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天色灰蒙蒙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仿佛预示着集训日的不平凡。林晚照撑着伞,脚步却比往常更加坚定。实验楼202教室,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同学,低声交谈着,气氛透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肃穆。
林晚照走进教室,目光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那个靠窗的熟悉身影。沈倦已经坐在了前排靠窗的位置,依旧是那副与世隔绝的模样,戴着黑色的降噪耳机,低头看着一本厚厚的英文原版物理着作,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周身的气息比上周五更加冷冽,像是一块被寒冰彻底封存的墨玉,连窗外的雨声和室内的嘈杂都无法侵入分毫。
林晚照的心微微揪紧。她选了一个离他不远不近的位置坐下,刚好能看见他清瘦的侧影。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无论他此刻状态如何,她都必须先专注于眼前的挑战。
竞赛教练李老师准时踏入教室,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二十三名学生,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欢迎各位进入物理竞赛集训队。能坐在这里,说明你们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和潜力。”李老师的声音沉稳有力,“但从今天起,你们要忘掉过去的成绩。集训的目标只有一个:在省级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也为你们自己打开更广阔的未来。”
他顿了顿,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复杂的微分方程,涉及变质量体系的动量定理。“这是你们今天的第一道开胃菜。给你们二十分钟,独立思考,写出求解思路和关键步骤。”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这道题的难度,显然已经超出了高中物理的范畴,直接触及了大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不少同学眉头紧锁,笔尖在草稿纸上迟疑地划动,却迟迟无法落笔。
林晚照也感到了一阵压力,但她没有慌乱。系统立刻在她脑海中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链接,同时,她回忆起沈倦笔记里似乎提到过类似“微元法与动量定理结合”的处理技巧。她沉下心,尝试将系统提供的理论框架与沈倦的实用技巧结合起来,一点点地剖析题目。
“宿主正尝试融合系统知识与外部经验,思维整合度提升。建议优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再介入数学工具。”系统冷静地分析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晚照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能感觉到周围同学越来越焦躁的气息,也能感觉到前排那个身影的纹丝不动。她甚至不敢抬头去看沈倦,怕看到他早已轻松解出题目的样子,会打击自己的信心。
就在她卡在一个积分变换的节点,感觉思路即将再次陷入僵局时,前排忽然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笔杆敲击桌面的声音。
“叩。”
很轻,几乎被雨声和周围的嘈杂淹没。
但林晚照却像是听到了某种指令,下意识地抬起头。只见沈倦不知何时已经合上了他那本英文书,正看着黑板,右手无意识地将那支黑色的中性笔在指间转动了一下,笔尖恰好指向他摊开的草稿纸的左上角。
那里,他似乎随手写下了一个关键的积分替换公式,字迹很小,但林晚照这个角度,刚好能看清。
那个公式,正是她卡住的地方所需要的桥梁!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血液瞬间涌上头顶。他……他是在提示她?在所有人都埋头苦思、无人关注他人的时候,他用这种只有他们两人才可能意会的方式?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震惊、感激和难以言喻悸动的热流冲垮了她思维的障碍。她立刻低下头,将那个公式代入自己的演算过程,阻塞的思路瞬间畅通!
她不敢有丝毫耽搁,笔尖飞快地舞动起来,将完整的求解过程呈现在草稿纸上。当她在时间截止前落下最后一笔时,感觉后背已经湿了一片,但精神却有一种极度专注后的亢奋。
李老师开始巡视,查看大家的思路。走到沈倦身边时,他微微点了点头。走到林晚照身边时,他停留的时间稍长,看着她那虽然略显青涩但关键步骤清晰无误的解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赞许。
“思路不错,物理图像抓得准,数学工具也用对了地方。”李老师难得地给出了肯定,“看来,有些同学私下没少下功夫。”
林晚照的脸微微泛红,低声道:“谢谢老师。”她不敢去看沈倦的方向,但心跳却快得厉害。他听到了吗?他会不会觉得……她是靠他的提示才……
接下来的课程,强度高得令人咋舌。李老师的讲解速度快,涉及知识面广,从经典力学的深入剖析到近代物理的初步引入,信息量巨大。林晚照必须调动全部精神,结合系统的辅助理解和沈倦笔记里那些跳脱却精辟的注解,才能勉强跟上节奏。
她感觉自己像一块被强行挤压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每一个知识点。大脑高速运转带来的疲惫感开始涌现,但更多的是汲取新知的充实感和突破自我的兴奋。
“检测到宿主正在接触高阶物理思维模式,‘逻辑通感’被动技能经验值持续增长。精神力消耗较大,建议课间适度休息。”系统适时提醒。
课间休息时,大部分同学都瘫在座位上,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刚才的难题,气氛热烈又带着疲惫。林晚照也感觉太阳穴隐隐作痛,她拿出水杯喝了一口水,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窗边。
沈倦依旧戴着耳机,看着窗外连绵的雨丝,侧脸线条冷硬。他没有参与任何讨论,也没有显露丝毫疲惫,仿佛刚才那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他而言不过是热身运动。他周身那股孤寂感,在喧闹的课间休息室里,显得格外突兀和令人心疼。
林晚照很想走过去,问问他是不是很累,或者只是单纯地陪他站一会儿。但看着他仿佛竖着无形壁垒的背影,她刚刚鼓起的勇气又悄然消散了。她怕打扰他,怕被他那冰冷的沉默再次推开。
一天的集训终于在傍晚时分结束。雨已经停了,天空依旧阴沉。林晚照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走出实验楼,感觉大脑像是被塞满的仓库,需要好好整理消化。
回到家,母亲早已准备好了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晚餐。看着女儿略带疲惫却眼神发亮的样子,母亲心疼地摸了摸她的头:“第一天集训,很累吧?快吃饭,补充能量。”
父亲也放下报纸,看向她:“感觉怎么样?跟得上吗?”
