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哥他们一行人是腊月二十五到的县城,没有和余庆林说,他们直接在火车站雇的马车回的村。
年根底了,有脑子活络的在车站趴活,挣个辛苦钱。
“妈妈,我冷。”
余娇缩在她妈怀里,六岁的小姑娘养的比较娇。
“一会就到了,再忍一忍。”
余二嫂安抚着女儿,她也不想回来,但是没办法。余广林已经升到团长了,不能有不好的名声。再说了,他还是个孝子,整天惦记着回来看爹娘,爷奶的。
“娇娇,一会到家了就好了,家里一定有好吃的。”
余静哄着余娇,她已经十七岁了,上了一年半的卫校,还有一年半就要毕业分配工作了。她指望她二叔给她安排一个好点的医院,对余娇可有耐心了。
马蹄哒哒的跑着,四十里路走的也不算慢,过了公社就剩一半的路程。
西北风呼嚎的吹着,雪粒子刮在脸上生疼。
“到了,到了,看见看见房子了!”
余大哥有点激动,他们好几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爷奶爹娘他们咋样了?还有他家佳佳,还认不认得他们了?
马车直接停在余佳院门口,余大哥他们下了车,把孩子一个一个的接着来,感觉都要冻僵了。
“老头子,老大老二他们回来了!”
余母出来倒水,看见门口站着的一大帮人,激动的朝着屋里喊了一声,就跑了过来。
“快进屋,快进屋,都冻坏了吧?小静都成大姑娘了,娇娇也长高了。”
余母拉着两个孙女往屋里去,剩下的三个孙子跟在后面。
余父也出来了,招呼大伙进屋。
“赶紧脱鞋上炕,炕上可热乎了。”
余母张罗着让大伙上炕,余佳站在炕上愣愣的看着进来的一堆人,她有点害怕。
“佳佳,不认识妈妈了?”
余大嫂看着炕上的小女儿,陌生的眼神让她心里挺不得劲的。
“你们好几年没回来了,她不认得你们不是很正常吗?熟悉熟悉就好了,人多,佳佳有点认生。”
余母看出佳佳的害怕,赶紧把话接过来。
“娘,西屋烧火了吗?”
“烧了,知道你们这两天要回来,都烧火了。”
余大嫂招呼自家的几个孩子先回西屋,东屋人太多了。
“广林,丽娟啊,西厢房漏风不暖和,你们在爷奶那屋住,他们在庆林那住着呢。”
“知道了,娘,辛苦你了。”
周丽娟觉得无所谓,反正她们也住不了几天,有地方住就行。
“妈妈,我要上厕所。”
余娇进屋缓了一会,感觉不那么冷了,就想尿尿。
“走,妈妈带你去。”
周丽娟带着女儿去厕所,余大哥和余二哥就在屋里和爹娘说话。
“爹娘,你们在家还好吗,爷奶身体还行?”
余广林常年在部队,一年到头往家打电话的机会不多,也不咋写信。余志林呢,虽然没那么忙,但是他也不习惯写信,自己那一手字跟狗爬似的。打电话太费钱,所以他们和爹娘联系的真不多。
“都挺好的,庆林今年养了十头猪,清妍在县城上班回不来,你爷奶就搬过去给庆林做饭了。”
“爷奶还是十年如一日的心疼他们老孙子啊,这么大岁数了还发光发热呢!”
余志林这话虽然是玩笑话,但是也带着一点酸楚。他是家里的大孙子,爷奶对他可不偏爱,对庆林可是疼进心坎了。
看着快四十岁的大儿子,都有白头发了。她知道老大两口子负担重,要养四个孩子,城里说是有工资,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三个大的要上学,学费,书本费,吃喝拉撒哪哪都要钱。
因为知道他们不容易,所以这几年她帮着照顾佳佳,也算帮他们分担了。
“庆林挺好的,我听说他前一阵去京市了?”
余广林现在是团长,工资待遇比大哥强多了。家里就两个孩子,丽娟的工作也比较轻松,他们的日子好过得多。
而且,他爹娘帮着照顾邵家的几个孩子,他老丈人和他都得到邵家的照顾。
“嗯呐,邵家的那个小子打电话让他去帮忙。庆林带着高大军过去的,待了两个多月才回来,累得又黑又瘦。”
余母不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她就是心疼小儿子。
“娘,那可是京市,一般人一辈子都去不了的地方。庆林在那待了两个多月机会难得,黑点瘦点能咋地。”
余大哥一脸羡慕,他活了三十多岁了,好不容易从村里走出去,进了城,但是生活并不轻松。
他靠着广林的关系进了厂子,每天埋头苦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干些着同样的事情,日子并不比村里好过多少。也就听起来好听,在城里吃商品粮有工资。
以前在村里,啥都有爹娘张罗着,他按时上工就行,也没缺吃少喝。现在他们在城里吃商品粮有工资,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住的地方紧紧巴巴,一年到头也没剩多少钱。
余父从老大老二的话中听出很多事情,不像孩子他娘,没听出话外音。
老二在部队当军官,日子过得比老大好得多。
老大一家日子应该不太好过,满脸的愁容,也不知道他们日子咋过的。虽然城里花销大,但是他们两口子都挣工资,日子咋也比村里好过的多吧。
余父心里明白嘴上没说啥,都快四十的人了,自己不顶事谁也不能替他过日子。
父子三人沉默了一会,余三哥他们一家回来了。
“大哥二哥,路上还顺利吗?看见庆林了吗?”
“大爷,二大爷好!”
余柏带着弟弟妹妹跟长辈问好,看大人有话要说就出去了。
丁香比划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也跟着孩子们出去了。
“老三,这两年挺好的?我们没去庆林家里,在火车站看见拉人的马车就直接回来了。”
余二哥回了三弟的话,老三的状态看起来不错。
“余柏上初中了吧,学习咋样?”
余二哥很关心家里小辈的学习,学习好了,以后发展会更好。一个好了不算好,大家都好了才算好。
“嗯呐,余柏九月份上的初中。他上学比村里孩子早,年纪在班级算是小的。余柏和春生一个班,比春生矮了不少。
不过这孩子挺努力的,学习还行,就希望以后能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
余柏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因为他和丁香的特殊情况,他比同龄的孩子承担的要多一些。
“春生好像比余柏吧,他学习咋样?”
余广林常年在部队,对家里的小辈了解的不多。
“春生学习一般,大姐都愁坏了,想着不行让他蹲一级。”
“现在高考竞争挺激烈的,不下狠功夫很容易被甩下来。”
余广林和三弟聊着孩子的学习,余大哥也想着家里的四个孩子。
余静没考上大学,念的的卫校。余峰十四岁了,到那边跟不上,蹲了一级,也上初一,学习不咋地。余航十一了,学习中等,也不知道以后能啥样?最小的佳佳还没上小学呢,唉,孩子多也愁人。
难得聚在一起,父子几人说了很多,了解一下彼此的近况。
厨房里,余母和三媳妇在做饭,余大嫂和余二嫂在屋里补觉,车上休息不好。
当父母的,辛苦一辈子也就在这时候觉得高兴,孙男娣女的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