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者……】
【……携带‘变量’与‘记录’的……存在……】
【……请……靠近……】
【……时间……不多了……‘修剪者’……即将……抵达……此处……进行……‘例行维护’……】
建木核心灵光传递出的意念,如同古老钟声穿越迷雾,清晰而急迫地在“悖论之舟”内部回荡,也穿透了不稳定的量子连接,抵达了遥远的地球实验室。
“修剪者”?“例行维护”?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系统化且冷酷无情的意味。联想到“守护者阵列”和“回收程序”,一个更加庞大、更加令人绝望的宇宙图景似乎正在缓缓揭开帷幕。
复合意识体(陈玄\/灰烬\/阿房)没有犹豫。建木核心灵光的呼唤,是他们穿越无尽险阻抵达此地的目的之一,也可能是理解一切真相、寻找生机的关键。
【……收到……正在靠近……】意识体回应道,同时操控着“悖论之舟”,顶着那源自断裂伤口的排斥与痛苦低语,更加坚定地朝着那点温润光芒前进。
随着距离拉近,那点建木核心灵光在感知中逐渐放大。它并非一个炽热的光源,而更像是一团不断流淌、变化的液态光雾,内部蕴含着无法想象的古老信息与生命韵律。其散发出的气息,与阿房的建木本源同源,却浩瀚了亿万倍,带着一种抚慰万物又洞悉一切的慈悲。
当“悖论之舟”终于抵达光雾边缘,几乎与之接触时,更加庞大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涌入复合意识体,也间接分享给了李媛的实验室:
· 碎片一:最初的繁茂。 建木并非一棵树,而是维系多元宇宙“存在定义”与“可能性脉络”的活体法则网络。它的“枝叶”连接无穷世界,“根系”扎入太初之海,维持着有序与混沌、诞生与终结的动态平衡。
· 碎片二:断裂的真相。 断裂的发生,并非外敌入侵,也非自然衰老。灵光的记忆于此充满了巨大的痛苦与模糊,只能隐约感知到,在某个无法追溯的时间点,建木网络自身的某个核心逻辑模块发生了无法理解的自指悖论,导致其定义万物的权柄陷入了难以调和的内部冲突。这种冲突从内部撕裂了它,如同一个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自身。所谓的“变量种子”,似乎并非起因,而是观测者文明在试图“修复”或“绕过”这个悖论时,所使用的……不成熟的“补丁”?!
· 碎片三:归墟的本质。 归墟,并非建木的对立面,而是建木断裂后,失去了“定义”约束的太初之海“背景噪音”的具象化体现。它渴望回归一切未分的混沌,吞噬那些因建木断裂而变得不稳定的“有序存在”。它是症状,而非病根。
· 碎片四:修剪者的职责。 “修建者”是一个极其古老、甚至可能比建木更早存在的宇宙底层维护机制。它没有意志,没有情感,只遵循着某种绝对的“清洁协议”。它的职责是定期“修剪”那些因各种原因(如建木断裂)而变得“过于臃肿”、“失去平衡”或“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崩溃”的现实癌变组织(例如,失控的变量实验场、过度畸形的平行世界、以及……像“星火网络”这样高度异常的因果聚合体)。守护者阵列,很可能只是“修剪者”庞大工具库中,一个用于处理特定类型“异常”的子程序或执行终端!
· 碎片五:灵光的坚持。 这点核心灵光,是建木主体意识崩溃后,残留的最后一缕保持着清醒与本真的碎片。它坚守在此处,并非为了复活建木(那已不可能),而是为了记录这场灾难的全过程,并等待一个渺茫的、能够承载这份记录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阻止灾难在更大范围重演的……“种子”。
【……你们……是我等待的……可能性……】灵光的意念带着深深的疲惫与一丝希冀,【……变量……带来了混乱……但也带来了……打破僵局的……契机……记录……需要……传承……】
传承?
