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赌约的最后一天,天空阴沉,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仓库二楼,林薇面前的多个屏幕同时亮着,显示着不断跳动的时钟、即将告罄的现金流预测图、以及数个仍在进行中的加密通话界面。她的指尖因长时间紧绷而微微颤抖,但眼神却异常锐利,像搜寻猎物的隼。
拒绝“白骑士”后,她几乎不眠不休,利用刘强挖出的信息作为谈判筹码,疯狂地游说一切可能的力量。 “李董,‘白骑士’的陷阱您也看到了,他们想要的不只是‘智伞’,而是整个国内智能风控的生态位!此刻注资,不仅是商业投资,更是战略卡位!” “王总,对赌协议一旦完成,产能爬坡,‘磐石’加‘神经鞘’的组合拳价值将是指数级增长!现在的估值是洼地,是最后的上车机会!” “张处,情况简报已呈送。这不是一家企业的存亡问题,事关我们能否在底层金融风控技术上保持自主性和领先性,避免受制于人…”
她的话术精准而富有煽动性,将公司危机与更大层面的产业竞争、甚至技术安全捆绑在一起。一些原本犹豫的产业资本和带有政策背景的基金,态度开始松动。
最后两小时。一个关键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对方是国内某大型科技产业基金,实力雄厚,但对条款极其苛刻,要求比“白骑士”更多的技术控制权和董事会席位。 林薇的嘴唇几乎咬出血。接受,公司能活,但将失去部分灵魂;拒绝,可能满盘皆输。 就在她几乎要屈服于现实时,另一个加密线路接入,是之前接触过的那家国有资本平台的下属投资机构,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案:一笔额度刚好覆盖对赌缺口的“过渡性贷款”,利率不高,但要求以“智伞”未来一定比例的政府采购优先权作为隐性担保,不寻求董事会席位,不过问具体经营。 条件远优于产业基金,但金额仅能救急,不能支撑长远发展。 时间只剩最后三十分钟。 林薇陷入了极度艰难的战略抉择:是接受产业基金的控制换取充足弹药,还是用国有资本的过渡贷款先活下去,再图后续? “陈默…”她罕见地通过线路寻求意见。 “活下去。保持控制权。”陈默的回复简短至极。 林薇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绝。她同时操作两个界面。 对产业基金:“感谢贵方认可,但我们无法接受超出底线的条款。抱歉。” 对国有资本平台:“我们接受贷款方案。请立刻安排签约打款。” 赌!用短暂的喘息空间,去赌一个未来能找到更大发展资金的机会! 最后一分钟。电子签约完成。资金通道开启,第一笔款项实时划入“智伞”账户。 对赌协议的数字门槛,在最后时刻被惊险跨过。 林薇瘫倒在椅子上,浑身被冷汗湿透。第一关,勉强闯过。但更大的资金窟窿和生存压力,并未消失,只是推迟了。
社区初愈:《互助公约》的力量 老王驿站前,气氛与几日前截然不同。那本厚重的“信用凭证”账本被放在茶摊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贴着一张醒目的、由老街坊们共同商议拟定的《驿站互助公约》草案。 公约条款简单直白:承认老王账本记录的“凭证”有效性;约定凭证持有者享有驿站服务的优先权;鼓励邻里互助,重大互助行为可申请记入账本;设立“公道团”(由老王、老李、张姐等几人担任),评议有争议的凭证和纠纷。 没有法律效力,全靠道德约束和社区舆论监督。但就是这样一份粗糙的公约,却散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人们不再疯狂挤兑,而是开始讨论公约细节,甚至有人开始拿着凭证尝试进行小额的民间借贷(如借凭证给急用者,约定日后用通宝或劳务偿还)。 一种基于熟人社会信任和共渡难关经历的、新型的社区信用微生态,正在自发地萌芽。 老王的工作重心从垫资兑换,转向了维护公约、记录凭证、调解纠纷。他依然是核心,但权力开始分散,秩序建立在共识之上。
技术共鸣:“神经鞘”的“共识反馈” 后院沙盒,“神经鞘”的“社区共识观测层”持续运行着。算法艰难地识别、分析着驿站区域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监控里人群排队秩序井然、茶摊讨论的热度、甚至那本账本被翻阅的频率(通过老王固定位置的摄像头模糊判断)… 这些数据被转化为“社区稳定系数”,持续输入风控引擎。 方哲和吴明紧张地监控着输出结果。他们发现,当这个系数升高时(表征社区情绪稳定、互助行为增加),系统内标记的“疑似异常交易”数量会显着下降,交易流畅度提升。而当系数波动或降低时,异常交易警报则会增多。 这初步证明了社区共识与系统风险之间存在强关联性! “还不够!”方哲盯着屏幕,“我们不能只被动观测,应该尝试反馈!给共识以激励!” 他们立刻着手开发一个简单的反馈机制:当“社区稳定系数”持续高于某个阈值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微小的、针对该区域的“信用加成系数”,临时性地、小幅度地提升区域内用户的信用评分或通宝兑换额度。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用算法奖励共识行为。 第一次反馈触发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驿站区域内,不少居民的终端收到了“信用评分小幅提升”或“获得临时兑换额度奖励”的提示,原因标注是“检测到社区环境稳定向好”。 虽然奖励微小,但其象征意义巨大。它让居民直观地感受到:保持良好的社区秩序和互助氛围,是有实际回报的!算法不再是冰冷的管理者,而是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环境响应器”。 线上算法与线下共识,第一次产生了生涩却积极的互动与共鸣。
暗流涌动:K的“警告” 就在林薇刚刚喘过一口气时,她的加密邮箱收到了一封来自代号K的匿名邮件。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图片。 图片内容是一张高速连拍照,画面有些模糊,但能辨认出是刘强的一名队员在邻省调查时,于某个街角被不同角度偷拍的瞬间。 附件里还有一个音频文件,点开后是经过处理的、冰冷电子合成音:“游戏才刚刚开始。下次,不会只是照片。”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白骑士”或者说其背后的“老师”,并未因收购失败而罢手,反而露出了更狰狞的獠牙。他们清楚知道刘强的调查进展,并发出了警告。 林薇立刻将信息转给陈默和刘强。 “加强安保。所有外勤人员提高警戒级别。”陈默的指令迅速下达,“刘强,调查转入更深潜伏状态。” 对方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
七日黎明 危机并未解除。 资金链只是勉强接上,远未安全。 社区共识初显,但依旧脆弱。 算法开始尝试理解人性,但前路漫长。 对手的威胁升级,阴影更浓。 但无论如何,七日赌约的生死关,他们闯过来了。在绝望的边缘,依靠揭露阴谋的勇气、草根互助的韧性、技术突破的灵光一闪以及最后时刻的战略抉择,他们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天边,第一缕阳光艰难地刺破乌云,照亮了仓库斑驳的外墙和老王驿站那面在风中微微飘动的《互助公约》。 黎明已至,但白昼的光亮并未带来温暖,反而照出了前路更多的坎坷与险阻。 陈默的声音再次通过通讯器响起,平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通报:我们已度过第一轮冲击。” “所有人,原地休整八小时。医疗组检查身体,后勤组补充物资。” “休整结束后,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一切:资金、技术、社区、威胁。” “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