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的男人沉默不语,他那双深邃的眼眸如同平静的湖面一般,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个面不改色的女人。
心中却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思绪翻涌不息。
这个女人,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事情的呢?
是喻之与她透露了什么秘密吗?
亦或是她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其中的端倪?
不管怎样,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条理清晰、入情入理,让人无法反驳。
屋内的气氛异常静谧,沉重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一旁的太监们都低着头,双目朝下,不敢有丝毫的异动,生怕自己的一个小动作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整个房间里,只有皇帝和女人之间的对话在缓缓流淌。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才终于打破了这片沉寂,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一般:
“难怪喻之会向我求取赐婚圣旨,即使被人诟病也毫不介意。原来,摄政王妃确实与其他女子有所不同啊。”
听到皇帝的话,夏月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微微松了一口气,面色依然恭敬如初。
她知道,自己的一番话并没有白费,至少皇帝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件事情了。
紧接着,皇帝又接着说道:
“三日后,我将迎娶青安寺高僧所预言的国之运女为妃,祈求上天的庇佑。希望从此往后,我朝能够国泰民安,万事顺遂。”
说完,皇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似乎心中的某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此时的皇帝,他的双目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熠熠生辉,明亮而耀眼;
他的眼神又好似那坚不可摧的磐石,坚定不移,仿佛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信心和殷切的期待。
皇帝缓缓开口说道:
“若王妃所言得以成真,那么这位气运之女无疑将成为天下之幸,届时必定能够护佑我朝顺利度过未来的重重难关。”
话音未落,皇帝的目光微微一敛,下一刻,他的眸光如闪电般一闪而过,然而他的声音却听不出太多的情绪起伏:
“皇上英明,陛下得此气运之女,实乃上天眷顾,日后我朝定然会国泰民安,一帆风顺!”
女子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宛如黄莺出谷,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悠悠回荡,给人一种莫名的心安之感。
皇帝的眼神深邃如墨,宛如深不见底的寒潭,令人难以窥视其中的真实情绪。
他凝视着夏月姝那过于平静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悦。
这个女子,似乎一切都尽在她的掌控之中,当初她毫不犹豫地将那高达十万两的银子捐赠给朝廷时,恐怕心中早已对之后的事情有了全盘的计划。
皇帝自然不会对此事掉以轻心,他早已将夏月姝的背景调查得一清二楚。
自然也知晓侯府派人截杀夏家车队的事情。
而且他们所使用的手段,竟然还是那种毁人清白的卑劣招数。
而夏月姝却是机灵地躲过一劫,还恰好钻进了宋鹤安的马车之中。
这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仿佛她早已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也正因为如此,夏月姝顺利地嫁入了摄政王府。
皇帝心中微动,继续说道:
“谢丞相和齐阁老都对那皇后宝座虎视眈眈,都想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一较高下。
摄政王妃,你对此事有何高见?不如给朕出个主意,看看究竟谁更适合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后位悬空,犹如一块诱人的蛋糕,引得各家使出浑身解数,都妄图让自家的女儿能够坐上那个令人艳羡的宝座。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选择题背后,实则隐藏着无数的权谋与算计。
他之所以还能有喘息的余地,并不是因为这些权贵们真的会遵从他这个皇帝的意愿。
而是因为谢丞相和齐阁老这两大家族尚未分出胜负,对于究竟该让谁的女儿入宫一事,他们还犹豫不决。
所以,即使他贵为皇帝,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丝毫选择的权力。
夏月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当然知道皇帝这是在试探她,想看看她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有能力。
然而,女子即便再有能力又能如何呢?
或许这并非那位高踞云端的统治者所期望见到的情景吧。
毕竟,在封建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能力往往被忽视或打压。
“臣妇不过是区区一介妇人罢了,对于这等涉及朝堂的重大事务,又岂能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呢?不过嘛,想来只要皇上喜欢,那便是最为重要的啦!”
谢知遥心中定然对那个位置有所觊觎,但齐晗的想法却让人摸不透。
回想起那日小姑娘眼中流露出的迷茫与悲凉,恐怕她也是身不由己,难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啊。
皇帝凝视着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整个房间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过了好一会儿,太监才战战兢兢地开口提醒道:
“主子,时辰不早了,咱们也该启程回宫了!”
听到这句话,男人这才缓缓收回那道审视的目光,然后二话不说,带着随从们转身离去,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王府。
待人走后,夏月姝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她终于敢抬起头来。
然而,额头上早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天子之威,犹如泰山压卵,又似雷霆万钧,绝非她一个柔弱女子所能承受之重。
然而,这或许并非全然是件坏事。
秦管家眼见贵人渐行渐远,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领着丫鬟匆匆步入屋内,查看王妃的状况。
待得确认夏月姝安然无恙,秦管家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落定,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夏月姝回到自己的院子,仰头凝视着那片如墨染般漆黑的夜空,心中暗自思忖:
这京城,恐怕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次日清晨,阳光初照,万籁俱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终年隐居于寺庙、潜心修行的得道高僧道济师傅,竟然一反常态,早早地便从山上走了下来。
他手拄着那根先皇钦赐的法杖,步履稳健,宛如仙人下凡一般,出现在了京城的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