林晚照一边吃饭,一边简单分享了今天的经历,隐去了沈倦提示的那一段,只说了题目的难度和李老师的肯定。“感觉很烧脑,但也很刺激,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她实话实说。
“那就好。”父亲点了点头,“注意劳逸结合。”
母亲给她盛了碗汤,柔声道:“晚晚,尽力就好,别太逼自己。你看你,黑眼圈都快出来了。”
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像是最好的舒缓剂,洗刷了林晚照身体上的疲惫,让她内心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无论在外面遇到多大的挑战,家永远是她的充电站和避风港。
晚饭后,林晚照回到房间,立刻开始整理今天的笔记和错题。那些高深的概念和复杂的推导,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她翻看着沈倦的笔记,试图在里面找到更多应对难题的灵感。
然而,有一道关于“非线性振动与相图分析”的拓展题,她反复研究笔记和系统解析,依然觉得理解不够透彻,仿佛隔着一层薄纱,看得见轮廓,却摸不清内在脉络。眼看时间已近晚上十点,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阵无力感。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是沈倦发来的信息,没有任何前缀,只有一行简洁的代码和一个公式:
\/\/ Ref: Nonlinear oscillator - phase portrait Analysis
\/\/ Key: Energy function E(x, v) = (1\/2)v^2 + U(x);
\/\/ Your approach missed the saddle point bifurcation.
林晚照愣住了,心脏骤然缩紧。他……他怎么知道她卡在这道题上?而且还精准地指出了她忽略的关键点——鞍点分岔!
她猛地抬头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个同样在灯下学习的清冷少年。他是在……远程辅导她?在她最需要帮助,却又不敢打扰他的时候?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混合着巨大的悸动,瞬间席卷了她。她立刻回复:“你怎么知道我这里卡住了?鞍点分岔……我确实没考虑到!”
片刻后,他的回复过来了,依旧言简意赅:“猜的。相图对称性破缺,通常源于此类分岔。看系统势能函数U(x)的二阶导零点。”
林晚照按照他的提示,重新审视题目给出的系统势能函数,计算其二阶导数,果然找到了导致相图结构变化的临界点!困扰她许久的迷雾瞬间被拨开,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油然而生!
“我明白了!谢谢!”她激动地回复,感觉握着手机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这不仅仅是一道题的解决,更像是一种跨越空间的、独属于他们之间的秘密交流和默契。
这一次,沈倦没有立刻回复。林晚照看着对话界面,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柔软而熨帖。她看着窗外寥寥无几的星辰,嘴角忍不住上扬。
然而,这种微甜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几分钟后,沈倦的信息再次传来,内容却让林晚照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下周阶段测试后,集训队会第一次淘汰末五位。早点休息。”
信息戛然而止,没有多余的情绪,却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林晚照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湖。
淘汰……末五位……
所以,他提醒她鞍点分岔,指出她的不足,不仅仅是为了解答一道题,更是因为……竞争已经开始了?他是在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方式,提醒她现实的残酷?
刚刚因为那道题被解开而升起的暖意,瞬间被这冰冷的现实提醒冲散了大半。她看着那条信息,仿佛能看到沈倦打下这行字时,那没有任何表情的侧脸。
他始终是清醒的,甚至清醒得有些残忍。他游离在所有人的情绪之外,包括她的。
林晚照放下手机,刚刚因为解题成功而带来的兴奋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委屈。
他帮她,究竟是因为……那一丝或许存在的不同,还是仅仅因为他作为“灯塔”的习惯,或者,是出于某种她无法理解的、属于他自己的考量?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集训的第一天,就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隐秘的互动、温暖的支撑和冰冷的现实提醒中,落下了帷幕。
林晚照知道,她不能停下,更不能退缩。为了不辜负系统的期望,不辜负父母的关怀,也为了……能够继续站在那个光芒耀眼又复杂难懂的人身边,她必须拼尽全力。
只是,那条关于淘汰的冰冷信息,像一根刺,扎在了她的心底。沈倦那看似帮助背后的真正动机,如同这沉沉的夜色,笼罩在她心头,成了一个亟待解开,却又害怕去触碰的谜题。
下周的阶段测试,她能否安全过关?
而沈倦那颗冰封的心,她究竟还要多久,才能触碰到一丝真实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