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风卷着桂香掠过莲塘,塘里的莲蓬已晒成深褐色,饱满的莲子把莲房撑得鼓鼓的,风过时便“哗啦啦”地响,像谁在摇串干透的珠子。蓝念安踩着高凳站在塘边,手里举着竹制的打籽杆,对着最粗壮的莲蓬轻轻一敲,“啪嗒”“啪嗒”,熟透的莲子便滚落进竹筐,砸在筐底的声音脆生生的,像在数着今年的收成。
“娘亲快看这颗!”他举着颗圆鼓鼓的莲子跑上岸,莲子壳上还沾着点莲房的紫,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比去年最大的那颗还胖!”江念卿正蹲在竹席上筛莲子,竹筛里的莲子滚来滚去,白胖的果仁偶尔从裂壳里探出来,像群调皮的娃娃在偷看。“要把最圆的挑出来当种,”她把蓝念安递来的莲子放进陶罐,罐口贴着张红纸条,上面是蓝思追写的“秋藏”二字,“得让它们在泥里好好睡,明年才能长出壮苗。”
金凌带着蓝承宇来帮忙收莲房,蓝承宇的背篓里装着个小小的石臼,是他央求金凌给凿的,专门用来捶莲壳。“阿爹说带壳的莲子能存更久,”他举着石臼往塘边跑,背篓里的莲房“咚咚”撞着石臼,像在跟着他的脚步唱歌,“等冬天围炉时,就可以剥来吃啦!”
蓝景仪蹲在“莲塘记”的木架旁,正往册子里夹今年的第一颗裂壳莲子。见蓝念安打下来的莲子堆成了小山,他赶紧掏出笔墨画了个鼓鼓的莲蓬,旁边注着“辛丑年秋分,首茬莲子收”,笔尖的墨汁顺着莲子的纹路晕开,像颗浸了水的老莲。“你看这莲房,”他指着晒干的莲房给孩子们看,“空了的壳上有好多小孔,像不像天上的星星?那是莲子跟塘底打招呼呢。”
念莲丫头抱着布偶莲娃娃坐在竹筐边,正把掉在地上的莲子一颗颗捡起来。娃娃的新围裙上绣着个装满莲子的竹筐,是她用褐色丝线绣的,针脚比去年细密了些,把莲子的圆鼓绣得活灵活现。“这颗给你当枕头,”她捡起颗最圆的莲子塞进布偶怀里,小手指在莲壳上轻轻敲,“冬天下雪时,就不会冷啦。”
午后的阳光带着点暖,晒得莲房愈发干脆,莲子在竹筛里滚得更欢了。蓝念安和蓝承宇比赛谁剥的莲子仁完整,剥好的白仁堆在瓷盘里,像堆小小的玉珠,偶尔有颗带芽的,便被他们小心地埋进塘边的泥里。“要埋深些,”蓝念安用小石子在埋莲子的地方做记号,“别让冬天的风把它吹醒了。”
江念卿正往坛子里装带壳的莲子,每装一层就撒把干荷叶,说是能防潮。坛口盖着块新采的荷叶,边缘还带着点绿,把莲子的清香锁得严严实实。“去年的陈莲子该拿出来晒了,”她拍了拍坛子,“等晒透了煮甜汤,给孩子们当零嘴。”蓝思追蹲在她身边帮忙封口,绳结打得又紧又匀,像在给莲子系上件安稳的衣裳。
蓝思追站在塘中央的石板桥上,望着那株刻着“追”字的新莲——此刻它的莲蓬已彻底干透,莲房上的小孔里还嵌着几颗倔强的莲子,风一吹便“叮铃”作响,像谁在摇串天然的风铃。“魏前辈说籽落归塘时,是莲在跟土地认亲呢,”他转头对江念卿笑,“你看这莲子往泥里钻的样子,多像孩子扑进娘亲怀里。”
蓝景仪在暖房里翻出往年的莲子罐,每个罐上都贴着收籽的日期,最早的那罐已泛出陈旧的黄,却被他擦得干干净净。念莲丫头踮脚够着最上面的罐,罐里的莲子壳上还留着蓝景仪画的小笑脸,是前年收籽时画的。“它们会发芽吗?”她捧着罐子问,眼睛里映着罐口的光,像落了两颗莲子。
“等春天就知道啦,”蓝景仪笑着给她颗刚剥的莲子仁,“现在它们在睡觉呢,梦里都是塘底的暖。”念莲丫头把莲子仁放进嘴里,清甜的香在舌尖散开,像含了口夏天的阳光。
金凌坐在竹棚下翻蓝景仪的“莲塘记”,看到页边贴着片干莲房,旁边注着“念安五岁时收的第一颗莲子,壳上画了个小太阳”,字迹歪歪扭扭,是蓝念安自己画的。他抬头时,正看见蓝念安把颗带芽的莲子埋进塘边的泥里,动作认真得像在埋下个郑重的约定,像极了当年蓝思追埋那颗刻着“追”字的莲子。“记得明年开春来看它,”金凌喊,“别让它等成了望眼欲穿的莲蓬。”
风穿过荷塘时,满塘的干莲房都在摇晃,空壳的“哗啦啦”混着残叶的“沙沙”,像谁在唱支秋收的歌谣。江念卿望着蓝思追弯腰捡莲子的背影,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魏无羡也曾这样在秋阳里收籽,还故意把莲子抛向蓝忘机,惹得蓝忘机用衣袖接住,却偷偷把最圆的那颗收进了贴身的荷包。
夕阳把塘面染成金褐色,干荷叶的影子映在水上,像幅褪色的水墨画。蓝思追往塘里撒了把碎米,看锦鲤绕着干莲茎游,尾鳍扫过落在水面的莲子,把它们慢慢推向塘底,像在帮忙给莲子找家。
“你看那株‘追’字莲,”江念卿忽然指着塘中央,“最后颗莲子掉啦!”蓝思追望去,见那颗嵌在莲房里的莲子正悠悠地往下落,像颗小小的流星,在水面溅起圈涟漪,然后慢慢沉向塘底,像终于扑进了大地的怀抱。
夜色渐浓时,众人坐在塘边的竹席上吃莲子甜汤,汤里的莲子炖得糯糯的,带着股秋收的香。蓝念安把自己碗里的莲子往念莲丫头碗里拨,两颗圆仁在汤里碰了碰,像在说悄悄话。蓝思追看着他们,忽然发现塘边埋莲子的地方,泥土微微鼓了起来,像有颗心在底下轻轻跳动——许是那颗带芽的莲子,已在跟土地说上了话。
风又起时,满塘的干莲房轻轻摇晃,像是在说:
籽归塘,岁安长。今年结在蓬里的甜,已藏进泥里的仓;前人埋下的种,养着后人的塘。这塘里的岁月,从不是孤单的轮回,是颗籽挨着颗籽,代人接着代人,把春天的萌、夏天的盛、秋天的实,都酿成这沉在泥里的暖,让每个付出都有归宿,让每个归宿都有新生。
蓝思追端起碗莲子甜汤,看月光落在汤里,把莲子照得像浸了银的玉。他转头时,看见江念卿眼里的暖意,比满塘的星光更柔——那是百年莲塘里,所有的收获与期盼在心里结的籽,藏着旧的故事、新的希望、长的岁月,等着在某个春雨的清晨,顶破泥土,再开成满塘的绿,满塘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