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黎明新城,地面冻得硬邦邦,连黎明河的水面都结了一层薄冰。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浓烟,生物质热风机从早到晚嗡嗡运转,把住房和温室的温度勉强稳住;仓库旁的燃料堆堆得像小山,全是晒干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秆,这是整个新城冬天的“热源命脉”——一旦燃料出问题,取暖会中断,温室的蔬菜会冻死,连喝口热粥都成奢望。联盟的节奏比立冬时更紧:老郑的机械组每天检查热风机的燃烧效率,老周的农务组筛选干燥的燃料,苏晚晴的医疗组监测空气质量,河港的船员则忙着把燃料分送到每户,每个人的脸都被寒风冻得通红,却盯着燃料堆的眼神格外郑重——这干燥的秸秆,就是冬天的“火种”。
老周每天戴着厚手套在燃料堆旁忙活,手里拿着“燃料含水率检测仪”,从堆里抽出几根秸秆插进仪器,屏幕上立刻跳出“含水率12%,燃烧效率达标!”。“东头燃料堆的秸秆干燥,先给温室和老人房送!”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哈气。他掰断一根秸秆,断面干爽发白,没有半点潮气,“按每天500斤的消耗,这些燃料能用到开春,刚好接上新收的秸秆!”
旁边的小王正用“秸秆粉碎器”把成捆的秸秆打碎,碎秸秆更容易塞进热风机的进料口。“周叔,粉碎后的秸秆燃烧更旺,热风机温度能多升2c!”小王一边往机器里塞秸秆一边说,脸上沾了不少碎末,却浑然不觉。老周递给他一副护目镜:“别让碎末进眼睛,冬天伤口难愈合;另外,粉碎前先挑一遍,把发霉的秸秆捡出来,别混进去影响燃烧!”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住房旁调试“生物质热风机”。这是老郑在立冬后升级的,加了“燃烧效率监测仪”,能实时显示燃料燃烧率,还能自动清理炉灰,不用频繁停机。“你看,现在燃烧率85%,每公斤秸秆能产3000大卡热量,刚好够一间房取暖;要是低于80%,就得检查燃料或清理炉灰了。”老郑拍着热风机的显示屏,眼里满是满意,“去年冬天总因为炉灰堵了停机,今年有这设备,半夜不用爬起来清灰了!”
小李正在测试“自动进料”功能,他在进料口加满碎秸秆,热风机就自动根据温度控制进料速度,显示屏上的燃烧率一直稳定在85%。“郑工,这自动进料太省心了!以前得守着加燃料,现在能歇会儿了!”小李兴奋地说,老郑笑着递给他一杯热姜茶:“冬天守设备最熬人,能省点劲就省点,别冻着。”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广场旁搭了“空气监测站”,桌上摆着“有毒气体检测仪”和“pm2.5测试仪”。陈阳正盯着检测仪的屏幕:“苏姐,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0.002%,pm2.5 35微克\/立方米,都在安全值内!”苏晚晴则在调配“润肺草药茶”——用金银花、甘草、罗汉果按2:1:1的比例煮水,喝了能缓解干燥天气带来的喉咙不适。“每天给每户送一壶草药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冬天容易咳嗽;另外,要是检测仪报警,立刻通知大家关热风机通风!”苏晚晴一边分装草药茶一边说,目光扫过家家户户的烟囱,确保没有异常黑烟。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燃料堆和住房间穿梭,手推车装着碎秸秆,挨家挨户送。“王婶,这是今天的燃料,够您家热风机烧一天了,记得烧完清炉灰!”老河一边卸燃料一边说,船员们的手套磨破了洞,却依然牢牢抓着车把手——天太冷,手一松就容易冻僵。“燃料得送及时,要是谁家断了热风机,屋里温度半小时就能降到0c以下,人扛不住!”老河擦了擦冻出来的眼泪,虽然冷,却不敢停下脚步。
可就在大寒的第七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热风机检修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郑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发黑的碎秸秆——秸秆不仅发黑,还结成了块,闻起来有股刺鼻的酸味,旁边的热风机炉格里积着黑灰,燃烧率显示屏上的数字只有60%。“郑工!不好了!燃料烧不旺了!西头三户的热风机温度都降了,屋里已经到8c了,还有人头晕咳嗽!”
老郑的心瞬间沉到谷底,他接过秸秆,用放大镜仔细看——秸秆表面有一层黑色的霉斑,捏碎后里面是潮湿的,炉灰里还能看到细小的黑色粉末。“林墨!苏医生!老周!快到西头住房来!”老郑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燃料出问题,热风机不升温,还有人不适!”
