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说了,要等王妃一起用膳!她可是本王的妻子,等她是天经地义的事!”
话一说完,他似乎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接着恶狠狠地补充道:
“都怪你们这些不长眼的东西,我早就说过不要把那个丑八怪带回来,你们偏不听!
这下好了,王妃肯定生气了!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把人给我赶走!”
属下们一个个苦着脸,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再解释半句。
夏月姝在门外听到这一切,不禁微微叹了口气。
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宋鹤安,可一直逃避也不是办法。
犹豫再三,她还是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走进了屋子。
“王爷。”
女子身姿优雅地微微欠身,动作规范地行了个礼。
宋鹤安一直期盼着能见到她,此刻终于如愿以偿。
他的眼眸瞬间发亮,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一般,然后迅速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说道:
“王妃,你可算来了!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我都等得肚子咕咕叫啦!”
夏月姝:······
夏月姝不禁有些愕然,眼前的宋鹤安与她印象中的完全不同,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道:
“是臣妾没有考虑周全,让王爷久等了,实在抱歉。既然王爷饿了,不如现在就让下人上菜,我们先吃饭吧,您觉得如何?”
宋鹤安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他连忙点头应道:
“好啊,好啊,我都快饿死啦!”
话音未落,下人们便迅速行动起来,将一直温着的菜肴一一端上了桌。
由于考虑到宋鹤安身上有伤,所以准备的都是些清淡的食物。
夏月姝原本打算履行一个妻子的职务,为宋鹤安布菜,以尽妻子的本分。
然而,她的手刚刚伸出去,就被宋鹤安直接拦住了。
只见宋鹤安毫不客气地拉着她在桌边坐下,然后兴致勃勃地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吃到一半的时候,宋鹤安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猛地放下了筷子,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凝视着夏月姝,缓缓开口道:
“王妃,你是不是因为本王带回那个女子,所以生气了呢?”
夏月姝手中的筷子突然停住,她一脸狐疑地看着眼前的男人,不明白他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王爷为何会这样认为?\"
男人察觉到了夏月姝的疑惑,他那张原本就有些委屈的脸此刻更是显得楚楚可怜。
嘴唇微微抿起,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他那双漂亮的眼睛里,流露出哀怨的神色,直直地盯着夏月姝,似乎在等待着她的解释。
他声音更加委屈:
“若不是生气了,那你为何要将东西都搬到隔壁厢房去,而不再主屋歇息了?”
······
夏月姝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她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
“王爷,我搬到隔壁厢房去,只是觉得那里更安静些,方便您休息,也我休息。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然而,男人显然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继续说道:
“可我觉得,你这样做就是在生我的气。不然,你怎么会突然搬到隔壁去呢?”
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和怪异,夏月姝完全没有想到宋鹤安这次回来会变成这样。
而且,还会问出这样的话来。
他失去了记忆,所以并不记得两人是协议夫妻,这份婚事,是夏月姝靠着银钱才换来的。
清醒的宋鹤安,高贵冷淡。
对待这段婚姻,也是当作合作关系一般,自然是分开住的。
可是现在,这个失去了记忆的男人,却对夫妻之间的关系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在他的认知里,夫妻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又怎么可能会分开住呢?
夏月姝的耳尖微微泛红,像是熟透的苹果,她的脸颊也逐渐泛起了红晕,显得有些不自在。
她的目光有些躲闪,不敢直视宋鹤安的眼睛,只是偶尔快速地瞥一眼。
然后又迅速地移开,仿佛那是一道灼热的阳光,会灼伤她的眼睛。
“那个……”
夏月姝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她清了清嗓子,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镇定一些,
“是因为王爷您受伤了,臣妾担心会吵到您休息,所以就干脆先搬到隔壁厢房去了。”
宋鹤安自然不会轻易相信她的这番说辞。
他的眉头紧紧地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透露出他内心的不满和疑惑。他的语气也变得更加严厉起来:
“怎么会呢?本王觉得,若是王妃能在身边陪伴,本王的心情反而会更加舒畅的。”
夏月姝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像是风中的花瓣一般柔弱无力。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安抚宋鹤安的情绪。
“王爷,臣妾并没有骗您。”
夏月姝的声音轻柔而坚定,
“不仅是您受伤了,臣妾前几日也偶感伤寒,身体有些不适,所以并非是真的不愿意亲自照顾您。”
宋鹤安听了夏月姝的解释,心中的不满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凝视着夏月姝,看到她那温柔而坚定的目光,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散了。
“好吧,既然如此,本王就相信你了。”
宋鹤安的语气缓和了下来,
“不过,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早日康复。”
夏月姝微笑着点了点头,如春花绽放般美丽动人。
用过晚膳后,夏月姝陪着宋鹤安坐了一会儿,两人闲聊了一些家常,气氛还算融洽。
待宋鹤安有些倦意时,夏月姝便起身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厢房。
然而,就在宋鹤安出城赈灾的消息传开后,朝中的局势却开始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表面上看,一切都风平浪静,宛如平静的湖面一般。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似乎隐藏着一股暗流涌动,仿佛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夏家在赈灾过程中不仅慷慨解囊,还亲自参与其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善意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善举得到了京城百姓的广泛赞誉和认可,人们纷纷称赞夏家的义举。
皇上得知夏家的善举后,龙颜大悦,对夏家的行为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