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世界,从五角大楼的将军到网络上的军事爱好者,都还沉浸在那场被命名为“神谕降临”的、颠覆性的战争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中时。
当所有的情报机构都在疯狂运转,试图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到那个名叫“神谕军工”的幽灵时。
这场风暴的真正中心,未来大学,高斯宇的校长办公室里,却是一片与世隔绝般的宁静。
温暖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苏沐晴刚刚泡好的、雨前龙井那清雅的茶香。
高斯宇舒适地靠在沙发上,看着对面正娴静地为他续水的苏沐晴,脸上带着一丝惬意的微笑。窗外的世界天翻地覆,而他这里,却如同风暴的中心,风平浪静。
“感觉怎么样?”苏沐晴将一杯茶水轻轻推到他面前,明亮的眼眸中带着一丝笑意,“第一次亲自导演一场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戏’,我们的高大导演?”
高斯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笑道:“感觉还不错。只是没想到,那些‘演员’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配合。尤其是那个叫格林的家伙,一步一步,精准地踩进了我们为他准备好的每一个节奏里。从装甲突击,到炮火覆盖,完美地为我们展示了三款产品的全部性能。”
他的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一场刚刚通关的游戏。但只有他和苏沐晴知道,这场“游戏”的背后,是多么庞大而精密的计算和布局。
“他不是配合,他是别无选择。”苏沐晴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自信,“在他的认知体系里,那就是最优解。只可惜,他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对于一个只能理解二维平面的人来说,来自三维空间的打击,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和对抗的。”
“说得对。”高斯宇点了点头,他将目光投向了办公室角落里,一个正在无声运转的、如同艺术品般的银色球体。
那就是“望舒”人工智能的核心载体。
“不说那些‘观众’了,我们来盘点一下自己的收获吧。”高斯宇的眼中,闪烁起真正兴奋的光芒,“望舒,汇报一下这次行动的‘数据红利’。”
“指令收到,先生。”一道温和而清晰的女性声音,直接在高斯宇和苏沐晴的脑海中响起。
下一秒,办公室的中央,一道道由光线组成的、无比复杂的三维数据流瀑布,倾泻而下,形成了一个绚丽而壮观的立体模型。
“本次‘产品实战展示’行动,共持续1小时27分钟。在此期间,‘望舒’通过部署在战场各处,以及武器平台本身搭载的超过一百万个微型传感器,共收集到1.2亿tb的宝贵实战数据。”
“其中包括:‘雷神’电磁炮在真实复杂地理环境下,每一次射击的弹道偏转、能量衰减、电磁干扰数据。‘蜂群’无人机在遭遇不同强度电子对抗和实体火力拦截时,其集群智能的决策逻辑、通讯协议切换、以及损伤规避的完整记录。还有‘壁垒’能量护盾,在承受152毫米榴弹炮饱和攻击时,其力场稳定性的每一个微秒的波动参数……”
苏沐晴看着眼前这些别人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最真实、最宝贵的实战数据,美丽的脸庞上,浮现出一种近乎痴迷的神情。
作为一名顶尖的科学家,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数据的价值。
理论推演一万次,都不如一次真实的战场检验。
这些数据,意味着他们可以对三款武器进行最精准的、最有效率的优化和升级。比如根据大气湿度对电磁轨道的影响,微调“雷神”的开火功率。又比如根据敌方防空火力的反应模式,优化“蜂群”的突防路径算法。
“这些数据,足以让这三款武器的综合效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苏沐晴用一种带着赞叹的语气说道,“高斯宇,这才是我们这次行动,所获得的最大、也是最核心的红利。它为我们后续的技术迭代,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高斯宇微笑着点头。
金钱、影响力、震撼……这些都只是表象。
只有这种最底层的、最核心的“数据”,才是推动他科技巨轮不断向前的、真正的燃料。
而这一次,他收获了足以让巨轮引擎功率翻倍的、最优质的燃料。
这,仅仅是第一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