林墨、老周和苏晚晴赶到时,西头王婶家的热风机正冒着黑烟,屋里的一氧化碳检测仪“滴滴”报警,王婶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白,不停咳嗽。苏晚晴立刻给王婶测血氧,同时用无菌棉签沾取秸秆上的霉斑,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燃变异体’!这是专门污染生物质燃料的复合变异体——有腐燃霉和毒粉菌,腐燃霉会分解秸秆里的纤维,让燃料结块、燃烧效率骤降,还产生大量黑灰;毒粉菌则在燃烧时释放有毒粉末,混在烟里被人吸入,会导致头晕、咳嗽,严重的还会呼吸困难;更可怕的是,它们靠潮湿空气传播,燃料堆一旦受潮,24小时内就会被污染,要是不及时破解,所有燃料都会废,热风机停转,冬天就真的熬不过去了!”
老周用“燃料燃烧率测试仪”测发黑的秸秆,屏幕上显示“燃烧率55%,有毒粉末浓度0.008%,超标4倍!”。“现在西头的燃料堆已经有1\/4受污染,东头的燃料堆也开始受潮,要是再下雪,污染会更快!”老周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必须在24小时内破解,不然燃料不够烧,温室和住房都会冻坏!”
林墨立刻在西头广场搭起临时指挥部,寒风裹着刺鼻的烟味,却没人敢关上门——得盯着燃料堆的情况。“噬燃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污染燃料、降效产毒、断供热源’,破解的关键是‘燃料筛选、设备除毒、防潮保燃’。”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改装设备,怎么筛选好燃料,还要给热风机除毒?”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第一,改装‘燃料精准筛选机’——用三层筛网加热风烘干,先筛掉结块的污染燃料,再用60c热风烘干受潮的好燃料,确保燃烧效率;第二,制作‘热风机除毒装置’——在排烟口装‘有毒粉末过滤器’,同时用高温蒸汽清理炉格里的黑灰和菌丝;第三,升级‘燃料堆防潮棚’——加一层防水布和加热丝,保持燃料堆温度在10c以上,防止受潮。机械组6个人,1小时内改好2台筛选机、5个除毒装置,搭好1个防潮棚!”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普通杀菌剂杀不死腐燃霉,我要调配‘燃料防腐杀菌剂’——用多菌灵(杀腐燃霉)、戊唑醇(杀毒粉菌)、干燥剂按1:0.7:0.5的比例混合,撒在好燃料堆里,能防止变异体滋生;另外,还要准备‘解毒汤药’,用葛根、绿豆、甘草按3:2:1的比例熬煮,给吸入毒粉的人喝,缓解症状。”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燃料转运’!用密封袋把好燃料装起来,运到防潮棚里存着;同时把污染燃料集中起来,深埋处理,不让变异体扩散;另外,我们还能帮忙给每户装除毒装置,确保排烟安全!”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逐堆筛选’——筛选机筛一堆,我们就用燃烧率测试仪测一堆,确保好燃料达标;同时记录每户的热风机温度,低于10c就优先送好燃料;另外,还要安排人盯着防潮棚的温度,不能低于10c!”
“现在是上午10点,11点前完成设备和药剂准备,11点半开始破解作业,明天上午10点前必须完成所有燃料和设备处理!”林墨看了看手表,天空已经开始飘小雪,“大家抓紧,雪一停更冷,燃料消耗会更大!”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立刻行动。机械组的队员扛着筛选机零件往燃料堆跑,老郑亲自给筛网校准孔径,小李拿着燃烧率测试仪测烘干后的秸秆:“郑工,烘干后的秸秆燃烧率能到85%吗?够不够供暖?”“放心,60c热风刚好能烘干潮气,燃烧率肯定达标!”老郑一边说,一边启动筛选机,结块的污染秸秆被筛掉,干爽的好秸秆落在传送带上。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指挥部旁,两个大陶缸分别装着防腐杀菌剂和解毒汤药。陈阳按比例将多菌灵和戊唑醇混合,老周帮忙撒在好燃料堆里,白色的药粉均匀地覆盖在秸秆上:“陈阳,多菌灵的量再核对一遍!100斤燃料撒1斤药,多了会有残留!”“周叔,我算三遍了,这堆燃料1000斤,刚好10斤药!”陈阳举着小秤,刻度精准无误。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筛选机进入东头燃料堆,小王操作筛选机,好秸秆被筛出来,装袋运进防潮棚;旁边的队员则忙着撒防腐杀菌剂,确保燃料堆安全。“快!给西头送好燃料!他们的热风机快没燃料了!”老周盯着对讲机喊,老河的船员立刻推着装满好燃料的手推车,冒雪往西头跑。
苏晚晴则在医疗站给吸入毒粉的人熬解毒汤药,王婶喝了一碗后,咳嗽明显减轻:“苏医生,这汤药真管用,喝了心里不发闷了!”苏晚晴笑着递过一个保温杯:“您再带一壶回家,每天喝两次,别再用污染的燃料了,等船员给您家装好除毒装置再用热风机!”
