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轰鸣声还在耳边回荡,礼堂内的灯光缓缓亮起。台下学员们站得笔直,嘴里还在轻声念着“天命由人”。陈御风站在台上,右手握着沈昭华的手没有松开,左手轻轻抚过夹克左胸的位置。那四个字还在,刺绣的线头有些磨损,但看得清楚。
他没说话,只是看着前方。幕布上的飞行轨迹已经消失,只剩下空荡的天空投影。沈昭华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有未落下的泪光,但她没擦。
脚步声从实验楼方向传来。
周子豪快步走进礼堂,身上还穿着那件起球的藏青色毛衣,外罩一件沾着碳粉的实验服。他的眼镜片蒙着水汽,像是刚从高温炉前跑出来。他先停下,在台下对着张建军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才走上台。
没人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鼓起的口袋上。
他走到陈御风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厚布层层包裹的东西。动作很慢,像是怕碰坏了什么。他把布包放在掌心,一层层打开。
里面是一片暗金色的金属薄片,形状像缩小版的歼-20垂直尾翼。边缘刻着细密纹路,表面泛着哑光,像是熔炼后又经过无数次打磨。
“这是我做的。”周子豪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很清晰,“用上次签到得到的‘龙鳞’残片复刻的。”
他抬头看向陈御风。
“它能承受五代机超音速机动时的所有应力。不只是材料强度的问题,是结构设计、热传导、振动频率全部匹配后的结果。”
他又转向沈昭华。
“我想把它交给你。”
沈昭华伸出手。指尖刚碰到金属,那薄片突然亮了一下。一道全息影像从表面升起,在空中展开。
两条飞行轨迹在虚拟空域中交错。一条标着“1998·沈明远号”,起点在西南山区,终点坠入峡谷;另一条写着“2028·陈御风试飞任务”,从酒泉基地起飞,最后在高空失速下坠。
两道轨迹最终交叉,形成一个鲜红的十字。
沈昭华的手猛地一颤。她的呼吸停了一瞬,左手无名指上的翡翠戒指在光影中发烫。她没往后退,也没低头,只是盯着那个十字。
陈御风察觉到她手指的抖动。他没说话,把手覆了上去,压住她的手背。
周子豪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很稳。
“我在熔炼这块材料的时候,加入了音频波形数据。”他说,“是黑匣子最后三秒的记录。一条来自你父亲的飞机,一条来自陈御风那次空难。”
他指着薄片背面一处几乎看不见的小点。
“只要加热到临界温度,就能播放。声音很小,但能听见。”
全场安静。
一名坐在前排的学员悄悄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写下一句话:**原来金属也能记住声音。**
陈御风终于开口。他接过那片合金,拿在手里翻看了一会儿。他的拇指划过尾翼边缘的刻痕,像是在读一段密码。
然后他抬起头,看向台下的新生们。
“我们造飞机,不是为了打败谁。”
“也不是为了证明多厉害。”
“是为了让那些没能回来的人,还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飞行。”
他顿了一下。
“他们的数据、他们的习惯、他们最后的操作选择——这些都不是失败的证据。是后来者必须读懂的语言。”
他说完,把合金片递回给周子豪。
“收好。”
“这不是纪念品。”
“是研发日志的第一页。”
周子豪接过,重新用布包好,放进实验服最里面的口袋。他低头时,笔记本的一角露了出来。上面画着一张草图:分子结构与战机涂装融合在一起,像是某种新的编码系统。
台下有人小声问:“这材料……以后会用在新机型上吗?”
周子豪抬头回答:“已经在用了。上周测试的自适应变形机翼,核心承力件就是‘龙鳞’合金。下个月就要进高空台试验。”
那人还想问什么,却被旁边的人拉住了。
沈昭华这时抬起手,轻轻碰了碰那块金属留下的余温。她的戒指贴在实验服口袋的位置,停留了几秒。
她没哭。但她的眼神变了。从前是带着恐惧往前走,现在像是背负着什么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陈御风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周子豪。
“你还记得第一次见我的时候?”他对周子豪说。
“记得。”周子豪点头,“你在实验室看我做光谱分析,问我能不能分辨出掺杂元素的比例。我说能。你就让我进了团队。”
“那时候我就知道。”陈御风说,“有些人天生就该和金属打交道。不是因为懂技术,是因为听得见它们的声音。”
周子豪没笑,但眼角微微动了一下。
礼堂外传来引擎启动的声音。远处跑道上,一架初教六正在滑行。它的尾翼在晨光中一闪,像被镀了层金。
幕布忽然亮了一下。原本空白的画面里,浮现出一行字:
【飞行贡献值已更新】
【隐藏任务链进度:47%】
【空中帝国蓝图解锁条件:接近触发】
没人看到这行字。只有陈御风的眼瞳微微收缩了一下。
他知道系统在提醒什么。
但他没动。
沈昭华靠在他肩上,声音很轻:“下次签到,带我去吧。”
他点头:“去酒泉旧发射井。”
“那里有故事?”
“有起点。”
周子豪站在一旁,手一直按在实验服的口袋上。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一行字:
【“龙鳞”记忆模块v1.0 —— 启动同步协议】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礼台上方悬挂的航校校徽。阳光透过彩窗照进来,正好落在“天命由人”四个字上。
台下的学员们开始收拾东西。有人把手册塞进包里,有人拿着笔在纸上画飞机轮廓。没有人再念那句话,但他们走路的姿态变了,肩膀更挺,脚步更稳。
陈御风最后看了一眼幕布。歼-20的影子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一束光打在地面。
他牵起沈昭华的手,准备下台。
就在这时,周子豪突然喊了一声。
“等一下。”
他拿出那块合金片,再次打开。这一次,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型加热器对准背面那个小点。
几秒钟后,金属微微发红。
一声极短的电流音响起。
接着,两个声音叠加在一起,断断续续,但能听清:
“发动机……推力下降——”(男声,年长)
“保持姿态!别压杆!”(男声,年轻)
声音只持续了三秒,然后中断。
周子豪关掉加热器,把合金重新包好。
全场没人说话。
陈御风闭了下眼,再睁开时,目光沉了下来。
沈昭华攥紧了他的手。
周子豪把布包放回口袋,低声说:
“以后每一次试飞,我都会往新材料里加一段音频。”
“直到我们造出来的飞机,能听懂他们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