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上海,物价一日三涨,法币贬值如瀑。魏若来就任央行行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
清晨的央行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各部门主管面色凝重。魏若来站在挂着大幅经济走势图的墙前,手中的教鞭点在一路飙升的物价曲线上。
这个月的米价又涨了三成。民生银行总经理擦着汗,再这样下去,市民连粥都喝不起了。
魏若来转向外汇管理局局长:黑市美元汇率多少了?
一比十二万。局长声音低沉,而且还在涨。
会议室陷入沉默。窗外传来游行群众的呐喊声,要求政府平抑物价。顾魏作为特邀医疗顾问列席会议,注意到魏若来握笔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立即启动特别平准基金。魏若来终于开口,先从粮食和煤炭开始干预。
这个决定引发争议。财政部的代表立即反对:魏行长,平准基金所剩无几,应该留到更关键的时刻。
现在就是最关键时刻。魏若来语气坚定,如果连基本生活物资都保障不了,谈何金融稳定?
会后,魏若来独自在办公室研究数据。顾魏推门进来,将一包还温热的生煎放在桌上。
先吃点东西。
魏若来揉了揉太阳穴:我刚刚收到消息,又有一批粮食在运输途中被扣了。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看似普通的民事纠纷,背后却透着蹊跷。顾魏展开一张上海地图,在上面标注了几个点:
被扣粮食都集中在这些码头,而且都是在即将运往平价粮店的前夜出事。
魏若来眼神一凛:有人在故意制造粮荒。
当晚,魏若来带着特别行动组突查了最大的扣粮码头。在账房里,他们发现了伪造的提货单和与黑市粮商的资金往来记录。
金环蛇换了个打法。阿文清点着证据,从金融投机转向物资垄断。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在码头上发现了军用物资——几箱美制炸药。
他们想制造更大的混乱。魏若来立即下令加强全市粮仓守卫。
第二天,魏若来在行政院会议上汇报了这一发现。但出乎意料,某些官员对此反应冷淡。
魏行长是否过于敏感了?一位资深委员慢条斯理地说,现在时局动荡,出现些投机倒把也是难免的。
魏若来强压怒火:如果连粮食安全都不能保证,政权何以立足?
这句话让会场气氛顿时紧张。会后,顾魏在走廊上听到两个官员低声交谈:
这个魏若来,太不知进退了。
听说他还在查共党分子?
顾魏心中一惊。他知道魏若来最近确实在调查一些与组织有牵连的地下党,但这属于机密任务。
当晚,魏若来在回家途中遭遇袭击。幸亏阿文机警,及时发现了埋伏的枪手。
他们的手段越来越下作了。顾魏为魏若来处理手臂上的擦伤,声音带着颤抖。
魏若来却显得异常平静:这说明我们找对了方向。
他展开一张名单,上面是最近异常活跃的几个商行:这些都在大量囤积粮食,而且资金来路不明。
要查封吗?
不,放长线钓大鱼。魏若来眼神深邃,我要看看,最后能钓出什么人来。
三天后的深夜,魏若来接到紧急报告:江北粮仓起火。等他赶到现场时,仓库已经烧成废墟。
看守全部遇难。消防队长汇报,是人为纵火。
魏若来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个烧变形的徽章——金环蛇的标志。
第二天,上海米价应声暴涨。恐慌的市民开始抢购物资,多家粮店被洗劫一空。行政院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气氛凝重。
必须立即平抑物价!
哪来的钱?国库早就空了!
争吵声中,魏若来默默展开一份计划书:我建议发行粮食公债。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这个提议太大胆——在物价飞涨时发行公债,简直是天方夜谭。
公债以实物粮食为保证,面额与大米价格挂钩。魏若来解释,这样既能筹集资金,又能稳定粮价。
经过激烈讨论,这个方案获得通过。但实施过程困难重重,最大的阻力来自各大银行。
没有人会买这种公债。华商银行董事长直言不讳,现在谁还相信政府的信用?
