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大和天赐匆匆赶到医院急诊室,找到了在走廊里焦急踱步的二姑父。他脸色苍白,一见到他们,眼圈就红了。
“大嫂,天赐,你们可算来了……” 二姑父的声音带着哽咽,“有慧她……她疼得厉害,医生说骨折不轻,要先消肿才能手术……”
林心大握住二姑父的手,沉稳地安慰道:“他二姑父,别慌,我们来了。 现在医学发达,骨折不是大问题,就是遭点罪。有慧人呢?”
“在观察室里挂水呢。”二姑父指了指里面。
天赐和林心大走进观察室,看到二姑有慧躺在病床上,左小腿已经用夹板固定,肿得很高,脸色因疼痛而苍白,额头上都是冷汗。看到娘家人来了,有慧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带着哭腔说:“嫂子……天赐……”
“哎,在呢,在呢。”林心大赶紧上前,握住她没打针的那只手,轻声安抚,“疼就喊出来,别忍着。医生说了,能治就好,咱们好好配合治疗。”
天赐也凑到床边,关切地问:“二姑,感觉怎么样?医生怎么说的具体方案?”他仔细听着二姑父复述医生的话,帮忙分析着情况,让二姑父慌乱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林心大立刻展现出她作为家庭主心骨的干练。她让天赐陪着二姑说话,分散她的注意力,自己则出去找主治医生详细了解了病情和治疗方案,又去办理了相关的住院手续。她清楚,这个时候,冷静和有条不紊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与此同时,家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念晴送走婆婆和丈夫后,家里瞬间安静下来。她先检查了一下尹母的情况,老人因为早上的呛咳和惊吓,显得有些疲惫和不安,一直微微闭着眼睛。念晴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守着。
过了一会儿,她估摸着尹母可能需要补充水分,便去厨房温了一小杯淡盐水,用勺子一点点地、极其耐心地喂给尹母喝。她动作轻柔,生怕再引起呛咳。喂完水,她又用温热的毛巾给尹母擦了擦脸和手。
看到尹母情绪稍微平稳,念晴拿出手机,给林心大发了一条信息:“妈,奶奶情况稳定,喝了点水,现在安静休息了。医院那边怎么样?二姑情况如何?需要我送什么东西过去吗?”她知道自己守在家里就是最大的支持,但也想随时了解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收到念晴报平安的信息,林心大在医院里也安心了不少。她回复道:“家里辛苦你了。二姑是胫腓骨骨折,需要先消肿几天再手术。情况稳定,你别担心,照顾好奶奶和自己。”
整个上午,念晴就这样安静地守在尹母身边,时而看看书,时而处理一下手机上不太紧急的工作邮件。她不时观察尹母的呼吸和脸色,确保一切正常。这种静谧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安抚力量。尹母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安稳,呼吸逐渐变得均匀绵长,沉沉地睡去了。
医院里,是亲情的守护与责任的担当;家中,是细致的照看与无声的支撑。 这个家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波时,成员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用行动诠释着“家”的意义。无论是医院走廊里的焦急脚步,还是家中床前的静谧守候,都是亲情最真实、最动人的模样。这场意外,没有让这个家慌乱失措,反而让彼此间的纽带系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