边界路。
当时以色列全地没有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免得希伯来人制造刀剑或矛。”以色列人都要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每个人的犁头、斧头、镐子和锄头,但仍有磨刀器可以磨犁头、耙、斧头和杖。
所以在作战之日,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手中没有剑和矛,只有扫罗和约拿单的手中有。非利士人的营就出来到米吉玛的通道。
总结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顺从神的命令比看情况行事更重要
扫罗因为急于应对敌人,未等撒母耳就擅自献祭。这显示领导者即使有好意,也若违背神的命令,必带来严重后果。现实中,计划和决策应建立在正义与道德原则上,而非单纯的紧急情绪或外在压力。
二、领导的挑战与依赖神
扫罗面对非利士人的强大军势,百姓恐惧散开,说明领导者在危机中需要坚定和依靠神。现实中,领导者的勇气和信念能影响团队士气,但如果依赖自身而非正确原则,可能导致失败。
三、资源和装备的重要性与限制
以色列百姓因非利士人的压制缺乏武器,这提醒我们:条件受限时,更需智慧和策略,而不仅仅依赖力量。现代应用:资源有限时,更要计划与创造性解决问题。
四、神寻找合他心意的人
扫罗的失误表明职位和权力并非永远,神会挑选合他心意的人来完成计划。现实启示:领导者不仅要看职位,更要注重品格和顺从原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