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一下邱美凤,林鸿彬没再理会,转身朝郭子好招了招手。
等郭子好走过来,林鸿彬附在他耳朵边说道:“你现在去邮电所发电报给地委、地革委,就说有人未出示证件强闯岗哨,对育种中心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育种中心需要加强安保。”
“要不要说是谁?”郭子好问道。
“不用,那家伙肯定会告状的,等他一告状,大家就全知道了。”
“好!我现在就出发,枪你带回去!”
等回到办公室,又把黄镇山、张钰琪几人都召集起来。他们一群人也习惯的把邱美凤排除在外了。
“看来我们的保卫能力还是得加强,人家不配合一个冲岗就进来了。”
“是啊,我们岗哨的位置离场部有点远,而且现在的岗哨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岗哨民兵遇事也不敢真开枪啊。”
“要不就把岗哨撤回来,水电站那再建一个?”
“撤回来没啥用,我们的项目分散在四处,那个位置算是比较合适的。
“看来得再申请几台电话机,把石洋大队那边的岗哨也都给连起来,形成一条岗哨链,团队互助协作,这样才能更安全些。”
“这个可行,各个生产队应该也很欢迎。”
最后林鸿彬拍板:“那就这么定了,用民兵连的名义申请电话。”
谈完安保的事,林鸿彬看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
可林鸿彬知道,这场风波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果然,一段时间之后,报纸上又出现了针对林鸿彬的批评文章,而且言辞比之前更加严厉,又给他扣上了两顶沉重的帽子。
文章批评林鸿彬对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不斗争,说他是“右倾机会主义”;
还指责他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态度消极、工作不力,甚至污蔑他是“101的小跟班”。
这些恶意满满的批评和扣帽子行为,并没有让林鸿彬感到恐慌。只要上级不派人来调查他,不给他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这些报纸上的言论就伤不到他分毫。
他的上级是地委、地革委。
地委、地革委的韩书记等人一直很认可他的工作,信任他的为人,有他们在,地委肯定不会轻易派人来查他。
他的上上级是省委、省革委。
省委、省革委的一号领导位置还空着,没有正式任命,各阵营正斗的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去调查他这个之前被树立为先进典型的人可是件麻烦事,都不想节外生枝。
至于更高级别的过来查?林鸿彬还不配。他一个小小的育种中心书记兼主任,还没重要到能让他们专门派人来调查的地步。
不过林鸿彬也不能一直被动挨打,他要反击。
“不就是借助报纸攻击人嘛,不就是扣帽子嘛,我也会啊。”林鸿彬看着报纸上那些扭曲事实、颠倒黑白的文字,心里冷笑。
窗外的阳光透过木窗栏,在桌面上投下周整规矩的光影,林鸿彬却丝毫没有心思欣赏。
他迅速从抽屉里翻出一叠稿纸,拧开钢笔,笔尖在纸上悬停片刻,便如行云流水般落下。标题《谈乱扣帽子》几个字,力透纸背。
在文章开始,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乱扣帽子的人,大多是别有用心之徒。”
接着,他详细剖析这类人的卑劣手段 —— 或是抓住他人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进行无端指责;
或是不顾事实真相,随意上纲上线,将小问题扩大化,以此达到打压异己、满足自身私欲的不可告人目的。
他进一步总结,这类人往往动机不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逻辑缺失,论证过程漏洞百出,全凭主观臆断;行为极端,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便立刻扣上各种帽子,进行人身攻击。
写到最后,林鸿彬的情绪都有点激昂了。
他在文末写道:
“这种动不动就给人乱扣帽子的行为,是资产阶级遗留下来的毒瘤,是封建旧势力顽固不化的残余。
更令人愤慨的是,背后还有一群混在革命队伍里的投机者在作祟,他们披着革命的外衣,却干着破坏革命事业的勾当,妄图通过这种卑劣手段打压异己、谋取私利。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要打倒它,绝不能让它在革命队伍中蔓延!”
林鸿彬也掏出“资产阶级遗毒”、“封建旧势力残余”、“革命队伍投机者”三顶帽子给对方带上。
林鸿彬自己也成了“扣帽子”者,也是别有用心的人。
诶,为了适应职务需求、为了维护个人利益,林鸿彬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纯粹了。或者自己的本性就不够纯粹,以前只是没发挥而已。
文章完成后,林鸿彬仔细校对了三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便将稿件工整地誊写下来,分别寄往省里的几家主要报纸。
几天后,消息传来,省报没有发表他的文章,这让他略感失落,但很快,又有好消息接踵而至 ——《闽省工人报》、《闽省农民报》、《闽省侨乡报》这三份极具影响力的报纸,都全文刊登了《谈乱扣帽子》。
林鸿彬这篇敢于直言、反怼的文章,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加上教员近期发出的最高指示:
“不要成立战斗队一类群众组织,也不要搞跨行业、跨地区一类的串连。”
“清查的范围应限制在同101阴谋活动有关的问题,不要扩大化。”
有了最高指示,很多看不惯极左派乱扣帽子这种恶劣风气的人,也学着林鸿彬,纷纷拿起笔,给各大报社投稿,在报纸上与那些极左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时间,各大报纸的评论版热闹非凡。
虽然双方争论得激烈非凡,但相比于之前武斗时期动不动就死人的混乱局面,这种在报纸上进行的 “骂战”,已经算是比较文明的对抗方式了。
邱美凤看暂时扳不动林鸿彬,也偃旗息鼓了,一时间低调了许多。
青云山的气氛也恢复了些许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