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子弹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不仅稳定了前线某个局部的战况,更极大地提振了兵工厂的士气。沈未央“沈工”的名号,在霍家军系统内不胫而走,甚至隐约传到了对面赵庆云的耳朵里。
然而,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库存的原材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尤其是来自南方的优质木炭和硫磺,因运输线路受到战事波及,供应开始变得不稳定。
“沈工,这样下去不行。”李德贵拿着最新的库存报表,愁容满面,“照这个消耗速度,最多再撑十天,木炭就要见底了。硫磺也坚持不了半个月。”
沈未央看着报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依赖外部不稳定供应链,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必须找到替代方案,或者……从根本上提升火药效率,减少单位消耗。
他脑海中闪过几种高能炸药的分子式,但旋即否决。那些东西以现在的工业基础根本无法安全量产。他的目光落在了报表上“木炭”那一栏,一个相对成熟且可行的方案浮现出来。
“或许,我们可以试试制造硝化棉。”沈未央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熟悉的研究光芒。
“硝……硝化棉?”李德贵和旁边的赵工一脸茫然。
“简单来说,就是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处理棉花之类的纤维素材料。”沈未央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出了简单的化学反应式,“生成物是一种能量更高的发射药,我们称之为无烟火药。它的燃烧效率比黑火药高得多,烟雾小,残渣少,不仅能节省原料,还能提升枪炮的射程和精度,并且减少枪膛污染。”
无烟火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烟雾还小!
这几个关键词让李德贵和赵工呼吸都急促起来。这可是各国军队都在追求的高级货!
“可是,沈工,这……这危险吗?咱们能做吗?”赵工既兴奋又忐忑。
“理论上可行,工艺不算极端复杂,但危险性确实比黑火药高,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规范。”沈未央语气严肃,“我们需要建立独立、隔离的车间,配备防腐蚀和冷却设施。最关键的是,浓硝酸和浓硫酸的获取和储存是问题。”
就在沈未央开始着手规划硝化棉试验车间,并让秦穆想办法筹措酸类原料时,一场意外的危机,将他和前线的霍聿枭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天夜里,兵工厂突然发生了小范围的爆炸和火灾!出事地点正是存放重要图纸和部分精密模具的仓库隔壁!
火光一起,整个工厂顿时一片混乱。
沈未央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指挥工人灭火抢救。火势很快被控制住,损失不大,只是烧毁了一些杂物,但沈未央的心却沉了下去——这不是意外!
他在起火点附近,闻到了熟悉的、不应该出现在那里的磷的味道!这是一种常见的纵火手段!
“有内鬼!”李德贵又惊又怒。
几乎是同时,秦穆脸色铁青地拿着另一份电报找到沈未央:“少夫人,前线急电!我军一处秘密弹药囤积点被赵部的炮兵精准摧毁!督军怀疑……我们的布防图或者兵力部署泄露了!”
兵工厂纵火,前线弹药点被精准打击……这绝不是巧合!
沈未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内鬼的目标很可能不只是破坏兵工厂,更是为了制造混乱,配合前线的军事行动,甚至……可能就在觊觎硝化棉或者其他技术机密!
他立刻下令:“李厂长,全面彻查所有人员,尤其是最近新进厂的!赵工,带人检查所有图纸和技术资料是否有遗失或翻动痕迹!秦副官,立刻加强厂区警戒,许出不许进!”
安排完这一切,他回到办公室,直接要通了前线指挥部的电话。这一次,他没有通过译电员。
电话接通,传来霍聿枭沙哑而疲惫的声音:“是我。”
“兵工厂遭遇疑似纵火,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发现了磷残留。我怀疑有内鬼,可能与前线弹药点被炸有关。”沈未央言简意赅,语气凝重。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只能听到沉重的呼吸声。可以想象,霍聿枭此刻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知道了。”霍聿枭的声音低沉得可怕,“内鬼的事,你全权处理,必要时……可先斩后奏。”他给出了极大的信任和生杀予夺的权力。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你……没事吧?”
沈未央没想到他会先问这个,心头莫名一暖,回道:“我没事。火势不大。”
“嗯。”霍聿枭应了一声,似乎松了口气,随即语气转为狠戾,“看来赵庆云是狗急跳墙了。他想断我后勤,乱我阵脚……沈未央,”
他第一次在正式通话中,清晰地叫出他的名字。
“给我把家看好。”
这五个字,重若千钧。它不再是上司对下属的命令,而是……一种近乎托付的信任。
“放心。”沈未央握紧了话筒,给出了自己的承诺。
接下来的两天,兵工厂和奉垣城内部进行了一场无声却激烈的肃清。在沈未央的冷静分析和秦穆的雷厉风行下,成功揪出了两个被赵庆云收买的内应,一个是兵工厂的仓库管理员,另一个竟然是霍府的一个低级管事。
内鬼清除,隐患暂时排除。但沈未央知道,真正的较量还在战场上。
他更加废寝忘食地投入到硝化棉的试验中。当第一批灰白色的、絮状的硝化棉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来,并在小型试验中展现出远超黑火药的澎湃动力和几乎无烟的优良特性时,整个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员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沈未央小心翼翼地将一小份样品和初步的测试数据封存好,让秦穆以最高机密等级,火速送往前方指挥部。
他知道,这种新式火药,或许将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之一。
几天后,前线传来捷报。霍家军利用一次成功的夜间突袭,重创了赵庆云部的一个主力团,并缴获了大量装备。在战报的最后,附着一句只有沈未央能看懂的、来自霍聿枭的私人评价:
“新‘棉花’试射效果极佳,烟小劲足,堪称利器。”紧接着,是另一句单独的电文,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认可:
“我的技术顾问,你又一次,立了大功。”
沈未央看着那“我的”二字,指尖在电报纸上轻轻拂过,一向冷静自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清浅而真实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