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禁军整训
汴京郊外的校场上,三万范阳军将士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却没有丝毫肃杀的压迫感 —— 石守信手持长枪,站在方阵前,声音洪亮却温和:“今日起,咱们开始整训,就一条核心规矩:秋毫无犯!谁要是敢踩坏农户的庄稼、抢百姓的东西,不管官阶大小,立斩不饶!”
将士们齐声应和:“遵将军令!” 声音震得校场边的白杨树叶子簌簌落下,却没惊到不远处田埂上的农户 —— 他们是来给将士送水的,见士兵们纪律严明,都放下心来,蹲在田埂上看训练。
石守信走到一个年轻士兵面前,指着他腰间的弯刀:“你的刀是用来斩敌的,不是用来吓唬百姓的。咱们在灵州、敦煌护商路、保农户,靠的不是刀枪,是民心。如今出征,要是丢了民心,就算打赢了,也对不起摄政王,对不起百姓!”
年轻士兵脸一红,赶紧把弯刀往腰间收了收:“将军,俺记住了!往后绝不用刀对着百姓。”
石守信点点头,转身对将士们道:“咱们来做个比喻 —— 王老铁师傅改的双用犁,为啥农户喜欢?因为它能种青稞、能种粟米,不挑地,还省力。咱们当士兵,就得像这双用犁,到了地方,能护商路,能帮农户,不扰民,才是好兵!”
这话一出,将士们都笑了 —— 不少人都用过推广的农具,知道双用犁的好处,这么一比喻,“秋毫无犯” 的规矩,瞬间就懂了。
整训开始,第一个科目是 “队列行军”。石守信亲自带队,沿着校场边的农田走,每一步都踩在田埂上,绝不踏进农田半步。有个士兵不小心踩歪了,脚刚沾到泥土,立刻停下来,对着农田躬身道歉,引得田埂上的农户们拍手叫好:“这兵真规矩!”
第二个科目是 “物资取用”。校场边摆着农户送来的蔬菜、干粮,石守信让士兵们按人头领,每领一份,都要在账本上签字,注明 “按市价五文钱”—— 这是他跟苏琬琬学的,要让每一笔取用都清清楚楚,不欠百姓的情。
“将军,俺们自己带了干粮,能不能不领这些?” 一个来自灵州的士兵问道,他去年在灵州辅营当过兵,知道农户种庄稼不容易。
石守信笑着点头:“可以!但要是领了,就得按价算,不能白拿。咱们是军队,不是匪寇,得让百姓知道,跟着摄政王,不会吃亏。”
午后,赵江月从长安赶来,带来了江南织艺互市坊的消息:“石将军,江南的织工们听说大军出征,特意织了两百面‘保境安民’的旗帜,明天就能送到校场。还有,苏姨让我带话,粮草都准备好了,就等您这边整训完,咱们誓师出征。”
石守信接过赵江月递来的旗帜样品,上面绣着江南的牡丹和西域的卷草纹,正是织艺交融的样式:“好!有这旗帜,将士们更有干劲了!” 他转头对将士们喊道:“江南的百姓给咱们送旗帜了,上面绣着‘保境安民’!咱们得对得起这份心意,护好商路,护好百姓,不让江南的织工们失望!”
将士们再次欢呼,声音里满是期待 —— 他们中不少人都参与过的商路联保、灌渠修建,知道 “保境安民” 不是空话,是能让百姓过安稳日子的实在事。
夕阳西下时,整训结束。将士们有序退场,路过农户的田埂时,还主动帮着拾掇农具。石守信和赵江月站在校场边,看着将士们的背影,赵江月忽然道:“石将军,我父亲常说,军队的战斗力,不只是靠刀枪,靠的是民心。如今看来,咱们的兵,已经有这份民心了。”
石守信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汴京城墙:“是啊,新政让百姓信了摄政王,如今百姓又信了咱们的兵。等誓师那天,咱们定能带着这份民心,打胜仗,护好这天下。”
(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