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上绽莲华,宝座庄严映彩霞!
香火缭绕云雾绕,禅音袅袅入天涯!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妙善公主在不知不觉间已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十六岁少女。这个年纪,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正是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
国王看着自己的爱女出落得如此美丽动人,心中自然欢喜。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未来,他开始着手为妙善公主挑选合适的夫婿。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国王终于为公主定下了一门亲事。
然而,当国王满心欢喜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妙善公主时,却遭到了她的坚决拒绝。妙善公主一脸坚定地对国王说道:“父王,女儿一心向佛,早已决定出家为尼,此生不会嫁人。”
国王一听,顿时如火山喷发一般,怒火熊熊燃烧。他实在难以理解女儿怎会生出这般荒诞不经的念头,毕竟在他眼中,自家坐拥数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女儿完全能够享受那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于是,国王怒发冲冠,对着妙善公主咆哮道:“你这是何意?咱家如此富贵,你却偏要去做那苦行僧,岂不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
然而,面对国王的怒喝质问,妙善公主却毫无惧色,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她用那平静而坚定的语气,不卑不亢地回答道:“父王,学佛修行乃是女儿心之所向,志之所趋,还望父王能够成人之美。”
这可把国王气得七窍生烟,他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怒发冲冠,仿佛要冲破头顶的王冠。他立刻毫不犹豫地颁布命令,将妙善关进那又黑又小、阴森可怕的屋子里,让她在那里受尽折磨。不仅如此,国王还下令断绝妙善的饮食供应,看她还怎么能如此嚣张!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妙善公主并没有像国王所期望的那样被饿得奄奄一息、毫无生气。相反,她竟然在那间小黑屋里闭门不出,心无旁骛地专心诵读佛经。或许是她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上苍,每到夜半时分,奇迹就会发生——眼前竟然会神奇地自动浮现出食物来!这些食物就像是从天而降的恩赐,满足了妙善公主的饥饿。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国王对妙善公主的状况感到十分惊讶,他原本以为经过这样的折磨,妙善肯定会变得憔悴不堪、虚弱无力。可是,当他再次见到妙善时,却惊讶地发现她非但没有被饿得皮包骨头,反而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
国王的愤怒被这一事实彻底点燃,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他恼羞成怒,又想出了一个更加残忍的惩罚方式——命令妙善去磨坊劳作。他心想,这下子妙善总该吃苦头了吧!
然而,妙善公主来到磨坊后,依旧没有丝毫的怨言和反抗。她依然埋头苦读佛经,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每到夜深人静之时,磨坊里就会传来阵阵自动磨磨的声响,那声音清脆而有节奏,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纵着一切。就这样,豆腐和面粉在这神奇的力量下,不费吹灰之力地被磨好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国王再次亲临,前来探望妙善。当他走进房间时,不禁大吃一惊,因为眼前的妙善竟然如同那初升的朝阳一般,精神焕发,容光满面。
国王满心狐疑,心想这妙善究竟是如何在短短一个月内变得如此精神饱满的呢?他决定再次考验一下妙善,于是下令让她去捡芝麻。
妙善接到命令后,不慌不忙地走进房间。她一进屋门,便如同那入定的老僧一般,稳稳地坐在地上,双眼紧闭,一动不动。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她的身体看似静止,可她的口中却不停地诵读着佛经,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渐渐降临。当夜半时分到来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那些原本散落在地上的芝麻和高粱,竟然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自动地聚集在一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一个月后,妙善再次走出房间,来到国王面前。国王定睛一看,只见这丫头依然如同那傲雪的寒梅一般,倔强而坚定。她不仅没有向国王服软,反而更加坚持自己之前的看法,仿佛那磐石一般,坚不可摧。
老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觉得自己的女儿竟然如此倔强,完全不顾及他的感受和期望。一气之下,他决定采取强硬手段,一定要给女儿招个如意郎君。
于是,国王毫不犹豫地将招亲的消息散播出去,让全国上下都知晓这件事。这个消息就像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各个角落。
不出所料,一听到妙庄王要招姑爷,各位诸侯的公子们都如饿狼扑食一般,纷纷前来迎亲。一时间,王宫前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粗略一数,竟然来了 100 多个人,每个人都身着华丽的服饰,风度翩翩,看上去都非等闲之辈。
面对如此众多的候选人,老国王不禁有些眼花缭乱,心中更是犹豫不决。他实在难以从这么多人中挑选出一个最适合的女婿。
就在国王左右为难之际,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妙善自己来选择。毕竟,婚姻大事关系到女儿的一生幸福,还是应该尊重她的意愿。
于是,国王兴致勃勃地来到妙善的闺房前,轻轻地敲了敲门,柔声说道:“女儿啊,为父给你找了这么多优秀的夫婿,你快出来看看,喜欢哪一个,就告诉为父吧。”
然而,无论国王怎么敲门,房间里都没有丝毫动静。国王心中有些诧异,他加大了敲门的力度,同时提高了声音:“妙善,开门啊,为父有话跟你说。”
可是,门依旧紧闭,仿佛里面根本没有人一样。国王的心中渐渐升起一丝不安,他用力一推,门竟然“吱呀”一声开了。
国王定睛一看,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桌上留着一张字条。他快步走过去,拿起字条一看,上面赫然写着:“父亲,不要找我,我去专心拜佛修行了。”
妙庄王得知妙善可能去当尼姑后,怒不可遏,心中暗骂:“这个妙善,肯定是跑到哪个尼姑庵里去了!”越想越气的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一道命令:“把全国的尼姑庵全部给我烧了!我倒要看看,她还能去哪里当尼姑!”
