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派出所,自行车还没登记那,还是要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敲了敲办公室的门。派出所也就三个人,这会都挤在办公室了。前排的两位盯着林鸿彬还没说话,后排年纪大的先出声了:“小状元?鸿彬?”
小时候林鸿彬年年考第一,就被这一群人起了“小状元”这么一个外号,特别是跟爷爷关系近一点的都这么叫。还有这脸越来越嫩,跟念书时越来越像了,所以被一眼认出来了。
“张大爷,还记得我的诨名啊!”张大爷大名叫张桂山,是派出所的所长,也是老游击队员,后来与林鸿彬他爸他们一起转入正规军,金门战役时被安排在预备队,几年后混到排长,然后转业回乡,一直在派出所,靠时间熬到所长这职位。
林鸿彬给前排的两位点了点头,走到张桂山旁边。
张所长上下打量了一番:“你确定有长大?怎么比7年前还白嫩?”
“张大爷,什么七年前,我正在念高三。”
“少贫了,听说你去知青林场了,还干的不错?”
“我就当您在捧我,我这才上班一个月那。”林鸿彬掏出烟敬了一圈,这已经成习惯了。
“跟你爷爷一副德行,今天有什么事?”看来这些老同志都知道爷爷能苟啊,林鸿彬算是找到源头了。
水有源头树有根,人有祖先,祖先的性格会遗传?
“大爷,我就不能过来看你吗?”
“没个正行,不说把你轰走了,没看我们正忙着。”
“别啊!过年时买了辆自行车,今天过来给登记下,自行车在门口。”看着张大爷不开玩笑了,林鸿彬赶紧掏出购买凭证和工作证。
“小谢,你给办一下。”张桂山把购买凭证和工作证扔给前排的一位小年轻。
小谢打开工作证看了一下,这个脸白面嫩的家伙竟然是个场长?级别还是个干部,哇啦哩啦咙,这人比人真是能气死人。从抽屉拿出一本《自行车执照》开始填写。
张桂山示意林鸿彬一起出办公室,走到一角落:“鸿彬啊,我家老大的大丫今年这眼瞅着要高中毕业了,到时候我想办法送到你们林场,你得帮我看着点,可不能被坏小子给欺负了。”
这怎么算?孙女奴还是隔辈亲?不过张桂山生了5个儿子,就是没有女儿,他大孙女出生时林鸿彬刚跟着爷爷住在单位这里,张桂山也刚来派出所不久。那天林鸿彬收到了生平最大的一把糖果。
“林场里男女比例可严重失调啊,可是有一群气血方刚的大小伙啊,就不怕大丫给你弄个孙女婿?”
“所以让你看着啊,你给把把关,合适的也不是不行。”
“行,你是大爷,你说了算。”
回到办公室,钢字已经敲好了,证也办好了,林鸿彬敬了一圈烟表示感谢。收了证去郑建锋办公室聊了一会,又去武装部拜了晚年,人都来了,该走动的还是得走动一下。
因为尿急,去了趟厕所,没想去厕所的路两边竟然种了两排茉莉,还有一株木梨树,应该是这几年种的,他在这住的时候可没有这些玩意。意外收获啊,折了几个枝条扔进空间。
然后骑车去砖厂,有了自行车,赶路的效率高多了。
砖厂这会是热火朝天,与第一次来时那真是天壤之别,这明显是趁着这一段不太忙的时间赶货。
“前一段时间下雨,这砖胚干的慢,不过很快就能开窑烧砖了。”林志伟给林鸿彬说明一下近况。
“不着急,马上春耕了,也没人盖房子了,在农忙结束前送过去就好。林场长,我今天是来借拖拉机的。还有,这几天帮忙先弄些瓦片去林场换些柴火。”烧砖可是很浪费柴火的,这交换算是互惠互利了。
“行,我安排下去,车子你开走。”林志伟表现的很大方,心里在想晚上有机会吃肉了,林鸿彬每次借车砖厂都有收获。砖厂的活也都是大体力活,没有肉总是不得劲。
林鸿彬借车是要先解决林场缺粮的问题,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空间里第二季粮食已经收获了,第二季种的更多,单位产量也比第一季高个两成半左右,够林场那么多人吃大半年的。
先去供销社又买了一些麻袋,然后找地方装了满满一拖拉机车斗的粮食到了碾米厂,还是陈管事负责看厂,林鸿彬直接推过去一包牡丹:“陈领导,麻烦你们了,忙完帮忙散下烟。”
“客气了,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次怎么处理?”
嘴上说客气,手上的动作一点也不慢,一手拉开抽屉,另一手扒拉一下烟,烟准确的进了抽屉,顺手又把抽屉推回去。动作熟练迅捷,如果没注意看,都不知道桌子上刚才有包烟。
“玉米粒、黄豆、小麦都磨成粉,稻谷去壳就好。”这次没有糯米和高粱,上次处理好的还没用完,但加了黑米和红米。今天碾米厂的人不多,没有排队,半个小时就处理好了。
“同志,我们这里代收米糠和麦麸,你这些卖不卖?”
“卖了吧!”林志伟也不问价格,双季稻大米一斤才不到两毛,这东西能值多少钱?而且现在也只有林场在收这玩意,虽然林场许给好处人家才收的,但自己不能挡了人家财路,还要经常经常打交道的嘛。
最后收回了一块多的钱。
留了10袋大米、2袋面粉和一小袋黑米在车斗里,又从空间取出一袋糯米放一起。准备大部分拉回林场,一小部分送回家里,车都借出来了,还不认真的用一下?路过石谷村,扛了一袋米、一袋糯米,拎着小袋黑米回家里。家里的糯米过年时基本用完了。
送米时突然想到过年时做的炒白粿很好吃,做白粿用的米是粳米,米粒短粗,多呈椭圆形。而空间里种的是籼米,细而长。
这是口感完全不同的米,看来得在空间里种点,看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做白粿,村里应该有种才对,自己家里怎么没有这种稻谷?家里就奶奶一个人户口在村里,老人家基本没上工,确实也分不到多少稻谷。
要不要找人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