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楼,找到县革委办主任刘裕德,也是一阵寒暄。
林鸿彬心里苦,但脸上还得堆笑脸。
“刘主任,刚蔡副书记跟我说,后天地委韩书记要去我们林场考察,我心里没底,特意来请教您,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才稳妥?”
这个事情不能不慎重。
刘裕德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缓缓说道:
“你们上次接待就做得不错,这次主要在细节上多下点功夫。
办公区域要收拾得整洁有序,各个生产区的卫生不能留死角,林场的各项工作资料 , 比如养殖数据、试验报告,都要提前整理好,分门别类放整齐,方便领导查看。”
他顿了顿,又特意强调:
“还有引导和讲解的人,一定要选好。得是懂业务、口齿伶俐的,回答领导问题时要专业、准确,不能含糊;那些新知青也得提前交代清楚,训练时守规矩,见到领导要有礼貌,别出岔子。”
刘裕德接着说:“后天地委韩书记一行六人,加上司机共八人,我们县委这加司机共5人陪同,后天10点左右到你们林场,早上带领导们参观,下午开座谈会,下午4点左右离开,你时间要把握好,别耽误领导行程。”
“那午餐呢?领导们有什么忌口?”
“我也没听过领导们有什么忌口的,上次那样分餐的形式就挺好的,还是要展示林场的成果。”
“明白!谢谢刘主任的指导,您这一说我心里就有谱了。” 林鸿彬再三道谢,才转身离开革委办。
县计划统计局这边,张海涛看到林鸿彬也是一阵唏嘘,“鸿彬啊,你可真给咱们县长脸!现在全国都知道你们林场了。”
张海涛说是能沾他那调皮捣蛋闺女的光了,然后一阵感谢,饶是林鸿彬最近脸皮厚了点,也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一阵寒暄后,张海涛看了蔡德海签的字条,张海涛签字盖上章:
“地膜这个时间应该需要调货,到时候让供销社送过去,普通铁管你找你们公社的铁锅厂处理,切片机、脱毛机你去找农机厂,负责人你都熟。你们的每月加1000只鸡苗吧!”
在“四个面向”办公室,傅海平对林鸿彬也一片夸奖,县里的知青单位出了个被上层认可的典型,他这个做知青工作的单位也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在民政局那,陈正身就没客套话,直接来实际的。
“鸿彬啊,中午请你吃饭,把你堂叔叫上,不许拒绝。”
“哦,行,中午您安排!”
“你现在有没有公事?”
“没有!”
“那去武装部吧,你跟你叔说下。”
“好!”
出了民政局,进了武装部。林国雄看到林鸿彬,起身过来拍了拍林鸿彬的肩膀:
“不错不错,给我们老林家挣面了。这按以前啊,族谱都得单开一页。
不过你现在这情况眼红的人不少,要多多注意点,要记得戒骄戒躁,凡事多留个心眼。你还年轻,还有长远的未来,一定要记得安全第一。”
还得是自家人,关心的点和别人就是不一样。
林鸿彬心里一暖,苦笑着说:“明白的,叔!说真的,我宁愿在山上安静的呆上几年,而不是这样的被推出来,捧的越高,以后就摔的越惨。”
“你能有这样清晰的认识那是最好的,这几年起起落落的人是不少,有些人一落下去就没了。”
“诶,走一步看一步了。对了,叔,刚才陈叔说要请我们吃午饭。”
“呵呵,是吗,那中午得让他出点血了!”
嘴上说的狠,但点菜的时候却很小心,就要了一份猪脸肉,一份烧鲤鱼,一份拌空心菜,加一份豆腐花蛤汤,都是便宜的菜,正好够三个人吃的。
吃饭的地点在县招待所,量给的很足,菜也做的规矩认真,除了材料普通外没啥毛病。
县招待所这倒是个非常合适的合作对象,林鸿彬心里暗想到。
酒是用林鸿彬带来的果酒。
“鸿彬啊,感谢对大丫的培养,来走一个!”
饭还没开始扒拉,陈正身就开始敬酒了,自家的大闺女在林场被养的优雅绰约的,现在也进了办公室,不用风吹日晒的,是真得想谢谢林鸿彬。
林鸿彬哪里敢托大,赶紧起身:“陈叔,你太客气,这是妹妹努力得来的!”
“坐下坐下,不用站起来!可能再过些日子,我都要称呼你领导了!”
“哪有那么容易,再说爬的再高都要叫你叔不是。”
“哈哈哈!这句话爱听,来,再干一杯!”
几杯酒下肚,两位中年男人一会儿互相吹嘘当年的趣事,一会儿又调侃对方的糗事,气氛格外热闹。
林鸿彬借口下午还要赶路不再喝酒了,只为两个中年男人倒酒。
两位中年男人倒也没喝高,毕竟是果酒,度数不高。
酒足饭饱后,林鸿彬拿着钥匙给林国雄家送酒送龟,还放了一些熟透的柿子和柚子,这个时候正是柿子和柚子成熟的季节,而且自己村里就有,放点空间产的柿子和柚子也不会有人怀疑。
吃完饭后又去了中药店逛了一圈,换了点药材种子。
中药店倒没有把上了华夏日报的知青林场与林鸿彬联系起来,中药店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某个林场的场长,且姓林,并不知道名字。当然,这个不影响他们对林鸿彬的热情,毕竟林鸿彬一来他们就有好吃的。
等到了下午上班时间又去了农机厂,厂长刘元信也是热情的接待,成了名人也是有些好处的,可惜农机厂没有现货。
回到古邑,在铁锅厂坐了一会,送上水果,顺便把批条和图纸给了吴场长。
在卫生院,把该送上的送上。之后是家里多停一会,还得请教下爷爷,老爷子才是苟道高手。
最近才听陈建思他们几个老同志说起爷爷一些当年的事情。
早年时爷爷的红军游击队搭档带着和爷爷一起拉起的队伍,在37年北上编入新四军,后来立了不少战功,在55年受衔时是大校军衔,现在是个将军了,是某军区的一小首长。有几个当年的红军游击队员现在的级别也不低。
37年后爷爷重新拉起的抗日游击队里,现在也有不少是这周围地区不大不小的领导。
林鸿彬忍不住想:要是爷爷当年不苟,然后离开妻儿拼一把,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称为首长家属?
不过林鸿彬也很理解爷爷的行为。
37年南方游击队改编新四军时,家里的三个孩子都不大,要是去加入正规军了,那妻子、孩子怎么办?就算有宗族托底,在革命胜利之前,家人也会成为宗族里最底层的存在。
在革命胜利后,作为地方游击队领导,如果在当地权势太盛了,肯定会受到上面的忌讳;
如果直接退回家当农民也不行,底下的游击队员还想着升官光宗耀祖那,队长退回家了,那这些游击队员是退还是不退?
所以林爷爷守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岗位干了20年后安全退休。
既没卷入权力斗争,也没辜负跟着他的兄弟。
这算不算一种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