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支部挂牌一周之后,林鸿彬把黄镇山、张钰琪请来办公室喝茶。
“黄副书记,张支书,在林场有没有什么困难?”
“其他的都好,吃的安逸,娃子们都很听话,工作起来劲头足,就是这一开腔,两方都听不懂撒!”
黄镇山抿了一口茶说道,满脸的惆怅。
“我这也是,除了语言沟通,其他的都好!”
张钰琪当然好了,林鸿彬出面开了一次大会,表态“加入团组织很有必要”后,团支部工作开展的就很顺利,知青们就踊跃写申请,知青林场的那些管理者都被快速吸收为入团积极分子。
老知青经过9个月的改造,普通话改善了好多,但新知青的改造还任重道远。
今年的知青来源更广,山水隔阻形成的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不同地方的语音、语调、语法、语顺差别相当的大,现在林场知青的口音那真是千奇百怪。
“语言这个事有点困难,南方人方言多,口音都重,沟通的时候都说的慢一些吧,必要场合,像开会之类的都用黑板,该写的都写上去,让木工组的多搞些小黑板。”
“这个要得!”
“这个可以有!”
“之前的知青的口音是改造过的,就是重学拼音、多唱歌、多朗读,效果还是有一些的,可以对新知青试试!钰琪同志,你的普通话会标准一些,你来负责这事。”
“请场长放心,我一定做好这项工作!” 张钰琪爽快答应。
随后,林鸿彬转向黄镇山,关切地问:“镇山同志,嫂子有没有正经工作。”
“没得,在家种田带幺儿!”
“你既然在地方上班了,也可以把家人接过来,两地分居不太像话。接过来也不怕没活干,今年林场会越来越忙的。”
“要得,哈哈儿就写信给我婆娘,让她带着幺儿过来撒!”
黄镇山说话都是川蜀的调调,没有接触一段时间确实听的需要点脑子去理解。
“这一路还要转好多趟车,挺麻烦的,要不你回去带人过来,安全一些!”
黄镇山考虑了一下,林场这吃好喝好,太适合小孩子的成长了,一定要把孩子带过来。
“那就谢咯场长了,我请假几天,一年多没回去了。”
“镇山同志,回来时帮忙带点你们家乡特有的蔬菜种子。”
“场长,这个才是让我回去的目的吧?”
“被你看出来了,哈哈哈!”
林鸿彬笑着回了一句,然后把头看向张钰琪。
“钰琪同志,你呢?有需要解决的个人问题吗?”
“我暂时没有,有需要一定找场长你!”
“你一定不要客气!”
林鸿彬没继续聊工作,这两位也都是部队出来的,纪律性强,遵守规则、注重秩序,集体荣誉感强,责任感也强,进了林场这样的半军事化单位适应非常的好,加上林场还算完善的管理制度,两人工作还是很顺利的。
之后三人就聊起了部队趣事,反正聊的挺开心的。这么一聊,彼此都熟悉了很多。
与林鸿彬相比,张钰琪这个部队大院长大的同志就单纯许多,对农村生活缺乏常识,但道德感更强烈,社会责任感也是如此。感觉非常的求上进,不甘居人后,不知道这是不是大院子弟的特点?
而黄镇山就很接地气,毕竟一直与基层士兵接触。
林场安排的学习内容着重在管理制度以及各项举措上。
青云山知青林场有明确的组织架构、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权限、通畅的工作流程设计、同样详细的考核制度,还有安全生产管理、纪律规范、培训和发展制度、考勤制度、人力管理、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等。
这些内容也一并教了,由场办的人负责。
张钰琪也组织这些场长参加学习会和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最近黄镇山请假了,黄镇山负责的工作交给张钰琪了。
现在开学习会的主力是在林场休养的老同志,他们还组织了社交礼仪、政务礼仪、社交的各种经验等等的学习会。
这些内容一推出,大受林场知青们和来学习的同志们的欢迎。
几位老同志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脸上的笑容都多了不少。
如此多得内容让一群知青林场的小场长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各个如获至宝。
知青林场都是半军事化单位,场长都曾经是军人,管理的模式也大多是在部队上那一套,但知青林场又是生产单位,部队的管理模式难免有点水土不服。
而青云山知青林场弄出来的这一套东西,就是几十年后专门为生产单位服务的,更详细、更系统化、更符合实际需求。
大佬都在最后出现的,林鸿彬也在学习的最后一天下午又和这群知青林场场长见面了,就在林场会议室,林鸿彬和他们围坐着泡茶聊天,就闲聊,气氛还算可以。
“林场长,你们林场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这几天我们可是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一位场长由衷地感慨。
“这几天的经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林鸿彬微笑着回应。
“那是相当的有帮助,从来没想过还能这么管单位,这么一来,工作上会明了很多。”另一位场长连忙说道。
“我们这也在摸索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林鸿彬谦逊地说。
这些知青林场的场长来这里已经第6天了,明天一早这一波人就要送回去了,林鸿彬特地把照相师傅也请了过来,一起拍个照留念。
这种仪式很有必要。当了管理者后,才发觉工作中仪式感很重要。
也给林场那些还没拍过照的人也都来上一份。以前拍过的想再拍的那就得自己付钱了。
晚上搞了个简单的欢送晚宴,这也是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这次学习交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二天一早,“青云山培训基地”的第一批学员算是结业了,送回县里汇报学习成果。
青云山知青林场这里也写了一份培训总结给县里。
第一波过来学习的送走几天后,第二波很快的送了过来,是八个知青农场的场长,在知青林场们身上发生的事在知青农场场长们身上再发生一次。
在这期间,古邑公社也安排人过来学习发酵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