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窗外的晒场突然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先是军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韩一民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紧随其后的是县委书记张宝言,连之前留在县里处理油印事宜的张钰琪也跟着回来了。
林鸿彬一见这阵仗,赶紧起身站好。
“报告政委,韩一民向您报道,请指示。”
“报告首长,张宝言向您报道,请指示。”
“报告首长,张钰琪向您报道,请指示。”
三人的声音洪亮,动作整齐。
古邑本就地处三县交界,蒲阳地区城关和清源县城关到这儿的路程差不多,想来是接到消息后,一路紧赶慢赶过来的。
李政委摆了摆手,语气随意:“你们怎么来了?罢了,既然来了,就自己找位置坐吧。”
“是!” 三人齐声应下,先跟其他几位军区首长打过招呼,韩一民和张宝言才在会议桌旁坐下,张钰琪则找了个角落的椅子,安静地坐好。
韩一民率先开口:“政委,您这次出来考察,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们一声?也好让我们好好安排接待事宜。”
“通知你们了,还怎么看真实情况?”
李政委笑着反问,话锋随即一转,“不过林场的同志做得不错,不用你们多操心。对了,你们既然来了,就说说甘蔗渣的处理情况吧 —— 上次汇报说在搞试点,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韩一民赶紧接过话头,语气认真:“清源县的甘蔗渣处理试点已经很成功了,其他县都在按清源县处理甘蔗渣的模式开始处理。
除清源县外,全地区新建孵化场6个,能同时孵化60万余枚蛋,筹建鸭鹅养殖场6个,并扩大各县的养猪场、渔场等,筹建、扩建酒精厂四个,筹建羽绒厂一个,饲料厂两家,兽药厂一家,盐厂扩大两倍,新增工人600余人。
由于蛋的数量不足,其他县还没有在公社层面做推广。”
“清源县的呢?”李政委追问。
“清源县已经在公社层面做好推广,主推养鸭、鹅,全县新建10个孵化场,现在同时孵化超过100万的蛋,按孵化率8成算,每个月能孵化80万以上的鸭、鹅苗。现在有30多万的鸭、10多万的鹅存栏。生猪、牛、羊的存栏是去年的四倍。”
张宝言赶紧汇报,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
这就是快一步、步步快,清源县现在有数万只鸭在产蛋,一个月的产蛋量超过百万,足够每个孵化场开工的。其他县要到清源县这个水平至少要两个月后了。
这10个孵化场都有请石谷村当时建孵化室的人过去做技术指导,还是沿袭林鸿彬设计暖室的思路。孵化人员也安排到林场学习温控和湿度控制。
“孵化率8成?怎么这么低?”李政委皱了皱眉,有些不解。
林鸿彬怕几位领导答不上来,赶紧接过话。
“首长,8 成的孵化率其实已经不低了。鸭鹅的产蛋环境、受精率、种蛋存放的时间,运输过程的摇晃等都会影响孵化率,有一部分蛋送进孵化室之前就出问题了。”
李政委点点头,又问:“那这些鸭子养多久能出栏?”
“两个月多一点就能出栏,母鸭养到三个月就能开始产蛋。” 林鸿彬回答得很干脆。
“这么说,再过两个月,就能有几十万只鸭子上市了?”
“对!到时候至少一半的公鸭会先处理。”
“不错不错!” 李政委连连点头,“你们动作快,执行力也强,很有战斗力!”
糖厂多,甘蔗渣也多,原来处理甘蔗渣都是一个大难题,现在能变废为宝了,那还不拼命行动,这可都是政绩啊。
当然,甘蔗渣发酵饲料推广的越成功,青云山知青林场和林鸿彬的功劳就越大。
又聊了一会,窗外的天渐渐暗了下来,晚饭时间到了。
晚上,领导们都在林场过夜。
林场给首长、领导们展示出非业务工作的另一面。
食堂成了知青们自习的场所,四位老师的宿舍成了授课的教室,兴趣小组活动室也很热闹,下棋的、做工艺品的、搞文艺创作的,林场的学习氛围相当的浓烈。
整个林场,在晚上也没几个人是闲的,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这人一没空闲,就没时间闹事了。
“小林啊,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你们林场能成功,绝不是偶然。” 李政委站在食堂门口,看着里面埋头学习的知青们,对身边的林鸿彬说,“就这学习氛围,比不少大学都不差。”
他全程都有林鸿彬陪同,把林场的夜晚看在眼里 —— 这绝非临时安排,知青们脸上的专注和自在,都是平时养成的习惯。
李政委转头对陪在身边的韩一民,语气郑重:“一民啊,现在基层藏着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有老教师、老工程师,还有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
要向小林他们学习,把这些人都利用起来,这些人的知识也都是宝贝,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碰出火花来。
我看了你们提交的材料,知青林场的很多项目都有大学老师的参与,这就是很鲜活的例子嘛。”
他顿了顿,眼神里多了几分恳切:“也给那些知青单位发通知,让知青们多学习,要学会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一项战略任务,这是我这老教书匠的忠告。”
“请政委放心!我回去之后,立马安排落实!” 韩一民赶紧表态,不敢有丝毫怠慢。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政委就要回去了。
林鸿彬早早就让人从暖棚里摘了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和四季豆,装了满满两大筐,往吉普车上搬。
这些反季节蔬菜在现在可是稀罕物,他特意留着给首长们带回去。
林鸿彬不放弃任何推广技术的机会。“首长,这些都是我们日光温室种出来的,算不上什么贵重东西,您帮忙带回去,请其他首长们尝尝,也算是检验下我们的技术成果。”
林鸿彬一边帮忙搬筐,一边趁机推广技术,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这日光温室的技术用处广泛要是能在北方推广开,冬天的时候,中央首长们和北方的老百姓,就不用天天啃萝卜、吃大白菜了,随时能吃上新鲜蔬菜。”
李政委看着筐里鲜嫩的果蔬,又看了看林鸿彬认真的样子,赞许地点头:“有格局,那等你寄来技术手册,我亲自上中央向中央首长汇报。”
“谢谢首长!”林鸿彬又惊又喜,赶紧道谢。
送走李政委的车,林鸿彬就被韩一民逮住了:“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日光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