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音在酒泉深空指挥中心持续震荡了0.6秒后被强制静默。主控屏上,“龙鳞”返回舱的温控曲线刚恢复平稳,轨道扫描日志却跳出一组异常记录——三颗原本标注为“民用导航卫星”的高轨平台,正以非标准编队向月球轨道外侧机动,信号频段压缩至军用加密级。
陈御风的手指悬停在控制台边缘,思维已接入飞行王朝系统。
【调取历史签到数据:未来太空战模块】
代码流逆向回溯。系统界面闪现出一段残缺架构图:多星联动、定向能聚焦、自动化打击链闭环。命名标识为“天穹计划”,附注信息显示其依赖北约全球卫星网络作为底层支撑,并非独立武器系统。
他立即下达指令。
“周子豪,启用‘曲率防御圈’第一层节点,释放L波段共振场,目标:干扰导航信号同步精度。”
远程响应即刻传来。位于近地轨道的量子通信中继站启动预载算法,向指定区域投射低频电磁扰动。该算法源自反物质反应堆蓝图衍生出的能量调控模型,能在不触发敌方警戒的前提下,诱导卫星时钟产生微秒级偏差。
两分钟后,监控画面显示,三颗可疑卫星陆续进入自检模式,姿态控制系统短暂失稳,组网进程中断。
但这只是开始。
陈御风切换至深空感知阵列,发现另有七台隐蔽部署的动能拦截器正在低月轨道建立拦截阵列,发射窗口预计在四小时后开启。这些平台未对外广播身份,热源特征与美军x-37b试验飞行器高度吻合。
真正的攻击尚未启动。
他闭眼一瞬,思维锁定签到权限。今日签到地点需具备战略威慑意义。视线扫过基地地图,最终定格于地下三百米处——酒泉旧发射井遗址,东风系列火箭首次升空原点,国家航天史上的关键坐标。
脚步未动,意识已抵达。
【检测到“国家战略威慑”条件满足】
【奖励解锁:量子逆向解析模块(临时权限)】
金色光纹一闪而逝。模块自动注入华夏量子通信主干网,开始模拟未知编码规则。系统基于对未来技术路径的预判,重构出美军尚未公开的量子密钥交换协议框架。
入侵不是强攻,而是提前站在对方的射击终点。
陈御风将伪造的轨道参数包植入美军指挥链底层。数据包包含虚假目标识别码与错误交会计算结果,伪装成正常调度指令流转至各作战单元。
五分钟内,两台动能拦截器自动调整航向,雷达锁定己方一颗高轨侦察卫星。预警系统触发紧急规避程序,发射序列中止。其余平台因失去统一指挥基准,陷入协同混乱。
美军重启量子信道,试图切换至备用加密体系。但量子逆向解析模块已预判其跳频规律,在新通道激活瞬间完成二次渗透。
陈御风没有再等。
他下令启动“和平信标”广播系统,将所有美军太空平台的实时运行状态、错误指令来源、规避轨迹等数据打包,通过国际深空通信频段向全球公开。接收方包括俄罗斯航天局、欧洲空间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全息星图展开,红点代表美方单位,黄线标注其异常机动路径。每一帧数据都带有时间戳与信号指纹,无法否认。
随后,他切入美军太空司令部主频。
“贵方的‘天穹计划’,我们已经破解了。”
声音平静,无情绪起伏。话音落下,连接切断。
星图上,原本密集布防于月球轨道的红点开始集体移动。一台接一台,动能拦截器关闭主引擎,启动姿态推进器,调转方向,有序降轨返回地球同步轨道。动作整齐,毫无迟疑,如同接到统一撤退命令。
指挥室内无人出声。技术人员盯着各自终端,确认数据流稳定输出。周子豪远程反馈:“曲率防御圈节点运行正常,未检测到新一轮信号聚合。”
陈御风仍立于主控台前,左手轻抚腕间上海牌机械表。表盘玻璃有一道细裂纹,指针走动时轻微震颤,频率与轨道上的“龙鳞”遥测脉冲完全一致。
这不是巧合。
他知道,这枚表从重生第一天起就不仅仅是父亲的遗物。
它在响应某种深层信号。
他调出飞行王朝系统后台,查看贡献值进度。深空适配认证已完成,累计值达105%,额外5%来自境外势力暴露行为触发的反制判定。距离下一阶段解锁——“在真实太空环境中完成反物质能量耦合试验”——还差195%。
目前最接近的签到地点是南极昆仑站旧址,曾进行过极地生命实验,历史权重极高。
他还需要时间。
也需要更多战场。
主控屏突然弹出一条加急通报:撒哈拉西部空域能量聚集现象加剧,热源轮廓呈现环形结构,深度约42米,磁信号特征与三年前高空试飞坠毁的F-35航电板残骸所在区域完全重合。
叶婉晴曾站过的地方。
特战组已封锁现场,未触动任何物体。地质扫描显示下方存在封闭腔体,内部有微弱电力活动迹象。
陈御风调出该区域三维建模图,放大残片位置。金属边缘有明显切割痕迹,非自然断裂。更关键的是,其表面氧化层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含有稀有同位素铱-192,这种元素常用于高能粒子发生装置的屏蔽层。
这不是信标。
是触发器。
他立即下令:“隔离该区域量子通信频段,禁止任何设备接入公网。通知周子豪准备材料分析预案,待样本取出后第一时间进行晶格共振测试。”
话音未落,系统提示再次响起。
【检测到跨维度信号残留】
【来源:撒哈拉西部空域】
【关联事件:c计划能量聚集】
【建议行动:优先部署曲率防御圈第二层节点】
陈御风没有犹豫。
“申请权限升级,接入‘苍鹰-7’无人预警平台,调取西非地区低轨监视数据。同时,将反物质反应堆输出曲线预加载至曲率导航模块,准备能量耦合推演。”
指令下达完毕,他转身走向数据存储区。指尖划过密钥面板,输入六位数字——父亲遇难当天的飞行任务编号。
保险柜开启,取出一枚黑色存储盘。盘面无标识,接口规格不属于现有任何民用或军用标准。
这是他在F-35残骸回收行动中私自截留的部件,从未上报。
插入读取端口的瞬间,屏幕亮起一行字:
“启动序列已修改。你是第四个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