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风波过后,三人结伴同行。段誉浑然不觉气氛的异样,依旧沉浸在结识新朋友慕容复和重逢旧相识木婉清,虽然对方很冷淡,自己单纯快乐中,不时找些话题,或是赞叹沿途风景,或是请教慕容复一些文史典故。
慕容复则始终保持着温和儒雅的风度,对段誉的问题有问必答,见解精辟,让段誉愈发钦佩。但他的大部分注意力,实则都放在身后那道清冷而执着的目光上。
木婉清默默地跟在稍后一点的位置,黑纱遮面,看不清表情。然而,她那双露在外面的、如同寒星般的眸子,却几乎一刻也未从慕容复的背影上移开。
那目光复杂极了。
有探究。这个男人太神秘,武功深不可测,竟还知晓她最深的身世秘密和誓言。他救了她,却拒绝了她“履行誓言”的提议,他到底图什么?他说的“盟友”、“朋友”,是真心吗?
有审视。她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他与段誉交谈时的不疾不徐,顾盼之间的从容气度,甚至休息时一个简单的负手而立的姿态,都透着一股与她以往见过的所有男子都不同的韵味。那不是江湖草莽的粗豪,也不是段誉那种书呆子的迂腐,而是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与深沉。
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仇恨与誓言的重压下,她习惯了独自面对一切。但慕容复的出现,像一座突然出现的、坚实可靠的山峰。他那雷霆万钧的出手,那番撼动她心扉的言论,都让她潜意识里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安心感。尽管她不愿承认,但她的视线,却诚实地追寻着这份“安心”。
偶尔,当慕容复似乎察觉到她的注视,突然回头与她目光相撞时,木婉清会像受惊的小鹿般,迅速移开视线,看向别处,黑纱下的脸颊微微发烫。但不过片刻,那清冷的目光又会不由自主地飘回来,继续黏在慕容复身上。
这种无声的注视,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氛围。段誉或许感觉不到,但慕容复却清晰地感知着这目光中的每一分变化。他知道,木婉清这座冰山,正在从内部开始融化。
他并不点破,反而更加刻意地展现自己的魅力。
休息时,他会看似随意地谈起江湖格局,言语间透露出宏大的视野和深远的谋略,让木婉清明白,他非池中之物。
路过溪边,他会用参合指力击水,激起串串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光彩,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展露精妙武功,引得段誉拍手叫好,也让木婉清眸光闪动。
他甚至会“无意中”提到一些关于秦红棉的往事片段,语气中不带褒贬,只有一种洞悉世事的平静,这让木婉清更加确信,他对自己母女的事情了如指掌,且态度超然。
这一切,都像一颗颗石子,投入木婉清沉寂的心湖,激起圈圈涟漪。
段誉终于后知后觉地发现,木姑娘似乎……对慕容公子格外“关注”。他挠挠头,心想:慕容公子人品武功都是上上之选,木姑娘对他另眼相看,也是理所应当。他心中并无妒忌,只有为慕容复感到高兴的担纯。
而慕容复,则在段誉天真和木婉清复杂的目光中,从容前行。
他知道,木婉清的心防正在瓦解。她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追求者,而是一个能让她彻底信服、心甘情愿托付的强者。
他在等,等一个能让这份沉默的注视,化为彻底倾心的契机。
或许,就在前方不远的大理城,那场注定到来的风波,将会是最好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