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门在陈御风身后缓缓闭合,金属把手的震感仍未消散。他没有回头,左手握紧袖口滑出的签字笔,右手从战术腰包取出便携式频谱仪。屏幕亮起,波形图剧烈跳动,信号峰值锁定在深层储能舱外壁夹层,脉冲间隔呈不规则三秒周期。
“周子豪,供电切断进度?”
“外部线路已断,但b区备用UpS仍在运行,有人通过低频载波注入伪造授权码。”耳机里传来键盘敲击声,“我正在剥离冗余协议栈,需要两分钟。”
陈御风点头,脚步未停。机库内部照明系统仅剩走廊边缘的应急灯带,投下狭长光斑。他走向钛合金货架,指尖轻触新到货板材表面。划痕分布密集,呈斜向交错,深度不足0.1毫米,边缘无熔融痕迹,非激光或机械加工所致。
他用笔尖沿划痕走向缓慢移动,借残光观察反射角度。突然,头顶所有光源同步熄灭。
四道黑影从通风管道检修口俯冲而下,旋翼展开瞬间释放高强度频闪光束。每秒十二次闪烁与人眼视觉暂留频率共振,形成持续眩晕效应。陈御风单膝跪地,左手撑地稳住重心,右手将频谱仪贴近胸腔,利用机体屏蔽部分电磁干扰。
强光骤停。
他抬头,视线尚在重影中未恢复,却已看清板材上的划痕排列——构成清晰英文字符:G A m E o V E R。字迹末端收口处残留细微金属粉尘,呈银灰色,在微弱余光下泛出冷调光泽。
“摄像头呢?”
“红外模式启动,可见光被强光致盲,预计三十分钟后恢复。”周子豪声音紧绷,“无人机型号匹配法国军用‘夜隼’mk3,最大续航八分钟,现在应该还在活动半径内。”
陈御风起身,摘下防磁手套,直接用手捻起一粒粉尘。指腹摩擦时产生轻微颗粒感,非普通铝镁合金碎屑。他将其移至鼻端,无气味,但接触皮肤瞬间有极短暂的静电刺感。
“采集空气样本。”
“已启动。”周子豪语速加快,“悬浮微粒分析显示含有氟化硅氧烷聚合物,这是G国使馆区专用空气净化剂成分之一。起飞点反推坐标位于东南七点二公里,附属维修院落西北角排水井上方三点五米空间。”
陈御风将那块钛板翻转。背面蚀刻一道极细二维码,宽度不足发丝,排列密度远超商用标准。他从颈间取出微型扫描器,对准读取。
屏幕闪现链接地址,后缀为“.quantum-lock\/\/initiate”,下一秒自动跳转至倒计时界面:11:59:47。数字尚未稳定,连接已被远程切断。
“日志残留。”周子豪声音压低,“该协议与‘龙眼-Ω’底层架构兼容,触发条件是量子密钥生成进程达到临界态。他们不是要炸毁机库……是要在我们完成解密前,激活自毁程序。”
陈御风沉默。他将钛板重新放回货架,动作平稳,却在归位时故意让一角刮过支架边缘,发出短促金属摩擦声。
“你在做什么?”
“留下痕迹。”他低声说,“让他们知道我们看见了。”
他退至监控室门口,输入双重密码解锁终端。屏幕亮起,红外画面显示四架无人机正悬停于机库顶部通风网架下方,旋翼转速降至待机状态,未撤离。
“它们在等什么?”
“不是等。”周子豪调出声纹捕捉数据,“是监听。旋翼频率在主动调整,模拟环境背景噪音,但每隔十七秒会插入一段特定谐波——这是数据回传的隐蔽信道。”
陈御风眯眼。他记得十七秒这个数值。三年前一次试飞事故中,发动机喘振预警第一次出现,就是在离地后第十七秒。
“把那段谐波提取出来。”
“已经在处理。”键盘敲击声持续,“解码需要时间,但初步判断携带的是压缩指令集,目标可能是干扰下一步量子解密进程。”
陈御风转身面向储能舱方向。舱体外壁温度传感器数据显示当前为38.6c,较正常值高出12度。冷却系统虽已断电,但内部热源仍在持续积累。
“物理隔离没用。”他说,“他们用了热耦合传导,通过地下电缆沟的金属支架传递能量。这不是远程劫持,是预埋。”
“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盯着舱体接缝处隐约浮现的蓝白色电弧,“这地方早就被人动过手脚。温控失效只是开始,真正的问题在内部。”
他打开战术背包,取出一枚拇指大小的探测探针。探针前端带有微型摄像头与温度传感器,可通过磁吸附沿垂直面爬行。他将其贴附在储能舱外壁,遥控启动。
探针缓慢上移,穿过电弧区域。画面传回:舱顶密封圈已有微小裂纹,内部气体压力略高于标准值。更关键的是,在裂缝边缘附着一层透明凝胶状物质,遇高温会分解成导电离子。
“周子豪,记录这个位置。”
“已标记。成分分析需要采样。”
“来不及。”陈御风收回探针,关闭显示器,“他们不会只设一道陷阱。无人机、划痕、温控、凝胶——全是为了分散注意力。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他走向控制台,调出机库三维结构图。目光停留在通风管道与电缆沟交汇点。那里有一段未标注的金属桥架,材质与原设计不符。
“查一下上周的施工记录。”
“临时维修班组登记了三人,其中一名清洁工使用过b区权限卡。”
“赵天翔来过的那天?”
“是。”
陈御风手指敲击桌面。节奏稳定,每拍间隔恰好一秒。他在计算。从发布会结束到现在,不到四十分钟。对方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多线部署,说明攻击链早已就绪,只等一个触发信号。
而那个信号,就是他走进机库。
“周子豪,切断所有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你那边的备用链路。”
“为什么?”
“因为他们要的不是阻止我们解密。”他盯着屏幕上仍未撤离的无人机,“是要让我们以为自己还能掌控局面。”
他拿起签字笔,在控制台边缘写下几组数字。那是前世某次试飞任务的参数修正值,从未录入任何系统。
“现在,我们得让他们相信,我们还没发现真相。”
耳机陷入短暂静默。
随后周子豪的声音再次响起,更低,更沉:“空气样本二次分析完成。粉尘中含有微量钯-107同位素,这种材料只用于高精度惯性导航模块封装。而F国去年退役的‘苍鹰’系列侦察无人机,正是使用该批次元件。”
陈御风没有回应。他走到铁板前,用笔尖轻轻刮下一块边缘碎屑,放入密封袋。然后,他将整块板材推入检测舱,设定全自动扫描程序。
程序启动瞬间,他猛然回头。
红外画面中,一架无人机悄然脱离编队,朝检测舱方向低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