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除夕。天才蒙蒙亮,西泠小院便沉浸在一片除旧迎新的忙碌与喜庆之中。今日有太多事情要做,每一件都承载着对旧岁的告别与新年的祈愿。
第一桩要紧事,便是贴春联、挂年画。陈老先生前两日便遣人送来一副他亲笔书写的春联,红纸黑字,笔力遒劲。上联是“瑞雪纷飞清玉宇”,下联是“花猪起舞贺新年”,横批“万象更新”。墨迹早已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贾姨早早熬好了稠糯的浆糊,盛在一个小瓦罐里。我仔细地将春联背面刷上浆糊,柳茵和阿萝在一旁帮着扶稳梯子,青娥则在下面指挥方位。“左边高一点,再高一点……好了好了,正了!”在她们的帮助下,我将春联端端正正地贴在了小院门框的两侧。那鲜艳的红色顿时为素雅的院门增添了许多亮色与喜气,墨字在红纸上显得格外精神。
接着是贴年画。贾姨买的是传统的“连年有余”胖娃娃抱鲤鱼图,色彩鲜艳饱满,娃娃笑容憨态可掬。我们将它贴在堂屋正中的墙壁上,寓意着对富足美满生活的向往。窗户上也被我们贴上了巧手的青娥提前剪好的红色窗花,有喜鹊登梅,有福字团花,玲珑剔透,阳光透过窗花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红影,平添几分灵动与吉庆。
贴完春联年画,便是沐浴更衣,迎接新年。贾姨将烧好的热水提到净房,水中还特意放了几片柚子叶,说是可以祛除晦气,带来清香。沐浴过后,换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
我的新衣是贾姨偷偷量了尺寸,请相熟绣娘赶制出来的。是一件大红色的交领襦裙,衣料是厚实的提花棉,颜色正红,如同冬日里最暖的一团火。领口和袖口用稍深的红色丝线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简洁而不失精致。贾姨为我梳了一个略显正式的双环髻,并未佩戴过多首饰,只簪了一支新买的、鎏金点翠的红玛瑙珠花,与衣裙相得益彰。最后,披上那件新做的、内里絮了厚棉的猩猩红斗篷,帽沿围着一圈柔软的白色风毛,站在镜前,竟有几分陌生——镜中的少女明艳鲜亮,褪去了平日的素淡,眉宇间却依旧保留着那份沉静书卷气。
“我们小小,这一打扮,真跟画儿里的人儿似的!”贾姨上下打量着我,眼眶有些湿润,是欣慰,也是感慨。
“贾姨,您也快换上。”我推着她去换衣服。贾姨的新衣是一身崭新的靛蓝色细棉袄裙,同样是请人新做的,针脚细密,穿着身上挺括又暖和。她平日里节俭,总是穿着半旧衣衫,今日换上簇新的衣服,整个人也显得精神焕发,脸上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
我们互相打量着彼此的新装,小院里充满了久违的、属于普通人家迎新春的简单快乐。这身红衣,不仅是一件新衣,更是对过去一年所有坎坷的告别,是对崭新开始的拥抱,也承载着贾姨对我无言的、最深切的祝福——盼我前程似锦,平安喜乐。
日头渐高,小院内外已是焕然一新。红联耀眼,年画生动,窗花精巧,连那口汉魏陶罐也被擦拭得光亮,摆在了显眼位置。我和贾姨身着新衣,相视而笑,准备开始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年夜饭而忙碌。
空气中,已经能闻到越来越浓的年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