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隧道幽深曲折,仿佛没有尽头。
林晏在阿月的搀扶下,不知走了多久,全靠她敏锐的感知和黑暗中视物的能力,才勉强辨认方向。
身后早已听不到任何追兵的动静,只有两人粗重的喘息和脚步声在狭窄的通道中回荡。
林晏体内的新生灯核黯淡无光,如同耗尽灯油的枯盏,传递出深切的疲惫与虚弱。
强行催发“一念生灭”几乎榨干了他所有的力量,甚至连灵魂都传来阵阵针扎似的刺痛。
苏辞的灵识更是彻底沉寂,仿佛沉入了灯核最深的底层,无法感应。
“林大哥,坚持住,前面好像有光亮!”阿月的声音带着一丝欣喜。
果然,又前行了一段距离,前方隐约透出微光,空气也变得流通了许多。
两人加快脚步,终于走出了隧道出口。
出口隐藏在一处陡峭山崖的底部,被茂密的藤蔓遮掩,外面已是繁星满天,夜风带着凉意吹拂而来。
他们身处一片陌生的荒山野岭,远离了之前的村庄,也暂时摆脱了燃魂阁的追杀。
“必须找个地方让你恢复。”阿月看着林晏苍白的脸色,担忧地说道。她辨认了一下方向,指着山下隐约可见的一点灯火,“那边似乎有个落脚点。”
那是一个废弃的驿站长亭,早已破败不堪,只剩断壁残垣,勉强能遮风挡雨。
长亭角落还残留着不知多久以前的篝火痕迹。
两人在此暂时安顿下来。
阿月熟练地生起一小堆篝火,又出去寻了些野果和清水。
林晏则立刻盘膝坐下,尝试引导体内那微弱的新生灯核。
然而,这一次的恢复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艰难。
灯核仿佛受到了某种本源上的损耗,自行吸收天地灵气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而且极不稳定,那温润的白光时明时暗,仿佛随时会彻底熄灭。
林晏心中沉重。
这新生灯核虽然神秘强大,但每次超越极限的使用,似乎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或者说,它目前的“容器”——
也就是他自己——还不足以完全承载和发挥其力量?
他回想起之前战斗的细节,尤其是最后那“一念生灭”。那一招威力固然恐怖,但消耗也同样巨大,而且方式极为粗暴,完全是将灯核之力当成柴火一样燃烧,利用率极低。
“不能这样下去。”林晏睁开眼,看着跳跃的篝火,陷入沉思。“必须找到更高效、更持久运用这力量的方法。”
他想起了父亲林清风,想起了《青囊补遗》。
父亲一生精研医道,讲究的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以最小的代价激发人体最大的潜能。
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力量运用,是否也能如此?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能否将青木宗的医道理念,与这新生灯核的力量结合起来?将灯核之力,如同最精纯的“药引”或“金针”,以医道法门来引导、运转?
这个想法让他精神一振。他再次闭上眼睛,不再强行催动灯核吸收能量,而是将心神沉入其中,如同内视自身经脉般,仔细“观察”着灯核的结构、能量的流转方式。
他发现,这新生灯核内部并非浑然一体,而是有着极其细微、复杂的能量脉络,与他自身的经脉隐隐对应,却又更加玄奥。之前他运用力量,就像是抡起一柄巨锤砸击,而现在,他尝试着,将意念化作最精细的“医者之手”,去轻柔地触碰、梳理那些细微的能量脉络。
起初毫无头绪,进展缓慢。灯核的能量高级而陌生,与他熟悉的青木灵力截然不同。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青囊补遗》打下的深厚根基和过人的悟性,一点点地尝试,一次次地调整。
他将灯核视为一个特殊的“穴位”,将其中流转的能量视为需要疏导的“气”。以意念为针,以心神为引,尝试着进行最基础的“通络”。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比大战一场还要疲惫。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渐渐地,他感觉到那原本滞涩、黯淡的灯核,似乎“活”了过来一丝。那些细微的能量脉络,在他意念的引导下,开始以更顺畅、更有效率的方式缓缓流转,吸收外界灵气的速度,也提升了微不足道的一丝。
虽然效果微乎其微,却让林晏看到了希望!这条路是对的!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体内“医灯”初探时,旁边负责警戒的阿月突然身体微微一僵,压低声音道:“林大哥,有动静!”
林晏立刻从内视状态退出,凝神感知。夜风中,隐约传来了车轮滚动和马蹄声,正朝着这个废弃驿站的方向而来。听声音,人数似乎不少。
两人对视一眼,迅速熄灭了篝火,隐匿到长亭最阴暗的断墙之后。
不多时,一列车队抵达了驿站废墟。
约有十余人,护着三辆马车。
这些人穿着统一的青色劲装,举止干练,眼神锐利,显然不是普通商旅。
他们迅速占据了驿站几个关键位置,布下简单的警戒,然后开始卸货、搭起简易帐篷,动作娴熟,训练有素。
让林晏和阿月心中一紧的是,他们在这些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与燃魂阁邪气截然不同,却同样蕴含着不弱能量波动的气息。
而且,在中间那辆最豪华的马车车辕上,挂着一盏样式古朴的青铜风灯,灯罩上隐约刻着一个奇特的徽记——那是一本摊开的书卷,上方悬浮着一盏散发光芒的灯盏。
这个徽记,林晏从未见过。
“不是燃魂阁的人,也不是明心殿……”阿月用极低的声音说道,“看他们的做派和气息,像是某个修真世家或者宗门的人。”
林晏微微点头,目光却紧紧盯着那盏青铜风灯。他体内的新生灯核,在沉寂和虚弱中,竟然再次传来了极其微弱的感应——不是渴望,也不是排斥,而是一种……类似“共鸣”的轻微悸动?
这盏看似普通的青铜风灯,似乎也非同一般。
就在这时,中间马车的帘子被掀开,一个穿着月白色长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他目光扫过驿站废墟,最终,竟然精准地投向了林晏和阿月藏身的断墙方向,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朗声开口,声音温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暗处的两位朋友,夜寒露重,何不出来一叙?或许,我们并非敌人。”
林晏心中剧震,他们隐匿气息已然极为小心,竟然还是被对方如此轻易地发现了!
这伙突然出现的神秘人,是敌是友?那盏引发灯核共鸣的青铜风灯,又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