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平洋舰队的北美陆军,他们有两支连队在十月底,就消失在了密苏里河的群山之中,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他们没有出现在进攻洛马的战役里,而是在封冻来临前,沿着大河向着下游快速航行而去。
到十一月十日,大河封冻时,他们抵达了密苏里河北岸,不远处的大河边,是一个叫做威利斯顿的移民据点。
这一跳,是如此的遥远,从威利斯顿距离洛马有足足五百公里的距离。
邱金火和灵狐两人,他们原本的计划是抵达纽敦,但大河封冻的比想象的要快,他们只能在威利斯顿上岸。
这一次行动,全部成员七百人,由三艘五百吨级的三体船带他们前行。
在大河完全封冻以前,这群人在威利斯顿以西大约五公里处上岸。他们将五百吨三体船分解,用船只自带的钢铁滑道和滑轮组,将三艘分解开来的三体船体,奋力牵引进河边的森林。
七百人的战斗队伍,在隐藏好舰船后,开始着手建造过冬的营地。
这段时间,一场罕见的寒潮席卷了北美大陆北部。温度计的水银柱无情地跌至零下十度,呼出的气息瞬间凝结成冰晶,飘散在刺骨的空气中。
东太平洋舰队陆军部队第一团第二营的两个连长,第一连连长邱金火和第四连连长灵狐,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所里,目光凝视着帐篷外肆虐的风雪。
邱金火在北美已经生活多年,他对这片土地有深刻的了解,他眉头紧锁:“这鬼地方一旦开始降温,就绝不是直到零下十度就停止的”。
灵狐则直接走向帐篷外,她身后是柴火炉子的温暖,而外面白茫茫的森林雪原,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
所以,接下来是零下二十度?灵狐低声说道。
邱金火点头:根据我们的经验,零下二十度是常态,寒潮将持续至少两个月。
邱金火声音低沉:我们接到的是钢铁命令。要在封冻前埋伏在尽可能远的下游河道,然后在大河解冻时,彻底封锁这片河道,让上游的所有美军和殖民地都得不到人员和武器补给。
灵魂看着远处被积雪压塌的帐篷,说道:“我们要尽快建立越冬营地。”
邱金火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地图前:通知下去,半小时后,全体军官会议。灵狐,你去侦察地形,我留在这里制定初步方案。
灵狐带领一支侦察队深入山谷,寻找适合建立营地的地点。他们已经在外奔波了六个小时,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地图。
那里!侦察兵突然指着远处喊道。
灵狐顺着手指方向望去,看到一片背靠山坡的小台地,前方有一条蜿蜒的小溪,周围环绕着茂密的针叶林。
完美,灵狐喃喃道,背风,有水源,还有木材资源。
她仔细观察着地形:北面是山坡,可以阻挡寒风;南面开阔,有利于接受阳光;附近有森林,提供木材;小溪提供水源。这地方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已经是最不错的选择。
回到营地后,灵狐向邱金火汇报了她的发现:金火,我找到了一个地点。那片台地大约有十亩地,背靠山坡可以阻挡北风,前面有小溪提供水源,周围的森林可以为我们提供木材。
邱金火仔细研究着地图:很好,灵狐。现在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营地布局。我建议中央区域作为指挥和医疗区,周围环绕着士兵的居住区。靠近水源的地方设置厨房和餐具清洗区,下风向设置厕所和垃圾处理区。
我同意,灵狐点头,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极端低温下的特殊需求。地面保温、防风、供暖,这些是关键。
没错,邱金火说,我们只有四十八小时。灵狐,你负责选址和初步勘探的后续工作,我负责协调内部资源和制定时间表。一小时后,我们向全体军官说明计划。
军官会议上,邱金火站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将计划清晰地展示给所有军官。
弟兄们,他的声音很大,我们接下来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四十八小时内,为七百人建立一个能够抵御零下二十度严寒的越冬营地。这不是命令,这她娘的是要命的事情,营地不建好,谁他娘也不能睡觉!
