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工业区的一隅,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一栋红砖砌成的厂房静静矗立,墙面上爬满了深绿色的爬山虎,叶片在风里轻轻摇曳,遮住了部分斑驳的墙体。厂房正门上方,“光影电影公司”的铁制招牌早已褪去往日的光泽,边角处生了细密的铁锈,“影”字的右半部分甚至微微翘起,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周围的高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与这栋充满年代感的厂房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它的孤立与落寞。
陆砚辞推开虚掩的铁皮门,“吱呀”一声,老旧的合页发出刺耳的声响,打破了周遭的宁静。一股混杂着旧纸张的霉味、胶片的化学气息与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带着时光沉淀的厚重感,钻进鼻腔。厂房内部空旷而昏暗,只有几扇高窗透进微弱的光线,在地面上投下不规则的光斑。墙角堆放着废弃的老式放映机,机身蒙着厚厚的灰尘,镜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亮;散落的胶片卷盘滚落在地,有些还缠着零散的胶片,像被遗忘的记忆碎片。
穿过杂乱的办公区,负责人老陈带着苦涩的笑容,引着陆砚辞走向后方的仓库。推开仓库门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陆砚辞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一排排铁质货架整齐排列,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顶,上面堆满了密密麻麻的胶片盒,像是一座尘封的“记忆宝库”。有些胶片盒是木质的,表面的油漆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木纹;有些是纸质的,边角发黄发脆,轻轻一碰就可能掉渣;还有些塑料盒早已老化变形,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胶片。许多标签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年份和片名的残痕,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努力留存最后的印记。
“陆总,这里一共存放着上千卷胶片,最早的能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老陈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无奈,指尖轻轻拂过一个木质胶片盒,“这里面有不少民国时期的武侠经典,像《乱世豪杰》,当年可是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市面上连完整的拷贝都找不到了;还有建国初期的红色影片,记录了老一辈人的奋斗与坚守,都是实打实的历史见证。”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可我们实在撑不下去了,公司资金链断裂,连仓库的恒温设备都快运转不起了。你看……”他指着货架底层的一排胶片盒,“这些胶片的边缘已经开始长霉斑了,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彻底损坏,再也无法复原。”
陆砚辞顺着老陈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几卷胶片的边缘泛着淡淡的绿色霉点,像丑陋的斑点,侵蚀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缓缓走上前,伸出手,轻轻抚过一个标注着《乱世豪杰》的木质胶片盒,盒面冰凉,带着岁月的质感。他能想象到,这部影片当年在银幕上播放时,台下观众的欢呼与喝彩;能感受到,老一辈电影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用心拍摄每一个镜头的执着与坚守。这些胶片里,藏着的不仅是故事,更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根脉。
他沉默了片刻,仓库里只剩下空气流动的微弱声响,以及老陈和几位留守老员工略显局促的呼吸声。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期盼与不安,既希望有人能拯救这些胶片,又担心这家承载了他们青春与梦想的公司,会彻底消失在时代的洪流里。
陆砚辞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老陈鬓角的白发,放映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整理胶片的阿姨眼角的皱纹,他们的脸上都刻着对这家公司、对这些胶片的深厚情感。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声音清晰而有力,穿透了仓库的寂静:“我决定收购光影电影公司。”
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眼中的不安渐渐被难以置信取代。
陆砚辞没有停顿,继续说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我在这里郑重承诺三点:第一,原有团队,一个不减。你们都是光影的灵魂,是这些胶片的守护者,没有你们,这些文化遗产就失去了温度;第二,这座仓库,原址保留,并且会重新改造,加装专业的恒温恒湿设备,改善胶片的储存环境——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不能丢弃的根;第三,公司所有资源,优先向老胶片修复倾斜,我会邀请国内外顶尖的修复专家,组建专业团队,不计成本地抢救这些珍贵的胶片。”
他走到老陈面前,伸出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这些不是即将被时代淘汰的‘废品’,更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包袱’。它们是我们影视行业的‘源头活水’,是我们民族不该被遗忘的‘文化遗珠’。我们修复的,不仅仅是发霉、破损的胶片,更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情感依托,是支撑我们行业走得更远的文化根基。”
老陈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他用力点着头,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在场的几位老员工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放映师傅激动地说:“陆总,我们以为这些胶片真的没救了,没想到……没想到还有人愿意为它们花这么大的心思!您这是在为中国影视留住根啊!”
收购光影电影公司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业界引发了巨大震动。原本以为光影会被房地产公司收购,将厂房改造成商业楼盘,没想到陆砚辞竟会以“拯救老胶片”为目的收购,这份初心与担当,让无数人动容。
文旅部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拨付了专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并表示会协调相关部门,为老胶片的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便利。文旅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影公司的老胶片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陆砚辞先生的收购行为,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与担当。保护这些胶片,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记忆,文旅部会全力支持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许多年迈的老电影人更是热泪盈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感谢。九十岁高龄的着名导演周老先生,特意让家人代为录制视频:“我年轻时就看过《乱世豪杰》,那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啊!这些年我一直惦记着这些老胶片,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它们被抢救,陆砚辞这孩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他是在为中国影视留住文化的根脉!”还有几位民国时期电影演员的后人,主动联系云栖文创,表示愿意提供当年的相关资料,助力胶片修复工作。
网友们也纷纷为陆砚辞的行为点赞:“陆导太有格局了!别人都在追流量、赚快钱,他却想着保护老胶片,留住民族记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担当!”“这些老胶片里藏着老一辈的青春与梦想,要是就这么损坏了,太可惜了!感谢陆导拯救了这些文化遗珠!”“云栖文创一直在做有意义的事,从非遗传承到经典修复,陆导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文化传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坚守!”
陆砚辞站在仓库里,看着那些被灰尘覆盖的胶片盒,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收购光影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修复工作将会面临无数挑战——技术的难题、资金的投入、时间的紧迫,但他毫无退缩之意。他伸出手,再次抚过一个胶片盒,仿佛能感受到里面承载的历史温度。
这些老胶片,是时代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是几代人共同的情感记忆。拯救它们,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珠”在新时代里重新焕发光彩,让后人也能通过这些影像,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而这份初心,也将成为云栖文创深耕文化事业的又一重要基石,在守护与传承中,书写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