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低头,声音温和:“去年洪水冲走了我家田地,官府说今年会‘平徭役’。我想记住这个字,提醒自己,也提醒别人。”
仓颉看着他,重瞳微动,正要点头允可,却见那青年指尖轻触石面,笔尖刚落第一横,手腕忽然一颤。
玄阳掌心贴地,神识如丝,早已沉入九道符种节点。就在“平”字墨痕初成的刹那,地脉深处“信”字节点猛地一跳——不是共鸣,是被牵引。一股细微却执拗的力量顺着墨线往地底钻,像是要把字里的气息抽走。
他双目未睁,眉心符纹一闪,埋藏在营地八方的“无相听言符”瞬间回响。那青年口中所说的“平徭役”,在符纹映照之下,显出真音:“此字可炼奴契”。
谎言破体,反噬即至。
青年脸色骤变,嘴角溢出一丝黑血,手中石笔“啪”地断裂。他猛然抬头,眼中清明尽褪,取而代之的是阴冷算计。
不止他一人。
四周学字人群中,接连数人身体微震,原本平静的呼吸陡然变得整齐划一,如同被同一根线牵动。他们手中的石片开始发光,不是因书写共鸣,而是主动吸取岩壁上逸散的文字光丝。那些光丝被引向袖中暗藏的玉简,迅速凝结成符形,竟是要将文字之道剥离复制。
仓颉霍然起身,手中石笔紧握。
“住手!”
一名少年刚写完“人”字,抬头茫然四顾,竟伸手去撕自己刻下的笔画。旁边孩童也眼神涣散,喃喃念着“不该写”,就要毁掉石板。
玄阳终于睁眼。
他不动身形,右手轻抬,万灵拂尘自背后飞出,悬于半空。尘尾一扬,无声无息间,八十一道“无相听言符”同时激活,化作无形锁链,斩断所有心怀异志者与地脉的连接。
数人喷血,玉简炸裂,灰烬纷飞。
其中三人厉吼一声,撕去外袍,露出暗红袈裟,合掌祭出一面七彩幡旗。那幡非金非布,旗面绘满扭曲符文,隐约有梵音低鸣,竟是仿七宝妙树所制的伪符幡。幡旗一展,空中顿时浮现出层层叠叠的虚影,全是过往被抄录的文字残迹,仿佛要将整片刻字岩壁连根拔起。
仓颉怒喝:“你们不是来学字的!”
“我们是来取道的。”一人冷笑,“你们将文字传给凡人,我们为何不能带走?”
伪幡高举,魔音震荡,孩童们抱头蜷缩,脸色发青。那股力量不伤肉身,直侵神魂,动摇的是“我为何写字”的根本信念。若此地人心崩塌,文字失信,符种便不攻自破。
玄阳缓缓起身。
青衫无风自动,背后虚空缓缓展开一道长卷虚影,通天箓浮现而出,符文流转,如星河倾泻。箓光洒下,笼罩整个营地,所有刻字石板同时轻鸣,九道符种节点应声共振。
他左手结印,太极轮转,阴阳二气顺地脉蔓延,稳住即将紊乱的节点;右手执拂尘,凌空疾书——
一笔落,成“正”;
二笔划,成“义”;
三笔收,三字符连锁,化作一道浩然符光,冲天而起。
符光如晨钟醒世,扫过人群。孩童们猛然清醒,紧紧抱住自己的石板,泪水涌出却不放手。一人低声哭喊:“这是我的字……不能丢。”
那伪七宝幡承受不住符光压制,幡面裂开一道缝隙,黑气倒灌。持幡三人经脉剧震,口吐黑血,跪倒在地。幡旗“咔”然折断,残片化为灰烬,随风飘散。
玄阳拂尘再挥,符光凝聚成千百道细芒,如星雨洒向山林外围。
百里之内,隐藏在树影、岩缝、草丛中的记录法器尽数炸裂。窥探者元神受创,耳鼻渗血,仓皇撕开空间逃遁。有人临走前回头怒视,只见营地中央一道青影立于光中,目光如渊,仿佛早已看穿一切。
山风渐止,尘埃落地。
玄阳收手,通天箓隐去,万灵拂尘归于身后。他缓步走向仓颉,立于主石板前,掌心再次贴地,神识沉入地脉。九道节点平稳运转,无相听言符静静潜伏,等待下一次心声异动。
“道不可私,亦不可辱。”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我以符证护,非为禁人学,乃为明心见性。”
话音落下,他并指为笔,在空中缓缓写下“诚”字。
指锋过处,金光流淌,一字成型,随即沉入大地。九道符种齐鸣,整片营地升起淡淡光晕,如水波般荡开。
从此刻起,凡真心求学者,踏入此地便觉心境澄明,笔下流畅;若有诡谋之辈欲借学字之名行窃道之实,未近石板已心悸难安,手抖字歪,无法成形。
仓颉望着师尊背影,重瞳深处燃起火焰。他低头看向新铺的石板,提笔蘸墨,一笔一画,写下第一行完整文句:
“字出于心,道归于民。”
笔锋收尾时,石面微光一闪,地底传来轻微震动,第九道符种节点温度略升——这是民心汇聚的回应。
一名老者颤巍巍上前,指着“民”字问道:“先生,这最后一笔为何向下顿压?”
仓颉还未开口,玄阳已转身走回营地中央,盘坐于地,掌心贴泥,闭目调息。
老者见无人应答,也不恼,只是默默记下这一笔,低头临摹。
远处山林,一片枯叶从枝头坠落,砸在一块碎裂的玉简上,发出轻响。
玉简内侧,残留着半道“和”字笔画,此刻突然抽搐般闪了一下,随即彻底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