灵狐接过话头:我们将营地分为六个主要区域:中央指挥与医疗区、士兵居住区、厨房与清洁区、水源区、厕所与垃圾处理区,以及木材与资源储备区。
具体分工如下,邱金火继续道,我们连负责搭建中央指挥与医疗区,以及部分士兵居住区;灵魂连负责厨房与清洁区、水源区、厕所与垃圾处理区,以及剩余的居住区。二愣子,你带领一支小队负责木材采集和运输。
灵狐点头:我已经勘察过周围的森林,有足够的针叶树可以提供优质木材。我们将优先采集倒下的树木,必要时才砍伐活树。
邱金火补充道:医生,你的医疗区必须优先考虑,设立隔离区以防传染病。厨师长,你的厨房团队需要确保供暖和烹饪设备的优先搭建。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灵狐严肃地说,保暖。我们需要双层帐篷,内衬隔热材料,地面必须铺设至少十厘米厚的隔热层。
去二号船,邱金火说,那里有特制的寒区帐篷和隔热材料。如果不够,我们就地取材,用干草、松枝和苔藓制作隔热层。”
天刚蒙蒙亮,七百名士兵就已经在寒风中集合完毕。邱金火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这货戴着羊皮手套,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声音通过扩音筒传遍整个营地:士兵们,今天我们要拼命了!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内,我们要建立一个能够保护我们所有人度过寒冬的堡垒!
第一连,跟随我去搭建中央指挥与医疗区!第四连,按照灵狐连长的分配,前往各自岗位!
灵狐带领第四连的士兵们直奔森林。记住,她向士兵们喊道,优先寻找倒下的树木,树干要直,直径适中。我们需要大量木材,木材就是生命!
二愣子也跟在后面,他和同伴们一起深入森林寻找合适的木材。我们需要找那些已经倒下的树木,他向新兵解释道,砍伐活树太耗时间,现在先找大的枯木。用锯子分开,四人一组扛回营地
灵狐连长!一名侦察兵跑来报告,北面山坡上发现了一处岩洞,大约可以容纳五十人,可以作为临时避难所!
灵狐立刻前往查看:你带两人,立刻清理岩洞,铺上隔热材料,可以作为临时医疗区或极端天气避难所。
与此同时,邱金火和第一连的士兵们在搭建指挥中心。他们使用了军队特制的寒区帐篷,这种帐篷比普通帐篷更厚实,内衬有棉花。
先搭骨架,邱金火指挥着,然后固定内帐,确保没有缝隙。记住,帐篷门要朝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
在居住区,士兵们分组协作,有的负责搭建帐篷框架,有的负责收集和铺设地面隔热层。老兵们知道,在这样的极寒环境中,地面导热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记住,千万不要直接睡在冰冷的地上!老兵向新兵们喊道,先铺上一层树枝,再铺上干草,最后再放你们的牛皮睡袋。这样能隔绝地面的寒气。
第三十个小时,一场危机突然降临。强风夹杂着雪花席卷了营地,几顶刚刚搭建好的帐篷在狂风中摇摇欲坠。
所有人,立刻加固帐篷!邱金火的声音穿透风雪,灵狐,检查居住区的固定情况!医生,你检查一下医疗所的帐篷,确保医疗设备安全!
灵狐冒着风雪冲向居住区:再加几根根固定绳!她大喊道,去拿更多的地钉!