可就在下午3点,负责东头燃料堆监测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东头燃料堆边缘也开始发黑了!是雪水渗进去了!”
林墨立刻赶到东头,老郑正在给防潮棚加防水布:“雪水渗得快,得再加一层防水布!”林墨果断下令:“立刻调两台加热丝到东头燃料堆,提高温度烘干雪水;老周,加派人手筛东头的燃料,优先保住好秸秆;老河,用塑料布把燃料堆边缘围起来,不让雪水再渗进去!”
队员们立刻行动,加加热丝、筛燃料、围塑料布,经过一个小时的紧急处理,东头燃料堆的发黑区域终于被控制。“以后每半小时检查一次燃料堆边缘,下雪就加铺防水布!”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燃料是冬天的命,半点都不能马虎。
接下来的一天里,所有人都在与寒冷和变异体赛跑。白天,他们筛选燃料、装除毒装置、熬解毒汤药;晚上,他们轮流值守,盯着防潮棚的温度和热风机的燃烧率,雪下了又停,他们的脚步却没停过。老周的手套被秸秆磨破了,手冻得发紫,却依然坚持筛选;老郑的额头被热风机的铁皮烫了个泡,却依然在调试除毒装置;苏晚晴的眼睛熬得布满血丝,却依然在给人送汤药;老河和船员们的鞋子沾满雪水,却依然在冒雪送燃料。
明天上午10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好燃料都存进了防潮棚,燃烧率稳定在85%;热风机的除毒装置全部装好,有毒粉末浓度降至安全值;吸入毒粉的人症状都已缓解,没有重症。“成了!噬燃变异体被彻底破解了!燃料保住了!热风机也正常了!”老周激动地举起燃烧率测试仪,屏幕上的数字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寒风还在刮,却吹不散心里的暖意。
当天中午,食堂的大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还加了温室里刚摘的小青菜,旁边的陶缸里盛着解毒汤药,每个人都捧着碗,喝得浑身暖和。队员们围坐在桌旁,脸上满是疲惫,却笑得格外安心。
老河喝了一口粥,对林墨说:“以前在末日里,冬天断了燃料只能冻着,现在有了这些好设备,再难缠的变异体也能搞定!这个冬天,咱们肯定能熬过去!”
林墨笑着点头:“再过一个月就是立春了,咱们得开始准备春耕了。老郑要检修播种机和灌溉设备,确保开春能播种;苏医生要整理今年的变异体资料,做成‘春耕防御手册’;老周则要统计种子数量,规划明年的种植地块;另外,咱们还要在立春前翻耕土地,为播种做准备。”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种子统计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种作物的种子数量:“玉米种子80斤,水稻种子120斤,大豆种子50斤,够种20亩地,比今年多5亩!”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已经把今年的变异体资料整理成手册了,从清明到大寒,每种变异体的应对方法都写得清清楚楚,开春前给所有人培训,提前做好防御!”
老郑接过话,手里拿着播种机的检修清单:“我已经开始检修播种机了,加了‘土壤湿度传感器’,播种时能自动调整深度;灌溉设备也加了‘定时开关’,不用再人工盯着浇水,省不少事!”
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温室的棚膜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温室里的小青菜长势正好,住房的烟囱里冒着干净的白烟,燃料堆的防潮棚里,干爽的秸秆堆得整整齐齐。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希望——这个冬天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开春后,黎明新城会迎来新的生机。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大寒,他们在寒风中破解噬燃变异体,守住了冬天的热源;立春后,他们会翻耕土地、播种育苗,迎接新的生长季;夏天,他们会再次对抗变异体,守护作物;秋天,他们会收获更多的粮食,让黎明新城的家园,在末日里愈发繁荣。
在这片被阳光照亮的土地上,末日里的新生,正悄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