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按兵不动,继续悄悄地布置他们的计划。
等到时机成熟,皇帝失去了民心,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推翻,让他下位!
辰王凝视着太后那从容不迫的面容,心中原本的些许慌乱渐渐平复下来。
他暗自思忖道:
“是啊,这不过是一个崔家的女子罢了,在朝堂之上并无坚实的依仗和靠山,又有何惧之有?”
而后宫之中,另一人也并不太满意。
邱婉柔自从怀孕以来,情绪就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一般,变得异常暴躁和不安。
随着孕期的推移,她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各种强烈的怀孕反应接踵而至。
往昔她钟爱的那些美食,如今在她眼中都变得难以下咽,甚至仅仅是闻到那股味道,就会让她感到恶心欲吐。
曾经令她陶醉的花香和熏香,如今也成了她避之不及的异味,稍有接触便会引发一阵剧烈的不适感。
由于这些身体上的折磨,邱婉柔整个人都变得愈发消瘦和苍白。
原本姣好的面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显得形销骨立、憔悴不堪。
这样的她,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精神和活力,每日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宫殿里,默默地忍受着这无尽的痛苦。
更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是,由于朝政事务的繁忙,陛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踏足她的寝宫了。
连宫里的小宫女们都开始小声的议论,说是不是她已经失宠了!
如今,又听闻皇上竟然又要娶妃的消息,还将本该是皇后制服的嫁衣都送了出去。
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于是,她在宫中大发雷霆,将屋子里的瓷器花瓶等物,全部都摔得粉碎。
那清脆的破碎声,在这寂静的宫殿中回荡,仿佛是她心碎的声音。
闻声而来的卢嬷嬷一进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满地都是狼藉的碎片,一片混乱不堪。
她立刻露出着急和关心的神色,快步走到邱婉柔身边,焦急地说道:
“哎哟,我的贵妃娘娘诶,您这是怎么了?可千万别伤着自己啊!”
她的目光落在邱婉柔微微隆起的肚子上,更是忧心忡忡,
“更别伤着肚子里面的孩子啊!”
邱婉柔此时已经摔得有些累了,她披头散发地坐在梳妆台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默默地流着眼泪。
那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滚落下来。
滴落在地上,与那些破碎的瓷器碎片交织在一起。
卢嬷嬷看着不修边幅的邱婉柔,心中不禁闪过一丝不快。
她皱起眉头,轻声问道:
“娘娘,这到底是怎么了?可是又哪里不舒服了?今日我特意让御膳房做了些清淡的甜食,等会您尝一尝,看看会不会好一些。”
邱婉柔此时根本听不进卢嬷嬷的话。她心中的委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无法自持。
她猛地一挥手臂,将梳妆台上的东西全部扫落在地,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
“吃什么吐什么,本宫这都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皇上竟然还有心思迎娶崔氏那个贱人!他这是根本不把本宫放在眼里了!””
卢嬷嬷的眼神像刀子一样凌厉,狠狠地扫了一眼跪在屋外的宫女们。
她明明已经交代过这些宫女们,绝对不能把皇上要迎娶崔氏的事情告诉贵妃娘娘。
可现在看来,还是有人走漏了风声。
那个贱蹄子又乱嚼舌根!
“娘娘,皇上娶那崔氏女也是无可奈何,如今百姓对那道济和尚的话深信不疑,逼得皇上做出此番决定,并不是他自愿的!”
邱婉柔听到卢嬷嬷的话,心里更加生气了。
她原本就因为身体不适而心情烦躁,现在得知皇上要迎娶别的女人,更是怒不可遏。
“本宫看就是崔家与那道济和尚合谋,不然哪里就刚好出现什么气运之女的说法了!皇上也是,他怎么能轻易听信谗言!”
邱婉柔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些口不择言了。
卢嬷嬷在一旁听得心惊胆战,她可不敢接邱婉柔的话。
这种话要是传出去,可是大逆不道的罪名,搞不好会牵连到整个贵妃宫的人。
卢嬷嬷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几圈,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似乎有满腹的心事。
“娘娘啊,”
她的声音轻柔而安抚,
“陛下的情况您也是清楚的。朝中有太后娘娘在,很多事情陛下确实难以自己做主!就算他贵为天子,也处处受到掣肘!”
邱婉柔听了这话,心中的恨意愈发浓烈起来。
她知道太后的那些盘算,只觉得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烧。
只有皇上能够坐稳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她日后才有可能成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
若是辰王登上皇位,恐怕她不仅会失去现有的一切,甚至还会落得个身死的悲惨下场。
就算她能幸运地生下孩子,那孩子也只能被视为余孽,遭到世人的唾弃和鄙夷。
这绝对不行!
她决不能让太后和辰王的阴谋得逞!
邱婉柔的眼神变得愈发凌厉,其中透露出的恨意仿佛能将人吞噬。
卢嬷嬷见状,心中暗自得意,她知道自己说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
她赶紧低下头,以免被邱婉柔发现她眼中的得意之色。
低声唤来屋外的宫女们将屋里打扫干净。
祭祀祈福的仪式进行得非常顺利,众人心中的期待也越发强烈了。
第二日清晨,阳光依旧灿烂,毫无下雨的迹象。
人们翘首以盼的雨水并未如期而至,这让大家的期待渐渐动摇。
与此同时,一些流言蜚语开始在人群中悄悄传播,矛头直指此次灾情是因为天神动怒,而皇帝德行有亏。
这些传言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在市井小巷中蔓延开来,一些人开始对其深信不疑,并跟着起哄。
仅仅半日时间,整个京城都被这股谣言所笼罩,人心惶惶。
不少情绪激动的民众甚至开始聚众闹事,他们对朝廷的不作为感到愤怒,要求皇帝采取措施应对灾情。
许多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也加入了这场风波,使得局势愈发失控。
然而,朝中却始终没有任何应对的举动,仿佛对这一切都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