温度还在下降,有士兵已经冻伤了医生忧心忡忡地向邱金火报告,如果不能尽快完善保暖措施,我们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冻伤问题。
邱金火点头:我明白,在工地那边搭一个专门供人休息的帐篷,点燃柴油炉子,让人轮流烤火。
在指挥中心,几名士兵正在努力安装特制的铁皮柴火炉子。这炉子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但要把铁皮管子通出去,军士长解释道,但必须小心使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我们会在每个帐篷都安装通风口,邱金火补充道,同时,现在每两个帐篷共用一个炉子,让两个组先挤一挤,要先去确保所有的帐篷都搭建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夜幕降临时,营地的基本框架终于搭建完成。七百名士兵疲惫不堪,但至少,他们有了一个可以抵御严寒的简易避风港。
第四十八小时,营地终于成型。虽然简陋,但却坚固而实用。
邱金火和灵狐站在营地中央,环顾四周。指挥中心、医疗区、厨房、居住区和各种功能性区域有序分布。士兵们虽然满脸疲惫,但脸上都带着完成任务的欣慰。
夜幕降临,营地中央的篝火熊熊燃烧,为最后归来的木材收集队提供温暖和光明。士兵们围坐在各自的帐篷里,分享着一天的经历和感受。
邱金火却再次跟身边人说道:“明天,把每一半人分出来,每一个小时轮班一次,我们要继续伐木建木屋,帐篷的保暖性没有木屋强。另外派人出去用弓弩打猎,但不要走太远,人不能停下来,每天动一动也好!”
远处的森林中,风声依旧呼啸,雪花依旧飘落。
这个时代,人类的大规模运输和殖民,本质上依靠的还是河流。
美国人沿着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一路向上,向西扩张,沿途屠杀和驱赶原住民,不断抢夺土地。
而赵大和李老头现在要做的就是分段拦截河道,在开春的时候他们可以顺着密苏里河顺流而下,能够比美国的船只更快抵达邱金火他们的营地。
只要使用十门射速极快的 95-40 加农炮,就能够轻松地截断上游并不宽阔的河面。这些加农炮拥有惊人的火力和射击速度,其强大的威力足以让任何试图通过的船只都望而却步。
尤其是那些逆流而上、航速极慢的货运帆船,它们在这十门加农炮的面前简直就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活靶子。这些帆船通常载货量较大,行动迟缓,根本无法躲避加农炮的攻击。一旦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而对于美国殖民地来说,失去了船只的运输和联通,就意味着它们在这个断点之上将彻底与外界隔绝。原本依靠水路运输的货物无法运出,导致采集的资源无法及时输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同时,新的美国移民、军队以及军火等重要物资也都无法进入这片殖民地。这使得殖民地内的人口增长停滞,军事力量无法得到补充,防御能力大大削弱。
可以说,邱火金和灵狐身后的那些新殖民据点已经变成了一片死地。它们被困在这个孤立无援的地方,面临着资源匮乏、人口减少、军事薄弱等诸多问题,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战争可以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争夺;也能一吃,就吃掉一个长龙,现在邱火金和灵狐他们就是围棋棋盘上的落子,他们在打截一条长龙,打截沿着密苏里河长达五百公里上的十多个小型定居点。
这些定居点一个个拿下,需要投入大量的士兵和补给,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现在赵大海要跳跃性进攻,逼这些定居点主动投降。
要知道,人类的心理其实是非常微妙的。当人们被重重包围时,虽然处境艰难,但他们并不会立刻感到绝望。真正让人恐惧的,是被抛弃和被孤立的感觉。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当你面对一座围城,四周都是敌人,而你却完全无法获得外界的任何消息,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感到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也没有人会来拯救他们。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会逐渐侵蚀人的内心,让人失去希望和勇气。
然而,人类并非脆弱到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们可以选择战斗,用自己的力量去对抗敌人;也可以选择牺牲,为了保护更重要的人或事物而献出生命。但无论是战斗还是牺牲,都不是为了死亡本身,而是为了最终的胜利。
因为只有胜利,才能打破被包围的困境,重新与外界取得联系,让人们摆脱绝望的阴影。一旦失去了外界的联系,绝望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吞噬掉人们最后的一点斗志和信念。那时,任何的抵抗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赵大称这种战术为“切香肠战术”,这和郑一娘的“点穴战术”,有点相似。但俄国佬的军事堡垒有很多是依靠马队进行陆路连接,情况比美国这边还要复杂。
美国骨子里还是海洋文明,他们在这个时代修建的道路非常少,基本是依靠船只连接各个居民点。
为什么不在开春以后才沿着河流而下?
