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漾话音落下,周春成双手一拍,“神了,跟村长想的差不多,那典史大人就是让咱们村明年试稻花鱼的,到时候他们会派人下来看。”
这会儿子,周春成已经不怕了,吃嘛嘛香,眼睛很亮,身上还带着一股子劲儿。
典史走后,日子还是照常过,只不过村里不知为啥,好像莫名的鲜活起来了。
周家每天串门的人络绎不绝的,都是来问稻田养鱼的事儿,当然,串门也不能耽搁人家干活,所以那些人过来喝茶,也会帮着做点活啥的。
除了稻田养鱼,还有人开始打听小儿坟的红薯,周春成只说还不知道收成情况咋样,得到十月了才知道。
若是高产,自然是忘不了大家的。
除了稻田养鱼跟红薯,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稻田了,家家户户都是种萝卜白菜或者种点冬毛豆那些。
稻谷收割完了以后就开始整地,来雨就种小春,所以这会儿进入九月,家家户户的小春都种得差不多了,只有周春成家的,还闲着三亩田。
知道周春成拿来种油菜籽,又是一个他们没听过的,大家都争着过来帮忙。
三亩田,愣是一天就给种完了,油菜秧还有多的,周老爷子只留了五分地,他们家种完后油菜秧也没种完。
剩下的那些,被陈春花要去了,种了两分地。
也不知道咋回事儿,现在的三家村,隐隐有跟着周春成走的样子,他种什么大家就跟着种什么。
不少种田老把式,晚上吃了饭就过来找他喝茶,说一说明年的打算,打算种些什么之类的。
刚进入九月没几天,就下起了绵绵细雨,都说九月小雨水,不大,但淅淅沥沥下个没完。
停了三五天又来了,有时候是过山雨,有时候是太阳雨,这种雨,最是伤庄稼了。
下雨天,但凉粉还是得做,薯片照样要炸,就是送货麻烦了些,到了九月,各个村子里的凉粉草都少了,好在他们前期晒得够多,周漾估摸着,卖到十月中旬不成问题。
一场秋雨一场寒,山里温度一下子就降低了许多,周漾他们把厚衣裳都给翻出来了。
前几年家里日子不富裕,这厚衣裳也是破破旧旧的,里面的棉花也不软和了,结成块,硬邦邦的。
周漾坐在火塘边,搓着手烤火,“等雨晴了,我去买点布还有棉花那些,咱们得把冬衣准备起来了。”
周舟往火塘里扔了两个洋芋,“买布去老歪坡买啊,咱们去卖凉粉的时候,有一户人家,就是织布大户,找他们买要便宜,棉花也是,去王家屯买得了,在农户手里买,可比上镇上便宜多了。”
镇上的人过来收,一般会压价,他们农户自己去卖的话,又卖不了多少,若是周漾他们直接去农户手里买,那价格比镇上便宜,农户也能多卖几个钱。
“成,那你们下次送货,路过的时候多买点回来。”胡氏往火塘里添了两根柴,“今年债还完了,咱们也算是没啥压力了,正好一人做身新衣服。”
“阿娘,下雨天也干不了活,咱们摊煎饼吃吧。”周漾搓了搓手,有点蠢蠢欲动。
前几天不知道周春成上哪搞了块石头,周漾看了一眼,有点像火山石,适合摊煎饼或者烧烤。
烧烤他们家没肉,但是摊煎饼可以啊,家里有现成的面。
“成啊,想吃啥你们自己动手,我懒得动。”胡氏在帮周春成缝衣裳。
“你是屁股长牙齿了还是咋个说?这屁股天天破天天破,缝都缝不过来。”
周春成挠了挠头,不说话。
周漾拉了周清一起,“大哥,帮我磨点绿豆呗。”
周一方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接过绿豆去磨了,豆子没多少,他速度很快,几下就推好了。
“你过来看一下,好了没。”
“嗳!”周漾两根手指捻起来,搓了搓,“还要再细点,再推推。”
随后进屋拿了玉米面,小麦面,荞麦面等,最后跟过了筛的绿豆面和一起。
又用竹片弄了个竹耙子,拿来刮面糊的,面糊调好,周漾去准备酱,周清去菜园子里拿了一些菜。
小葱、芫荽、白菜跟黄瓜等等,黄瓜是藏在篱笆后面的,只有最后一根了,长的不直,还有点发黄。
一切准备好,把石锅架在火塘上,怕沾锅,周漾还给抹了点猪油,把面糊刮均匀,定型后翻面加个鸡蛋,鸡蛋熟了再翻面,然后刷酱,加上黄瓜条、小葱、芫荽跟麻辣萝卜干,一个金黄酥脆胖嘟嘟的盗版煎饼就弄好了。
煎饼很大,周漾拿了一把刀一分为二,“爹,娘,你们试试。”
热乎乎的灶房里,煎饼的香味弥漫了一屋子,“有点烫啊。”
周漾一边摊饼一边看向他们,“咋样?”
周春成咬了一大口,嘴塞得鼓鼓囊囊的,来不及说话,只是一味点头。
胡氏眼睛都亮了,“好吃,感觉都可以去出摊了,肯定好卖。”
周漾笑了笑,“那得定多少钱一个啊,光鸡蛋就要两文钱了,这又是菜又是油的,没有五文下不来吧?”
“五文吃个煎饼那可卖不了多少。”毕竟现在大多数煎饼那些都是两文三文的。
胡氏点头,“也是,那就咱们自己吃一吃得了。”
第二个摊出来,一分为三,给两个哥哥跟姐姐吃上了,周漾又接着摊第三个。
周清吃完擦了擦手,跟周漾换,让她去吃,周漾尝了一口,嗯,还挺香,就是没了薄脆感觉差点东西。
中午吃了煎饼,晚上大家就吃的糙米粥,糙米粥配麻辣萝卜干,又烧了一碗辣椒,一家人就这样吃了饭就去睡觉了。
虽然说下雨不能下地干活,但凉粉跟薯片那些还是要做的。
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两天,第三天终于晴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