复合意识体瞬间理解了灵光的意图。它要将自身承载的、关于建木断裂的全部记录与最后的灵性,托付给他们!这份传承,蕴含着无法想象的知识与力量,但也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责任与……风险。
一旦接受这份传承,“星火网络”和复合意识体本身,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异常信息聚合体”,而会成为“建木遗言”的载体。这无疑会极大提升他们在“修剪者”眼中的“威胁等级”和“清除优先级”!
【……接受传承……我们……会成为更明显的目标……】意识体冷静地分析。
【……不接受……记录可能随‘修剪’而彻底遗失……真相永埋……】灵光回应,带着不言而喻的沉重。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接手,几乎是自寻死路;不接受,则可能让这跨越时空的挣扎与牺牲失去最终的意义。
就在这时,张禳的残响突然插话,带着他特有的、在绝境中计算生路的精明:
【……等等……‘修剪’……是‘例行’的……】
【……是不是说……它有……‘时间表’?有……‘流程’?】
【……我们能不能……算准它来的时间……提前……‘躲起来’?或者……想办法让它……‘跳过’我们这一块?】
张禳的想法虽然天真,却指出了一个关键方向——“修剪者”作为底层维护机制,其行为很可能是有规律、可预测的!
复合意识体立刻开始与建木灵光深度交互,试图获取更多关于“修剪者”运作模式的信息。
灵光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修剪者”的“例行维护”周期极其漫长,但其启动并非完全随机,通常会遵循宇宙熵增的某些宏观指标,并在行动前会对目标区域进行阶段性扫描和威胁评估。其“修剪”过程也并非一击必杀,而是像园丁修剪枝叶一样,有一个渐进和选择的过程,优先清除“癌变”最严重、最不稳定的部分。
【……下一次‘修剪’……对此区域的……评估扫描……即将开始……】灵光传递出紧迫的警告,【……扫描之后……便是……实质性的……清除……】
时间紧迫!必须在“修剪者”的评估扫描开始前,找到隐匿或降低自身威胁评级的方法!
复合意识体、星火网络、建木灵光,以及远端的李媛团队,思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同步运转。
一个极其冒险的方案被迅速提出并完善:
藏叶于林!
他们要做的,不是对抗“修剪者”,也不是完全隐藏(那在底层扫描面前几乎不可能),而是……伪装成这片“万界伤痕”中,一个相对“稳定”且“无害”的组成部分!
具体方案如下:
1. 接受传承,但进行“封装”。 复合意识体接受建木灵光的核心记录,但不立刻融合,而是利用布帛地图和星火网络的结构,将其加密封装成一个独立的、看似“休眠”或“死寂”的信息包,伪装成附着在断裂根系上的、无数世界碎片中的一个普通“历史化石”。
2. 分散网络,降低聚合度。 将高度整合的“悖论之舟”重新分解,让星火网络回归之前那种相对分散的、节点间连接微弱的状态,降低其作为“异常信息聚合体”的显着特征。
3. 利用环境,模拟“伤痕”。 主动引导网络节点,模拟出与周围那些死寂世界碎片相似的信息熵和能量辐射特征,融入这片悲伤的背景噪音中。
4. 关键一步:利用“钥匙”信标。 那枚作为钥匙的古秦半两钱上,还附着着“回收程序”的信标。可以尝试在扫描期间,极其短暂、微弱地激活信标,将其作为一个诱饵,将扫描的部分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相对“次要”的威胁上,从而掩盖核心传承的存在。
这是一个刀尖上的舞蹈,任何一个细节出错,都会导致万劫不复。
【……开始执行……】符合意识体做出了决断。
建木灵光似乎发出了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随即,那团温润的液态光雾,开始缓缓流向“悖论之舟”的核心。
星火网络开始有序地分解、伪装。
布帛地图的光芒内敛,将其接收到的庞大记录进行压缩和加密。
张禳的残响则开始疯狂计算,寻找网络分散伪装的最佳能量分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