因为开春以后,美国的内河炮舰也将开始行动,只有在春季来临前占据高地,才能扼制美国内河炮舰的沿河支援。
河道不同于海洋,特别是密苏里河上游的河道并不宽阔,且河道弯曲,在这里高倍径大炮也无法拉开距离,美军的内河炮舰具有很大的威胁。
在冬季来临前,美军的内河炮舰会返回下游的暖水河道,这样可以防止河面解冻时,冰层膨胀和挤压,会损坏木制船身。
这也是为什么邱金火他们要把冬季来临前向下游快速航行,也是他们为什么要把三体船拆解上岸的原因。
现在,没有人知道邱金火他们在哪里?
但开春以后的炮声,会为后继抵达的船队指引方向。
上游的河湾城,一排排巨大的砖头厂房里,有巨大的煤炉在熊熊燃烧,为工人们提供着温暖和热水,一艘艘三体船在厂房里建造,两千名造船工人整个冬天都不会停止。
东太平洋舰队要在开春时,群山冰雪融化,点点雪水汇聚成溪流,千万条溪流汇聚,涌入密苏里河,那时候密苏里很狂野奔腾,整个河面会扩大。
他们的内河战舰群会沿着奔腾的密苏里河流而下,奔袭千里。
李老头被留下作为整个行动计划的总指挥,这位一生都在大海上奔波的老人,现在又要为了控制河流而奋斗。
他穿着勋鹿皮大衣,带着毛毡皮帽,走在工厂的雪地里,跟所有人亲切的打着招呼。
他就像一个邻居家的老头,和蔼可亲,你无论如何都看不出他是整个东太平洋舰队的副统领。
可这个老头,带着船队从澳洲出发,开拓了北美洲的极北城。促成了阿拉斯加的购买计划,又在六十岁高龄毅然而然肩负起了东海舰队副统领的责任。
他对北美的高山情有独钟,尤其是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上的松树。这些松树宛如巨人般屹立,高大而威武,它们的树干笔直如箭,直插云霄,仿佛要刺破苍穹。然而,在这威严的外表下,它们却展现出无尽的温柔与庇护。
这些松树的枝叶茂密繁盛,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无数生灵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无论是山间的飞鸟、走兽,还是那些微小的昆虫,都能在这片松荫下找到安宁与温暖。
他的前半生是穷困潦倒的海佬,存了一辈子钱,也没娶上婆娘。
到老了,看淡了,觉得自己一生就如此了,或许哪一天会死在海上,被同船的海佬兄弟们送回妈祖的怀抱。
却又在五十岁时,接到了李海潮的命令,带着三条船横渡茫茫太平洋,来到这片新的大陆。
当他在名单最后,给自己名字下面写下五十亩土地的时候,老泪纵横。
他哭是因为高兴,高兴自己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用被草席一卷,就扔进大海。
他哭是因为哀伤,哀伤自己的土地,终究没有传人。
可在那寒冷的极北城,那个从几百人慢慢发展起来的小镇,所有人都依赖他,信任他,叫他“李阿爹”。
而周边的印第安部落也信任他,他严格遵守所有约定,也在荒年救济周边的部落,开办市集给印第安每个小部落留出摊位。
这个时代,人太脆弱了,一场大病,一次感染,就有可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有很多孩子会成为孤儿。
他悲天悯人,在极北城成立了一个家庭,和几个和他一样孤独的老海佬一起,收养了印第安人和小镇里的孤儿。
那不是孤儿院,那是一个真正的家庭,就在在他们几个老人合起来建造的院子里,大家生活在一起。
那些孩子叫他“大阿爸”,那一声声阿爸,把这个老人叫哭了。
他知道,他有传人,那个极北城,那里所有的移民都是他的传人,那些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他已经想好了,等他死后,他那靠近小镇的五十亩土地,要建一个碑林公园。
把所有移民的名字都刻上去,把最初的故事写下来,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最初的人们究竟是如何相互帮助,如何靠伐木,采集,如何开荒,如何在冰冷的大海里捕鱼,如何艰难的生存下来的。
他死后,能留下什么东西?