这道命令一下达,犹如星火燎原,瞬间点燃了全国无数的尼姑庵。火势迅速蔓延,尼姑们惊慌失措,哭天喊地,整个场面乱成一团。许多尼姑来不及逃脱,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惨不忍睹。
然而,就在某一天,妙庄王正在熟睡之际,突然间听到一阵尼姑们的说话声。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充满了哀怨和愤恨:“好你个妙庄王!你把我们烧得如此痛苦,全身都被烧焦了,我们在天国也依然忍受着剧痛。现在,就让你也尝尝我们所受的苦楚吧!”
随着话音落下,只见无数脓包如雨点般朝妙庄王扑来。这些脓包面目狰狞,散发着恶臭,让人毛骨悚然。妙庄王惊恐万分,想要逃脱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完全无法动弹。
就在脓包即将扑到他身上的一刹那,妙庄王猛地惊醒过来,浑身冷汗淋漓。他这才意识到,刚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过了数日之后,妙庄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全身开始长出脓包,这些脓包不仅流脓流血,还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这股臭气弥漫在整个宫殿之中,连周围的人都难以忍受,纷纷掩鼻远离。
尽管妙庄王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医生,但他们面对如此严重的病症,也都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就在妙庄王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和尚突然来到了宫殿。这位和尚看上去与众不同,他的神态自若,仿佛对妙庄王的病情了如指掌。
和尚见到妙庄王后,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有办法治好他的病。然而,当妙庄王询问需要什么药材时,和尚却面露难色,说这材料实在是太难寻得了。
妙庄王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可是堂堂一国之君,难道连一点药材都找不到吗?”他对和尚的话半信半疑。
和尚见状,只得如实相告:“要治好陛下的病,需要用两味特殊的药来熬汤,而这两味药分别是陛下亲生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只有将它们熬成汤喝下,陛下的病才能痊愈。”
妙庄王闻罢,这岂不是易如反掌?遂命人将两位姑娘妙姻和妙缘唤回宫内。待二女归来,皆纷纷摇头,无一人愿从。妙庄王怒发冲冠,呵斥道:“汝等之命皆乃吾所赐,今需汝等相助之时,竟连此等小忙亦无法相助?”观之,吾命休矣。老和尚献出最后一计,言三日之后汝可前往香山,尚有最后一线生机可救命。
三日之后,妙庄王身躯已溃烂得惨不忍睹,剧痛难忍,几欲昏厥,却仍强撑着被人抬至香山上。甫至香山,便见三日之前的那老和尚立于山顶,似是专候他而来。只闻老和尚轻声呢喃:“借吾之眼与手,尽吾妙善之孝心吧!”言罢,竟自将双目抠出,手臂斩断。
手下的人听闻妙庄王的吩咐,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动手将眼睛和手臂熬成了汤。这汤的味道怪异,令人作呕,但为了救妙庄王的性命,他们也顾不得许多了。
妙庄王端起这碗汤,皱起眉头,犹豫片刻后还是一饮而尽。那汤入喉的瞬间,一股奇热在他体内蔓延开来,他只觉得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汗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
然而,这奇热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汗水的流淌,妙庄王身上的脓疮和那些烂肉竟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纷纷脱落下来。他原本惨不忍睹的身体,此刻竟逐渐长出了粉嫩的新肉,原本的剧痛也渐渐消失无踪。
妙庄王惊喜交加,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心中明白这一定是得到了老神仙的帮助。他口中连连赞不绝口道“多谢老神仙!多谢老神仙!”,并准备跪在地上,向着老和尚所在的方向叩头拜谢,感激涕零。
然而,就在他刚刚准备跪地的瞬间,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只听得老和尚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而清脆,与之前判若两人:“多谢父王成全!”
妙庄王惊愕地抬起头,眼前的景象让他瞠目结舌——原本的老和尚竟然在眨眼间变成了三姑娘妙善!
妙庄王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身体完好无损的三姑娘,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妙善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父王,”妙善轻声说道,“今天我用一只眼和一只胳膊,还了您对我的养育之恩。这也了却了我在凡间的最后一个愿望。您口口声声说感谢老神仙,其实真正该感谢的人,是您自己啊。托您的福,今天我终于得以成仙了。”
说完,只见妙善的脚下突然升起一个莲花宝座,闪耀着淡淡的光芒。她轻盈地踏上宝座,宝座缓缓升起,带着她渐渐地消失在云端,只留下妙庄王呆呆地望着天空,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只剩妙庄王一人在地上痛苦地呼喊:“我的妙善姑娘啊!”自此以后,妙庄王一家便在香山上安家落户,广积善缘。而那位妙善,便是大众口中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而韦护转世投胎的尹哥,乃是妙善公主奶妈的儿子,他与观音的关系亲密无间,宛如青梅竹马的玩伴。然而,在与黑衣魔女和霍羽的激战中,伊哥不幸壮烈牺牲。尽管遭受黑衣魔女的百般折磨与伤害,妙善在尹妈一家的精心呵护下,依然茁壮成长。她矢志不渝地向佛祖修行,最终获得了佛祖的点化。她与养父携手并肩,为山林百姓祛病除灾,深受民众爱戴。
最终,妙善在观云洞凭借佛祖赐予的宝物,成功收服了黑衣魔女。她恳请妙庄王修复白雀寺,并与两位弟子善财童子、善财龙女一同潜心修炼,最终皆修成正果,飞升天界,被佛祖赐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