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郑斌带了一小篮子的鸡蛋就离开了。林场的知青们则开始准备讨论会。
林鸿彬把黑板也拿了过来,挂在厨房打饭的窗口上,人员也来齐了。
没有什么开场白,直接进入主题。
“大家最近有没有看报纸?知不知道最近发生了一件影响世界格局的大事?”
大部分人都在摇头。
林鸿彬直接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
“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应邀访问了我国。并签署了联合公报。”总统不是另一个世界的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而是福特。
“对于美国总统访华并发表联合公报,大家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林鸿彬问道。
“对啊,为什么?我们不是一直反对美帝的吗?”
“我们不是一直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吗?”
会场响起各种声音,一部分知青们明显是接受不了。
林鸿彬按了按手,让大家安静。
“今天把大家聚集起来,就是想从这个事件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下怎么去了解时事,聊一聊这些事件背后的故事。”
林鸿彬拿起报纸,把联合公报的内容读了一遍,重点点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这一句。并在黑板上写出“国家利益”四个字。
“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是当今的世界秩序的构建的基础。
在45年雅尔塔会议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军事政治集团,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基地、经济封锁等手段遏制苏联的扩张,而苏联则通过军事扩张和科技竞赛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这些上学时都学过吧,咱们就不细说了。”
这些事件两个世界都一样,只是一些人不一样了。
“我们新中国与美帝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对手了,双方一直在对抗。
1950年7月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1965年6月开始的抗美援越,以及69年3月开始的支持老挝人民抗美救国斗争。
这三场战争,前面两场都是以我们胜利而告终,第三场还在继续,而我们还是优势的一方。”
大家听的很认真,新来的几个也没想到行李都还没收拾就被送过来开学习会。
林鸿彬说的这些,都是知青不知道的,很多只会在部队的报纸中种出现。当然也都挑能说的说,避免说一些与他这个身份不符合的东西出来。
比如,一些在几十年后人人皆知的事情,现在可能还没解密,援老抗美也只提帮助老挝修路。
比如外国的一些常识,现在就没办法说,现在除了一些外事部门,普通人是没有渠道去了解这些东西的,都被封锁二十多年了,普通年轻人怎么可能知道外面的世界?
如果知道了,那就有问题了。
很多东西不能说,这让林鸿彬有点头疼。
“作为敌对国家,那为什么要邀请美国总统访问中国,而美国总统为什么要访问中国?两国之间明显是互有诉求,共同的利益诉求。”
说到这里,林鸿彬把刚才写的“国家利益”四个字圈起来。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符合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
这与意识形态无关。意识形态一样也照样会发生冲突,比如苏联是共产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在我国无法满足他们的国家利益后照样对我们翻脸,现在在边境不断挑衅,制造大量的军事冲突,甚至直接发动侵略战争。
大家知不知道‘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苏联在东北珍宝岛地区侵略我国,我解放军被迫自卫反击。这件事今天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展开。”
“中美双方现在有一个共同的重量级的对手--苏联。这是双方能坐下来谈的重要基础之一。
中美、中苏、美苏之间都有矛盾,就从最近的局势看中苏之间的矛盾大于中美之间的矛盾,美苏之间的矛盾大于中美之间的矛盾。改善中美关系,联合起来抗苏,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这合作就成了必然。”
“从联合公报上看,中美双方都提出了一些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条件。有兴趣的同志慢慢研究。”
“那什么是国家利益?有什么具体体现?”有人举手要提问。
林鸿彬忽视了这个时候的课本里对这些定义的不是很清楚,中学生更不会教这些了,现在更多的是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教员思想。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
“?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林鸿彬还是把国家利益的定义给解释一遍,又转到报纸的内容上
“你们可以去比对联合公报上的内容,来了解国家利益的定义。”
“场长,那我们天天喊着‘打倒美帝’还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啊,美帝的阶级本性又没改变,颠覆新中国政府的目标也没变,不能因为一个联合公报就放松警惕。
同样的,美帝的长远目标也是要遏制新中国、打垮我们新中国,这与两国关系正常化没有什么矛盾。
美国现在都没答应从湾湾撤军,他们在湾湾驻扎着大量的军事机构。中美两国现在只是一对正好走在一起的同路人,不会是朋友。
如果哪天美国强大了,我们也有可能和苏联正好同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