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武典》引发的气血狼烟尚未完全平息,朝歌城内,另一股截然不同的力量也开始悄然萌发,如同春雨润物,细密而坚定。
圣殿偏殿,一方新挂上的匾额取代了往日略显沉闷的官署名称,其上以遒劲笔法书写着三个大字——文道院。
院内,不再有灵光闪耀的法宝,也不闻气血奔涌的轰鸣。只有淡淡的墨香萦绕,以及一种沉静而浩大的精神力量在缓缓凝聚。以老臣商容、比干为首,一批原本专注于典籍整理、律法制定、民生治理的文官,以及部分醉心格物、钻研技艺的学者,成为了文道院的第一批成员。
殷星立于院中,看着这些大多修为不高,甚至有些全无仙道根基,眼中却闪烁着智慧与执着光芒的文士,缓缓开口:
“武道强身,可护疆土。然,治国安邦,教化万民,梳理阴阳,传承文明,非仅凭武力可成。”
“今日,立文道院,开文修之路。”
“文修者,不汲汲于灵气,不囿于根骨。修的是胸中一口‘浩然正气’,炼的是身体力行所得‘知行心力’!”
他手指虚点,将自身对人道秩序、文明传承、乃至对天地规则的理解,结合儒家“养浩然之气”、道家“无为而治”、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精粹,以及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融汇成一套独特的精神修炼法门,印入在场每一位文士的心神。
“浩然正气,源于刚直不阿之品格,源于对大道公理之坚持,源于对家国天下之情怀。心有正气,则邪祟不侵,万念难扰。”
“知行心力,起于格物,成于实践。读万卷书,需行万里路。处理政务,改善民生,钻研技艺,教化百姓……凡有所学,必有所行,凡有所行,必有所思,凡有所思,必凝聚心力!”
他阐述着文修的核心:通过研读圣贤经典、史册法典以明理养气;通过切实参与治理,解决实际问题来践行所学,凝聚心力;通过格物实践,探索自然规律来验证并提升认知。
“文修之力,初时微末,润物无声。然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其势一成,亦可撼动天地!”
“小成者,可借国运民心,言出法随,小范围影响现实。一言‘风来’,可起微风拂面;一语‘固若金汤’,可令城墙坚不可摧。”
“大成者,心力所至,可梳理一方地脉,调和阴阳五行,福泽生灵,定鼎秩序。更能以经义文章,引动国运加持,化作无形壁垒,护佑一方!”
随着殷星的讲述,文道院内的气息开始发生变化。那些原本只是普通文官或学者的成员,眼中逐渐亮起一种名为“信念”的光芒。他们感受到,一条与自身特质、与平日所做之事完美契合的道路,正在脚下铺开。
他们不再觉得处理政务、钻研学问是“无用之功”,反而意识到,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凝聚“知行心力”的过程。
文道院开始运转。商容、比干等宿老负责整理典籍,制定文修初期的养气与修心法门。年轻文官们则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各地民生治理中,他们在处理一桩桩诉讼、督建一条条水渠、推广一种种新式农具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自身心力与这片土地、这些人民的联系在加深,一股微弱却真实不虚的力量在胸中积聚。
一些擅长格物的学者,则在专门划分的“格物坊”内,废寝忘食地研究着符文与灵能核心的结合,推演着周天星斗大阵与各地城防的结合方案。当他们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或是设计出一种更高效的阵法节点时,同样能感到心神清明,心力增长。
圣朝北境,一座名为“铁岩”的边境城池。
此地时常有小股妖族流寇骚扰,虽不成气候,却也令守军与百姓烦不胜烦。往日,只能依靠驻军修士驱逐。
这一日,恰逢一支数百人的狼妖部族趁着夜色来袭,妖风呼啸,利爪森然。城头守军正要点燃烽火,催动守城法器,一位身着青色儒袍的年轻文官却越众而出。他名叫陈观,是文道院成立后,主动请缨来此边城历练的学子。
面对城下狰狞狼妖,陈观面无惧色。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就着城头火把的光芒,铺开纸张,竟开始奋笔疾书!他所写的,并非求救文书,而是结合此地民情、地理、军势,阐述如何安定边疆、令万民安居的《安边策》!
狼妖已至城下,开始撞击城门,利爪抓挠城墙,发出刺耳声响。守军将士紧张地看着陈观,不知他意欲何为。
陈观心无旁骛,将平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家国之忧,对百姓之念,尽数倾注笔端。他胸中那股微弱的浩然正气随着书写而流转,更引动了脚下这座边城积年累月的人道气息与微薄的国运之力!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整篇《安边策》骤然爆发出夺目的金色光辉!那光芒冲天而起,并非攻击妖物,而是化作一道无形无质、却厚重如山的金色壁垒,以城池为中心,轰然扩散!
砰砰砰!
那些撞击城门的狼妖如同撞在铜墙铁壁之上,头破血流,筋断骨折。试图攀爬城墙者,也被那无形壁垒弹开,摔得骨酥筋软。妖风触及金光,如冰雪消融。
金色壁垒持续了十息,方才缓缓消散。城下狼妖死伤惨重,残余者惊恐地望着城头那道青衫身影,呜咽着狼狈逃窜。
城头之上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陈观脸色苍白,身体微微摇晃,那是心力消耗过度的表现。但他看着溃逃的妖众,看着安然无恙的城池,眼中却充满了激动与坚定。
他证明了,文修之道,并非空谈,亦有护国佑民之能!
消息传回朝歌,文道院士气大振。越来越多的文士学子投身此道,圣朝的治理效率因文修心力的加持而提升,各地民生改善加速,文明底蕴与秩序之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开始在圣朝这片沃土上,并行不悖,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