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世功此话一出,犹如石破天惊。
难道眼前的大哥竟然...竟然......
尤世威与尤世禄二人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
他们万万没想到,刚刚重逢的大哥竟已是天人两隔,
顿时浑身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几乎要昏厥过去。
内堂之中,原本因听闻尤世功痛斥皇权,早已吓得浑身瘫软的尤大忠,
忽又闻听此言,更是惊惧不已。
他强撑着发软的身体,竟手脚并用地从内堂帘后爬了出来,老泪纵横,
仰头望着尤世功,脸上尽是无尽的痛楚。
钟擎见状立即起身,快步上前将瘫软的尤大忠扶到旁边的椅子上,顺手递过一瓶水。
老人双手颤抖地接过,却连瓶盖都无力拧开。
尤世功见三人如此反应,急忙解释:
莫慌!大哥不是鬼魂!
我的意思是,按常理本该战死沈阳城头,是真真切切死过一回!
但或许因钟大当家降临此间,搅动天机,才让我死里逃生。
钟擎听尤世功这么说,瞬间无语,他暗想,你直接说哥就是根搅屎棍不得了。
尤世功目光扫过惊魂未定的三人,沉痛道:
可那部《明鉴》上白纸黑字记载着尤世功已战死沈阳。
大哥......是本该已死之人啊!
听到这番解释,三人剧烈的心跳才稍稍平复,但那份天人永隔的惊悸依旧挥之不去。
尤世功待三人情绪稍定,发出一声叹息,继续道:
二弟,三弟,为兄不光窥见了自己的死期,
还从那《明鉴》中得知了你们二人二十年后的结局。
据《明鉴》记载,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破榆林,
二弟世威,城破被俘,贼军劝降,你宁死不屈,最终自焚。
三弟世禄,于崇祯十七年在大同与闯贼血战,身中数十创,力竭自刎。
这话一出,尤世威、尤世禄与尤大忠就像受到了几万点暴击,
整个人不光不好了,简直要窒息到无法呼吸,再也找不到坚强的理由......
尤世禄强撑着身体站立起来,双目赤红:
不可能!我尤家满门忠烈,怎会......
钟擎见状,轻轻拍了拍桌子,沉声道:
稍安勿躁,且听尤大哥把话说完。
尤世功面露悲戚,缓缓道来。
他极为详尽地描述了兄弟二人是如何率领部众与流贼奋力搏杀,
如何与贼军艰苦对峙,以及最终又是如何壮烈牺牲的整个过程。
他的话语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将榆林与大同那两场无比惨烈的守城之战,
血淋淋地重现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眼前。
他每说一句,尤世威和尤世禄的脸色就白一分。
这些细节如此真实,仿佛亲眼所见,令他们不寒而栗。
尤世功痛心道:
这便是天书上所载,我尤氏三兄弟的结局。
战死沙场本是我辈武人的归宿,可大哥心有不甘啊!
你们看看,咱们是为谁而死?值吗?
咱们为了他朱家江山,落得个全家惨死的下场,
可这朱家是怎么对待咱们的?朝廷是如何对待边关将士的?
钟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
西沉的斜阳将天空染得一片血红,他望着这片血色残阳,沉声道:
尤大哥所说的崇祯,就是当今信王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驾崩,信王于同年八月二十四日继位,次年改元崇祯。
他转过身,阴影笼罩着他的面容: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李闯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煌煌大明,至此而亡。
正厅内顿时陷入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尤大忠忘了抽泣,尤氏兄弟屏住呼吸,空气凝重得令人窒息。
钟擎一脸沉痛的说道:
但要说宗庙尽毁、皇统断绝,还要等到南明永历十六年四月。
永历帝被吴三桂亲手绞杀于昆明篦子坡...晋王李定国星陨,
那一刻,才是华夏正统的最后一丝气脉,彻底断绝。
尤世威和尤世禄掩面而泣,肩膀不住颤抖。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惶惶大明在几十年后就会走到尽头。
钟擎长叹一声:
你们可知,为这个大明陪葬的,何止尤氏三雄?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正厅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泪:
“熊廷弼,经略辽东,功勋卓着,却遭奸臣构陷,被传首九边。
他那颗不屈的头颅,被悬在九个边镇示众,双目怒睁,仿佛在质问这昏聩的朝廷。
曹文诏,率五千关宁铁骑孤军深入,被闯贼重重围困。
他身陷重围,犹自持刀血战,最终力竭而亡,尸体被乱马践踏,面目全非。
曹变蛟,在潼关与李自成大军血战七日。
城破之时,他身被十余创,仍持旗立于城头,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死时手中紧握的军旗,始终不曾倒下。
周遇吉,宁武关守将。
面对数十倍敌军,他亲自擂鼓助威,身先士卒。
城破后与贼军巷战,力战不退,最终被乱枪刺穿胸膛,壮烈殉国。
孙承宗,七十六岁高龄,在清军攻破高阳时,率领全城百姓誓死抵抗。
城破后,他整理衣冠,向北叩拜,自尽殉国,满门忠烈。
满桂,这位蒙古族将领,在北京城下与清军血战。
他身中数箭,犹自挥刀冲杀,最终马革裹尸,战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赵率教,在遵化与清军激战三日。
他亲自持弓射杀敌军,身中流矢仍不退却,最终血染战袍,壮烈牺牲。
卢象升,在巨鹿与清军血战。
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身中四箭两刀,犹自挥剑杀敌。临终前仍高呼,气壮山河。
孙传庭,在潼关与李自成决战。
他亲率精锐冲阵,深陷重围,最终尸骨无存,连一具完整的遗体都未能留下。”
钟擎的眼泪无声地滑过脸颊:
这位大明最后的脊梁孙传庭,用生命印证了后世那句沉痛的叹息——传庭死,而明亡矣。
你们可知,这个腐朽的朝廷,这些庸碌的衮衮诸公,葬送了多少华夏英杰?你们可知那李定国?
他自幼追随张献忠投贼,献贼死后归附南明。
北伐前夕,他在三军阵前立下誓言:
我李定国,一生戎马,不为帝王基业,只为天下黎民!
今提此劲旅,誓斩胡酋,复我华夏衣冠!诸君且随我,驱除鞑虏,光复大明!
他两蹶名王,屡破清军,一生抗清至死不渝。
临终前在病榻上留下最后遗言:宁死荒外,勿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