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监测屏的波形曲线在零点三七秒内完成了一次逆向跃迁。陈御风的手指划过全息界面,将“47-23-9-1”序列导入材料共振模型,参数匹配进度条瞬间填满至百分之九十八点六。系统无声响应,一段未标注来源的协议包自动解压,标题为【应力场发生器·星际版】。
周子豪站在三号终端前,光谱仪读数持续归零。他摘下眼镜擦拭镜片水雾,重新戴上后调出底层驱动层。“采样率已经提到极限,但晶界动态仍是模糊团块。”他说,“修复速度超过传感器响应阈值。”
陈御风没有回头。思维与系统深度连接,飞行贡献值清零,强制唤醒模块权限。银灰色导管从主控台底部延伸而出,插入熔炉控制环路接口。空气震颤频率发生变化,舱体外壁泛起微弱蓝晕。
“启动定向稳定场。”他说。
能量流注入瞬间,监测屏显示合金内部出现反物质级应力波动。裂纹边缘开始收缩,原子排列轨迹被量子成像捕捉到零点五纳秒帧间隔。周子豪立即改写光谱仪算法,嵌入系统提供的“时间切片”逻辑核,画面逐帧重构。
银灰色基质中,缺陷区域如血管般搏动。原子链断裂又重组,形成蜂窝状稳定结构。表面涟漪扩散,呈现出类似宇宙背景辐射的干涉图样。数据流翻滚不息,自愈效率达到理论预估值的二百一十七倍。
“不是被动修复。”周子豪声音低沉,“是主动进化。”
张建军立于高温舱观察窗前,防护面罩映出内部炽白光芒。冷却程序尚未启动,舱温仍维持在三千二百开尔文以上。他抬起右手,旧疤无痛感,脉搏平稳。
“需要实物验证。”他说。
陈御风调用系统冷却协议,微型引力场在舱体外围生成,加速热辐射散逸。温度曲线以每秒四十五度速率下降。监控提示:【外部扰动残余已隔离】
【虚粒子涟漪影响消除】
十分钟整,舱门解锁。张建军戴上特制隔热手套,伸手进入取出最新一批单晶叶片。金属表面纹路清晰,泛着星辉般的冷光。他指尖轻抚龙鳞状结构,感受到细微震动。
“韧性达标。”他说,“可承受超新星爆发级冲击。”
实验室静默三秒。终端灯光恢复常频闪烁,数据封存进程完成。所有原始记录加密打包,副本同步至十二个离线存储节点。主控台弹出提示:【星际应用认证前置条件满足】
沈昭华的声音通过全息通讯接入,信号稳定无延迟。“国际航协已开放绿色通道,认证大厅准备就绪。”她说,“你们有七十二分钟窗口期。”
陈御风点头,手中握紧那片刚出炉的叶片。金属触感并非冰冷,而是带有某种生命律动的温润。他将其置于检测托盘,启动最终稳定性扫描。
周子豪记录完最后一组参数,笔记本边缘画下的战机涂装多了一道新线条——机翼末端勾勒出星轨形状。他合上本子,镜片倒映着流动的晶格图。
张建军摘下手套,右眉骨旧疤不再发热。他注视着熔炉关闭后的余晖,低声说:“这不再是金属……是活着的星际生命。”
陈御风未回应。他正调取系统日志,发现“47-23-9-1”序列并未消失,而是嵌入了新材料的基础编码层,成为自愈机制的触发密钥。该频率与记忆合金共振带完全吻合,误差小于十亿分之一。
“不是攻击信号。”他说,“是激活指令。”
沈昭华在远程终端输入确认码,翡翠戒指微光一闪。资本链路备案完成,私有化流程启动。她关闭通讯前最后说道:“认证仪式由你主导。”
实验室只剩设备低鸣。陈御风将叶片收入密封容器,标签打印完毕:【型号:cYF-LG7】
【特性:反物质环境自愈型星际结构材料】
【应用等级:六代机核心承力件】
周子豪开始拆卸光谱仪探头,准备送往第三方机构校准。张建军检查模拟器对接端口,确保试飞数据链畅通。一切准备就绪。
陈御风立于中央控制台前,手指轻划过全息投影边缘。系统界面刷新,一行新提示浮现:【空中帝国蓝图·阶段三解锁条件达成】
【待执行:星际列装协议签署】
他没有下达下一步指令。而是将容器放置在操作台上,正面朝上。金属表面星辉流转,仿佛蕴含无数未展开的轨迹。
此时,主控台某条备用信道突然接收到一段极短脉冲信号,持续时间零点二八秒,内容为对称数字序列——47-23-9-1。
周子豪抬头看向读数屏,眉头微皱。张建军停下手中动作,目光投向信号源方向。
陈御风伸手按下物理隔离开关,金属闸门落下,切断外部连接。但他并未删除信号缓存,而是将其导入离线分析模块。
分析进度条开始移动。
容器中的叶片轻微震颤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