魏若来没有争辩,而是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拿出全部积蓄,第一个认购了公债。
这个举动经报纸报道后,在上海引起轰动。更让人意外的是,几天后顾魏也将自己的积蓄全部认购了公债。
你没必要......魏若来心情复杂。
顾魏微笑:我相信你。
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爱国商人也开始认购。公债发行出现转机。
然而,组织的反击来得更快。一夜之间,市面上出现大量伪造公债,黑市上公债价格暴跌。
必须立即停止发行!财政部下达紧急命令。
魏若来却坚持继续:现在停止,就前功尽弃了。
他亲自带队查抄了几个伪造窝点,在其中一个窝点发现了重要线索——印刷模板来自一家有军方背景的印刷厂。
这个发现让案件性质变得更加复杂。魏若来立即向最高层汇报,得到的指示却含糊其辞:慎重处理。
与此同时,顾魏在医院救治了一个重伤的地下党交通员。临终前,交通员交给顾魏一个染血的信封:
交给......魏行长......
信封里是一份名单,记录了与组织勾结的军政要员。看到第一个名字,顾魏倒吸一口凉气——竟然是负责上海防务的警备司令。
当晚,魏若来在书房研究这份名单时,窗外突然响起枪声。一颗子弹击碎玻璃,打在他刚才坐的位置。
他们狗急跳墙了。魏若来冷静地分析弹道,用的是美制狙击步枪。
第二天,行政院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魏若来停职接受调查。理由是他涉嫌通共。
这是诬陷!顾魏愤怒地说。
魏若来却平静地整理着文件:意料之中。
在停职前最后几个小时,魏若来做了一系列安排:将重要证据转移至安全地点,安排可信人员继续监控关键目标,同时通过特殊渠道向延安发送了预警信息。
停职首日,魏若来在家中接待了一个意外访客——警备司令的副官。
司令希望魏行长好自为之。副官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知道得越少越好。
魏若来不动声色:请转告司令,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
副官离开后,阿文匆匆来报:先生,我们监控的几个目标突然开始转移资产。
看来他们要跑。魏若来沉思片刻,必须立即行动。
但作为一个被停职的人,他已经无权调动任何力量。就在这时,顾魏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
通过地下党的渠道。
这个建议风险极大。但考虑到形势危急,魏若来最终同意了。
深夜,在顾魏的安排下,魏若来在一家小诊所见到了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对方是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代号。
魏行长的处境我们很清楚。教授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这些汉奸的资产,必须用于抗日救亡。
魏若来毫不犹豫地同意:正合我意。
在地下党的协助下,特别行动组成功拦截了试图转移的资产。更重要的是,他们抓获了组织在上海的财务主管。
审讯中,财务主管交代了一个惊人内幕:组织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敛财,更是在为某个大国收集中国经济情报。
他们想知道中国的经济承受极限。财务主管供认,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这个口供让魏若来震惊。他立即通过地下党渠道,将这一情报送往延安。
第二天清晨,魏若来在家中遭到逮捕。罪名是通共叛国。
在被押上警车前,魏若来对顾魏轻声说:记住我们约定的地方。
顾魏重重点头,眼中含泪。
监狱里的日子暗无天日。但魏若来知道,他布下的棋局已经开始运转。三天后,全国各大报纸同时刊登了组织勾结外敌的证据,引发舆论哗然。
在民众压力和延安方面的交涉下,魏若来最终获释。走出监狱时,他看到了等在外面的顾魏,以及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周恩来。
魏行长受苦了。周先生握住他的手,你的情报对我们很重要。
在随后的一次秘密会面中,周先生透露了更多内幕:组织确实与日本军方有勾结,企图在经济上摧垮中国。
我们必须尽快切断他们的资金链。周先生说。
魏若来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利用即将进行的币制改革,一举清除组织的经济基础。
这个计划得到了采纳。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魏若来在地下党的配合下,精心准备改革方案。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金圆券改革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特别行动组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收网,一举捣毁了组织的经济网络。
改革虽然未能完全遏制通胀,但成功打击了组织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魏若来通过与地下党的合作,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金融人才。
这天傍晚,魏若来和顾魏站在外滩,看着夕阳下的黄浦江。
战争就要结束了。魏若来轻声说。
顾魏握住他的手: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远处,海关大楼的钟声响起,在暮色中传得很远。在这座即将迎来新生的城市里,两个相爱的身影并肩而立,准备迎接未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