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
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他打开电脑,登录学术会议的线上平台,屏幕上跳出“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的界面,主持人正在介绍下一位发言人。邓鑫元调整了一下摄像头,把麦克风调到静音,看着屏幕里熟悉的专家——清华大学的张教授,去年他们还一起评审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
张教授的报告结束后,轮到邓鑫元发言。他点开准备好的ppt,标题是《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里面的实验数据大多来自学校的实验室,还有一部分是和本地的华光重工合作的成果。报告进行到一半时,弹幕里突然跳出一条消息:“邓校长,听说您最近在接受调查?这事是真的吗?”
邓鑫元愣了一下,随即镇定地继续讲解:“首先感谢这位同行的关注,关于调查,是组织上的正常程序,目前已经接近尾声,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我们还是回到学术问题上来,刚才提到的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技术,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
会议结束时已经十点半,他关掉电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张伟退休座谈会上的话突然清晰起来——“有些同志就会搞花架子,科研不是投机取巧。”那天刘明泉坐在主席台中央,手里拿着退休纪念册,目光扫过台下时,特意在邓鑫元身上停了几秒,语气里的嘲讽像针一样扎人。
邓鑫元睁开眼,拿起桌上的相框。照片是去年学校党代会时拍的,他站在第一排,旁边是党委书记张世见,后面是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个人都笑着,背景是学校的校训石——“厚德笃行,格物致知”。他想起老陈退休前跟他说的话:“鑫元,这所学校底子薄,想搞出点成绩不容易,你性子急,但要沉住气,别让人抓住把柄。”
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才明白老陈的意思。退休前,张伟突然向省纪委举报,说邓鑫元在科研经费使用和校企合作中存在违规操作,还说他“为了政绩,强迫学生加班加点做实验,忽视教学质量”。
委屈和愤怒像潮水一样涌上来,邓鑫元一拳砸在桌面上,作业本被震得跳了一下。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不能就这么认输,实验室里的学生还等着出成果,校企合作的项目刚有起色,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他不能让团队的心血白费。
公示期结束前三天,邓鑫元接到了省委组织部的电话,让他去一趟。他特意穿了件深色西装,提前十分钟到了组织部大楼。接待他的是干部二处的赵刚处长,也是他的老熟人,之前在省委党校学习时一起住过宿舍。
“坐吧,鑫元。”赵刚递给他一杯茶,“调查结果出来了,举报全部不实。刘明泉承认是因为个人恩怨诬告,省委已经决定通报批评他,同时维持对你的提拔决定,下周正式发文任命你为江城理工大学校长。”
邓鑫元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眼眶有点发热。他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发紧,最后只说了句:“谢谢组织信任。”
“不是组织信任你,是你自己干出来的成绩让组织放心。”赵刚拍了拍他的肩膀,“刘副市长特意交代,让我告诉你,好好干,学校的未来交给你了,遇到困难随时找他。”
走出组织部大楼时,阳光正好,邓鑫元抬头看了看天,觉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掏出手机给赵伟打电话——赵伟是分管科研的副校长,也是他在材料学院时的同事,两人一起打拼了十几年。
“老赵,调查结果出来了,没事了。”邓鑫元的声音带着笑意。
电话那头传来赵伟的欢呼声:“太好了!我就说那些举报都是瞎扯!晚上咱们叫上课题组的人,出去聚聚?”
“不了,晚上还要改作业,明天还要开班子会。”邓鑫元笑着拒绝,“等正式任命下来,咱们再好好庆祝。”
正式任命发文那天,邓鑫元正在实验室和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手机响了,是刘副市长的号码。他走到走廊上接起电话:“刘市长,您好。”
“鑫元,恭喜你。”刘副市长的声音很爽朗,“省重点大是咱们省重点科的重点院校,现在省委重视实体经济,需要高校出技术、出人才,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请刘市长放心,我一定尽全力。”
“好好干,学校未来交给你,困难随时找我。”刘副市长顿了顿,“对了,张世见书记调走了,组织上给你们学校配了个新党委书记,叫张优席,从省师范大学调过来的,明天就到任,你们好好配合。”
邓鑫元愣了一下,他之前没听说过张优席的名字:“好的,我明天去门口迎接。”
挂了电话,他回到实验室,周磊正拿着试样对着灯光看:“邓老师,您刚才打电话时,我又测了一组数据,这次正常了,断裂伸长率符合预期。”
邓鑫元接过试样,看着上面的纹路,心里突然有了底气。他以为风波已经过去,接下来可以专心推进学校的发展,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挑战正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