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面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日军联合舰队在遭受电磁炮的当头棒喝后,并未如预料般远遁,反而在调整阵型后,以一种更显疯狂的姿态,发起了新一轮的反扑。只是,这一次的攻击方式,变得诡异而决绝。
数架涂着猩红日丸标志、机身却显得格外简陋、甚至有些粗糙的老式双翼飞机,从几艘航空母舰上呼啸升空。它们没有携带炸弹,而是满载燃油,如同扑火的飞蛾,以一种近乎自杀的姿态,不顾北地稀疏的防空火力,径直朝着海岸线,尤其是之前电磁炮光芒传来的大致方向发起了决死冲锋!
“他们不是要投弹!他们是要撞过来!”海岸防空哨位的士兵发出了惊骇的呼喊。
这就是日军在极端劣势下,被逼出的、带有浓厚绝望色彩的“神风”特别攻击队雏形!尽管此时的“神风”战术远未如后世那般系统化、组织化,但其展现出的疯狂与残忍,已足以令人心惊。一架日机拖着黑烟,躲过有限的防空炮火,狠狠地撞在了一处沿海的山崖上,引发剧烈爆炸和山火,虽未造成重大军事损失,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震撼。
日军的反击,已然不计成本,不择手段。
几乎在日军“神风”式攻击发起的同一时间,一支由北地海军精锐组成的营救小分队,乘坐两艘经过伪装的小型快艇,利用夜色和复杂海况的掩护,悄然驶入了危机四伏的“鬼见愁”海域,直扑霍云苓发出信号的荒岛坐标。
然而,他们刚刚靠近岛屿,尚未登陆,快艇上的无线电监听员就捕捉到了异常密集的日文通讯信号!
“不好!岛上有日军活动!他们在进行地质勘探和样本采集!”队长脸色骤变。显然,日本方面或许通过某种渠道,也察觉到了这座岛屿可能存在特殊价值,抢先一步派出了勘察队!
营救行动,瞬间升级为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敌人争夺资源和人员的隐秘战斗。小分队不得不放弃原定登陆点,绕行至岛屿另一侧更加险峻的悬崖地带,寻找新的突破口。荒岛之上,杀机四伏。
奉垣实验室,沈未央无暇庆祝电磁炮的首战告捷,他正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首次实战发射的巨大成功背后,是系统暴露出的致命弱点——能源过载导致近三成核心元件烧毁,炮管膛线(模拟轨道)出现轻微但不可逆的形变,冷却系统完全崩溃。
“威力足够了,但这是一次性的武器。”沈未央对着复杂的损伤报告,对霍聿枭直言,“下次发射,要么降低功率保证安全,要么……可能再次损毁,甚至炸膛。”
他埋首于顾宗棠留下的海量笔记和数据之中,寻找着优化能源分配、强化材料耐受力、改进冷却方案的任何可能。实验室里灯火彻夜通明,仿佛顾宗棠那股不眠不休的疯劲,已然完全由沈未央继承了下来。他知道,下一次攻击何时到来、强度如何,无人可知,他必须在敌人卷土重来之前,让这把利剑变得更加坚韧、可靠。
陆上,秦穆指挥部队在肃清滩头残敌后,开始稳步向前推进,收复失地。在清理一处被日军短暂占据过的沿海村庄时,士兵们发现了一些极其不寻常的迹象。
村中的水井被封死,旁边散落着带有怪异生物警示标志的容器残骸;几间房屋被改造成了简陋的实验室,里面遗留着破碎的培养皿和一些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学药剂;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村庄后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焚烧坑,里面除了普通垃圾,还有大量实验动物的焦黑骸骨,以及……一些形态可疑、无法辨认的人类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