他能留下的只有一个开荒的故事,他希望后人们能记住一些小事,比如如何在冬日零下二十度点火,如何破开冰面捕鱼,如何熬松针茶治病,如何根据勋鹿的足迹分辨时间和距离,如何用动物骨头制作箭头,如何寻找木料制作打猎的重弩。。。
他有很多事要告诉后来者,或许他们不用再像他们这一代那样求活,但人最原始,最朴实的东西,千万年都不会变。
站在大河边,看着封冻的密苏里,看着风雪里的巍巍群山,李老头觉得自己在五十岁时重活过一次。
所以,今年他还年轻,他还可以为这片土地做很多事,他要用生命来守护这片大地和他们的故事。
李老头和七位老人,口述了整个极北城最初十年的历史,被那些孤儿们写成一本书,书名很朴实,《极北城的故事》。
但这本书,后来成为了极北据点的手册,几乎每个新移民都会购买一本来阅读。
无论他们是被迫害而迁移来的印第安部落,还是各种肤色的人群。那些学过汉字的印第安孩童会在部落里用印第安语朗读给大人们听。那些从大陆过来,从欧洲过来,从非洲过来的人们,最先都会先落脚在一个移民区,很多人会在小饭店里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后来老人们一个个走了,就由店员每天晚饭后讲一段故事给新移民听。
同时,在这个时候,店员会为那些刚落地,身上窘迫的人们提供一份免费的饮食。那是第一代移民经常吃的东西,一份米饭,一份咸菜,一份闲鱼,一碗海菜汤。
这些故事很多人都听了好多遍,可每次店员开始朗读时,所有人都会停下来,静静的听。
如果食物可以裹腹,那么故事可以扶正灵魂,这已经是一种极北城的仪式,亦是极北城人的骄傲和精神来源。
这成为了极北城的特色,那些讲故事的小饭店生意极好,慢慢所有的饭店都开始效仿。后来这些故事和饭店里售卖的书被海员们带去世界各个城市,他们在各个城市的小饭店里,小酒馆里,念给所有人听。
那里面说的好像是最原始求活的办法,是一群穷苦人在北美洲求活的故事,可移民们真正看到的却是一种精神,一种大无畏,又有磅礴胸怀的故事。
那是华人面对自然,面对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精神。不欺凌弱小,照顾老弱,共同携手开发自然,却又讲究天人合一,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这就是华人移民的精神内核。
老人在印第安部落里,对着以一位首领说的一句话被书籍记录:“这世界好大,人却好少,华人和印第安人可以都过得很好,你们教我们在大海上哪里鱼多,我们手把手带着你们一起开荒种地。我保证,不会有一个人饿死!”
老人讲伐木队砍树的话语,也被写下来:“每砍一根大树,要种两棵小树,要给后人留下一片森林,而不是一片荒山。记住,这片森林是我们的,也是所有生灵的!是它们,给了我们最早的住所,给了我们过冬的温暖,没有它们,我们活不过第一个冬天!要在心里感谢它们,而不是糟践它们!”
在二十年后,这本书的一部分进入了教材,文章的名字叫做“北山之木”。
故事很简单,大意是:
在同一年份里,山南和山北的树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长状态。山南的树木生长得异常高大,它们沐浴着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相比之下,山北的树木则显得矮小许多,它们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生长,阳光被山峦遮挡,雨水也相对稀少。
然而,尽管山北的树木个头较小,但其材质却更为紧密。这是因为它们生长在更为艰苦的环境中,需要不断抵御寒冷的北风、贫瘠的土壤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树木们不得不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和防御,从而使得它们的木质更加坚硬。
这种差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山南的树木虽然高大,但或许在某些方面不如山北的树木坚韧;而山北的树木虽然矮小,却以其紧密的材质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这也启示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虽然可能会限制我们的外在表现,但却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力,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有价值。”
他是最普通的中华人,有着最朴素的思想,却顶天立地。
老人就那么站在河边,遥望群山和大河,站的笔直,如同海上的桅杆,亦如极北之地,那些山间的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