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还没停。
小林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他刚保存完“回音档案·清明卷”,顺手刷新了用户反馈平台。页面滚动到第三条时,他停下动作。
一条新评论写着:“科技茶喝出问题,检测报告显示重金属超标。”配图是一张模糊的报告截图,盖着不认识的机构章。发布时间是凌晨两点十七分。
他皱眉,往上翻。十分钟内,同一账号又发了三条类似内容,分别提到“虚假养生宣传”“欺骗老年人”“成分不明危害健康”。语气一致,用词专业,但没有提供任何检测编号或来源链接。
他又切到其他社交群组。几个本地团购群里也出现了相同说法,转发量正在上升。其中一条还附上了他们产品包装的照片,标注“慎买”。
小林立刻截图,发进三人私聊群。消息发出后三分钟,沈知意回复了一个句号。
天刚亮,沈知意从屋檐下收起晾了一夜的手稿纸。雨水浸过边缘,字迹有些晕开。她把纸摊在案上,轻压平整,然后打开手机。
群里有六条未读。她点开小林发的图,一条条看过去。评论发布时间集中在凌晨,账号注册时间都很短,头像统一用茶叶图案,主页空白。
她没说话,起身走进厨房烧水。水开后她泡了一杯茶,端到桂花树下的案前。昨夜写完的稿子折好放进木箱,她提笔写下新一句:“雾可遮路,不可掩心。”
写完她合上本子,转身回茶铺。路上脚步比平时快了些。
裴砚来得早。他把布包放在柜台上,看见沈知意已经在查订单记录。系统显示,今天已有七人取消清明限量款预订,理由一栏写着“担心安全问题”。
“你看到了?”他说。
沈知意点头,把手机递给他。裴砚接过,快速浏览那些帖子。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后台数据。发帖时间集中在凌晨两点至四点,Ip地址分散,但都通过同一个代理服务器跳转。每条内容都带一个外部链接,点击后跳转至一个临时网页,几秒后自动关闭。
“这不是普通差评。”他说。
小林打来视频电话。屏幕里他的脸很紧绷。“我调了服务器日志,这些账号注册时间都在四十八小时内,绑定的手机号全是虚拟号段。行为模式完全一致:发帖、附链接、不互动。有人在批量操作。”
沈知意问:“链接指向什么?”
“现在打不开。应该是短期托管页面,用来刷传播数据的。”
三人沉默几秒。
小林说:“我们得发声明,不然口碑会崩。”
沈知意摇头:“现在回应,等于承认有问题需要解释。他们等的就是这个。”
“那怎么办?放任不管?”
“先查。”她说,“真相站得住,就不怕风刮。”
裴砚合上电脑:“我们可以不动声色。继续推进清明茶寄送,让真实反馈稳住核心用户。”
沈知意起身去灶台重新烧水。水开后她取出新炒的桂语茶,泡了一盏递给裴砚。茶汤清澈,叶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像是春水分流的痕迹。
阿斑不知什么时候跳上了窗台,一直盯着外面巷口。它耳朵竖着,尾巴贴紧身体,不像平常那样放松。
沈知意看着猫,低声说:“它昨晚就没睡踏实,来回走动了好几次。”
裴砚端着茶没喝。他盯着茶面看了一会儿,说:“这事不能靠公开对峙。我们得知道是谁在背后推。”
“小林负责技术追踪,”沈知意说,“你那边有没有认识的行业信源,能打听最近有没有人打听我们的事?”
裴砚点头:“我可以去问问。”
“我不打算加快宣传节奏。”她说,“原计划不变,清明茶照常寄出。但我们不再公开发布进展。”
小林在电话里问:“那用户投稿还收吗?”
“收。但不再公示入选名单,也不做公开推送。”
“你是想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反应?”
“是。”她说,“乱的时候,最忌跟着乱动。”
三人达成一致:成立临时核查小组,暂停所有新品预热动作。小林负责追查信息源头,裴砚联络业内关系排查异常动向,沈知意则通过日常茶会观察村民的真实反馈变化。
不做声明,不删帖,不回应质疑。只查,只看,只记。
沈知意走到院中,手里拿着三十七份未寄出的包裹清单。桂花树被风吹得晃动,一片湿叶落在她肩上。她没抖落,目光停在墙头。
阿斑蹲在那里,头朝镇口方向,一动不动。
裴砚离开时没走正门。他把《岁时广记》重新包进布袋,袖中药包贴着手腕,温度刚好。他拐进侧巷,脚步平稳,穿过两条窄道后停下,从内袋掏出一张折叠的便签。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墨迹较新。
他看了眼四周,收起纸条,继续前行。
小林关掉所有公开页面。他新建一个加密文档,命名为“影源追踪·第一阶段”。光标在空白页闪烁,他输入第一行字:“Ip聚合点位于城南数据中心,跳转路径共三层,始发终端疑似使用动态伪装。”
耳机里传来信号定位的滴答声。他戴上耳机,调高音量,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滚动。
沈知意回到案前,打开木箱。昨夜写的稿纸安静躺着,最后一句是:“真声不怕静,怕的是跟风而鸣。”
她合上箱子,把钥匙放回陶罐。
外面雨停了。阳光照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反着光。
阿斑突然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