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营地的惨状和那血书警告带来的冲击,让赵桂斌久久无言。他弯腰,小心翼翼地拾起那张冻在冰里的游戏点卡,塑料卡片在指尖传来刺骨的冰凉,上面熟悉的图案此刻显得如此荒谬和刺眼。
“清理现场,所有……异界物品,小心收集起来。”赵桂斌对随行的士兵吩咐道,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这些遗物是证据,或许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士兵们开始小心翼翼地行动,将手机残骸、点卡、破旧的卫衣以及那些写满攻略的书籍碎片一一装入特制的防水袋中。
就在这时,矮人探险家布雷登·石须的身影浮现在赵桂斌的脑海。他想起布雷登在分析牦牛人营地周围痕迹时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如果他在场,一定能从这片狼藉中读出更多信息。
“莱娜拉,”赵桂斌转向精灵游侠,“你能像布雷登那样,分析出无面者在这里活动的具体轨迹吗?比如它们从哪里来,主要攻击了哪里,又朝哪个方向离开?”
莱娜拉点了点头,她虽然不像布雷登那样精通地质和痕迹学,但作为游侠,追踪是她的看家本领。她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感受空气中残留的气息,随后睁开眼,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营地的每一寸雪地、每一处破损的帐篷和散落的杂物。
她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开一片积雪,露出下面几个模糊但深嵌冰层的印记。那并非野兽的蹄印,也非人类的足迹,更像是一种多足、带有吸盘或钩刺的生物留下的压痕,痕迹边缘还残留着极其微弱的、令人不适的虚空能量波动。
“它们是从多个方向包围过来的,”莱娜拉指着地面上几组从不同方向汇聚向营地中心的痕迹,语气凝重,“看这里,还有这里……没有试探,没有犹豫,直接扑向营地中心那几个最大的帐篷——也就是幸存者描述中,他们最后聚集躲藏的地方。”
她站起身,指向营地外围几个方向:“离开的痕迹则比较混乱,但主要分散朝着这几个方向——东北,通往灰熊丘陵和风险湾;西北,指向考达拉和魔枢;正北,则是通往龙骨荒野和永恒之眼的方向。”
赵桂斌走到莱娜拉指出的几个点,仔细观察。他发现,无面者出现和离开的路线,并非随意选择。它们出现的方向,恰好覆盖了北风苔原上几处重要的“游戏”地点——风险湾是联盟重要的登陆点和任务集中地;考达拉和魔枢是法师的天堂,充满了能量和秘密;永恒之眼更是守护巨龙玛里苟斯的巢穴,是剧情的关键节点。
而无面者离开的方向,也同样指向这些区域!
“它们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赵桂斌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悸的结论,“它们是在……巡逻。沿着一条条预设的、覆盖了所有‘穿越者’可能聚集或试图利用‘先知’优势前往的关键节点路线,进行着精准的巡逻和清除!”
这印证了卡尔文指挥官地图上的标记,也解释了为什么小刀他们无论躲到哪里都会被找到——因为他们潜意识里选择藏身或转移的方向,很可能依然是在这些“关键节点”的辐射范围内!
就在这时,赵桂斌怀中的模型突然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震颤。他心中一动,将模型取出,尝试着缓缓在营地内移动。
当他靠近那些无面者留下的痕迹,尤其是莱娜拉指出的几个主要汇聚点时,模型的震颤明显加剧,表面的泰坦符文甚至开始闪烁起极其微弱的、与那些痕迹中残留的虚空能量波动频率相反的警示性光芒!
而当他将模型指向无面者离开的某个方向时,模型的震颤和光芒又会发生细微的变化,似乎在指示着那个方向残留的能量更强,或者……更“新鲜”?
“模型的能量与无面者的冰核能量‘同源相斥’,”赵桂斌回想起提里奥密信中的话,又结合眼前的景象,一个念头闪过,“它不仅能预警,或许……还能被动地追踪它们残留的能量轨迹!”
他立刻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莱娜拉和随行的士兵。他们开始配合测试,由莱娜拉凭借经验和感官指出可疑痕迹,再由赵桂斌用模型进行验证和精细定位。
果然,模型就像一块高精度的能量指南针,对那些残留的混沌能量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它甚至能分辨出哪些痕迹是几天前留下的,哪些是最近一两天的新痕迹,通过震颤的强度和符文闪烁的频率差异。
“这太神奇了!”一名随行的北伐军士官惊叹道,“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方法,岂不是可以提前预判无面者的巡逻路线,甚至找到它们的巢穴或者……能量源?”
希望的火花再次闪现。虽然模型的使用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会暴露自身的位置,但若能善加利用其特性,未尝不能化被动为主动。
赵桂斌看着手中这枚既是灾厄之源又是希望之种的模型,心情复杂。他意识到,自己与这模型,与那无形的“修正机制”之间的羁绊,远比想象中更深。
他收起模型,对莱娜拉和士官说道:“记录下所有确定的轨迹和能量反应强度。我们返回前哨。有了这些信息,或许我们能绘制出一张……无面者的‘巡逻网络图’。”
如果能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那么,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冰原上,他们或许就能找到一丝缝隙,一线生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学会如何小心翼翼地使用手中这把双刃剑,在照亮前路的同时,避免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