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风波渐渐平息,但后续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损失惨重的石窑沟村村民,情绪激动,多次到镇政府讨要说法,要求赔偿。毕竟,当初是镇上大力宣传鼓动他们养的三黄鸡。
这就是人性,当好处明晃晃摆着、有人拍胸脯打包票时,村民自然愿意跟着走;可当金路子变成 “绝路”、血本无归时, 这 “政府引导” 就成了甩锅的挡箭牌。
“当初是你们镇上天天宣传,说养三黄鸡是致富捷径,镇领导拍胸脯保证!”
“胡镇长呢?让他出来!当初他来我们村开会,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说‘政府兜底,稳赚不赔’!现在鸡死光了,你们倒好,连个人影都见不着了?”
“我们的损失必须赔!政府要负责!”
人群闹哄哄的,党政办和经发办的人出来劝了好几次,都被怼了回去。
胡进副镇长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官僚主义的灵活性”。他要么称病请假,办公室门紧闭;要么就是去县里“参加重要会议”或“汇报工作”,总之,神龙见首不见尾,完美避开了所有需要他直面群众的场合。
那个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意气风发的胡镇长,仿佛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处理善后、安抚情绪、协调政策的烂摊子,又一次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我们经发办身上。
最后,还是张振国书记亲自出面,安抚村民情绪,召开村民大会,坦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承诺积极向县里争取一定的救灾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帮助村民恢复生产,渡过难关。他的坦诚和担当,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村民的怒火。
我站在人群外,看着张书记被村民围着问东问西,汗湿的衬衫贴在背上,忽然觉得,这个平时有些圆滑、讲究平衡的书记,在关键时刻,身上还是有着老一辈基层干部那种“守土有责”的质朴和担当。
这段时间,我根据后续观察和李教授的一些建议,埋头起草了一份长达十余页的《关于大山镇三黄鸡产业发展的反思与后续工作建议》。
在这份报告里,我没有回避前期盲目追求规模、管理粗放、技术支撑薄弱等尖锐问题。我重点提出了“巩固现有、提质增效、防控风险”的思路,明确建议暂停一切盲目扩张计划,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有养殖户的技术升级、标准化管理和市场渠道深耕上来。
报告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沉甸甸的数据、冷静的分析和务实的建议。
我把这份报告直接呈报给了张书记。几天后,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桌上正放着那份报告,上面有不少圈画批注的痕迹。
他递给我一支烟,自己先点上,长长地吐出一口烟雾,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充满了疲惫和洞察。
“林涛啊,”他看着我,眼神复杂,“这次的事情,教训深刻啊!有些同志,蓝图画的比天还大,口号喊得比谁都响,真出了事,跑得比兔子还快!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你们这些踏实干事、心里装着群众的同志!”他虽然没有点名,但指的显然就是胡进。
他拿起那份报告,用手指点了点:“你的这份建议,很有见地,也很务实。就按这个思路来!经发办的工作,特别是三黄鸡项目的后续事宜,你要多担待起来。”张书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肯定和期望。
这句话像颗定心丸,我知道,经过这次风波,张书记对胡进的能力和人品,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而我在危机中的表现,特别是能够借助专业力量化解危机,赢得了他的信任和倚重。
后来跟张婷打电话,她才跟我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急得睡不着,想找她爸张中杰帮忙,却被拦住了。
“我爸说,遇到事就找家长,是小孩子做的事。” 张婷的声音软乎乎的,“他还说,这是对你的考验,你要是连这点风浪都扛不住,既不值得我托付,也走不好基层这条路。”
我心里一暖,又想起张婷补的那句话:“后来我才知道,我爸私下给张书记打了电话,就说‘年轻干部不容易,要实事求是分责任,既要严要求,也要护着点’。”
张中杰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在官场老手张振国听来,分量不言而喻——关键时刻,要保住林涛。
张中杰的这种“不帮忙”,实则是一种更深沉的考验和更智慧的“帮忙”。
他让我独自面对风雨,淬炼筋骨,又在我身后设下了一道无形的底线。想明白这一点,我对这位未来的岳父,除了感激,更多了一份深深的敬畏。
胡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经过这次事件,他在镇上的威信一落千丈。
虽然他靠着一些关系和人脉,位置暂时还稳着,依旧名义上分管经发办,但说话明显不如以前硬气了,布置工作也常常遭遇阳奉阴违。很多重要的工作,张书记开始直接越过他,向我交代和询问。
像龚小洪之流,见到我时,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复杂起来,少了以往的嘲讽,多了几分谨慎和打量,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
他大概是听说了张中杰的事,也看到了张振国书记对我的倚重,知道我不是他以前能随便嘲讽的 “愣头青” 选调生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像一面照妖镜,把官场的百态照得明明白白:胡进的 “逃”,张书记的 “扛”,龚小洪的 “变”,还有张中杰的 “稳”。
我没拿到胡进想要的 “政绩”,却赢得了张书记的信任,看清了人心,也淬炼了自己。
那天下午,我又去了石窑沟,看到村民们在整改鸡舍,老陈在旁边指导怎么搭通风口,阳光洒在新钉的木板上,亮堂堂的。
一个村民看见我,笑着喊:“林主任,下次养鸡,我们听你的,不贪多,先把技术学好!”
我笑着点头,心里忽然亮堂起来。这场灾难带来的,不只是损失,还有清醒。
大山镇的三黄鸡产业,乃至整个乡镇的发展,在经历这场阵痛之后,或许将迎来一个更加务实、更加理性,也更有韧性的新阶段。
而这,或许是这场灾难带来的唯一值得庆幸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