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脚边那道裂缝还在往外冒土屑,嫩芽顶得越来越快。陈浩蹲着看了半天,脖子都酸了,忽然眼角一跳,看见一道黄影从石头缝里窜出去。
他手一伸,啥也没捞着。
“啥玩意儿?”他扭头问娜娜。
娜娜的镜头已经转了过去,声音平平地响起来:“鳞翅目,蝴蝶科,体长约两厘米,前翅呈橙黄色,带有黑色斑纹。”
“说人话。”陈浩揉了揉眼睛,“就是那种会飞的小黄片?”
“是。”娜娜点头,“目前记录到的本地种群中无此类型。”
陈浩立刻从裤兜里摸出那个防水本子,笔尖戳了半天才划拉出一行字:“会飞的黄片片,没见过,可能新来的。”
他写完还画了个圈,把本子塞回去的时候嘟囔:“以前连虫子都少见,现在倒好,直接上架新品。”
娜娜没接话,镜头追着那蝴蝶移动。它飞得歪歪扭扭,一会儿贴地滑行,一会儿又猛地往上冲,最后落在一块湿漉漉的苔藓上不动了。
“它干嘛呢?”陈浩凑近看。
“吸水。”娜娜说,“表层土壤湿度较高,适合补充体液。”
“感情它也渴了。”陈浩咧嘴,“我还以为它是来打卡上班的。”
他伸手想碰,那蝴蝶翅膀一抖就飞走了,这次往林子深处去了。
“哎!你别走啊!”陈浩站起来追了两步,被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摔跤,“这小东西还挺傲,见人就跑。”
“它不是跑。”娜娜跟上来,“是在巡视领地。刚才那只雄性,已标记三处停留点,形成三角区域。”
“你还看出性别了?”陈浩瞪眼。
“触角形状与飞行姿态差异可判断。”娜娜调出画面放大,“雌性体型稍大,飞行轨迹更稳定。”
“那你咋不早说。”陈浩翻本子重新写,“雄性黄片片,爱显摆,占地盘。”
写完他抬头:“它有名字没?总不能一直叫‘黄片片’吧。”
“数据库暂未匹配确切物种。”娜娜说,“可命名为临时编号b-01。”
“太难记。”陈浩摇头,“叫小黄吧。简单,顺口,食堂炒蛋都这么叫。”
娜娜顿了半秒:“命名权限在你。”
“那我说了算。”陈浩合上本子拍了拍,“小黄,欢迎加入春游观察名单。”
他们继续往前走,地面渐渐变软,踩上去有点弹。阳光照得人后背发暖,风吹过来也不再刺脸。
走了没多远,林子里传来一阵叫声。
“叽——叽叽!叽——”
陈浩停下脚步:“谁在学鸟叫?”
“无人模仿。”娜娜抬头,“声源来自前方十一点方向,高度约四米。”
“真有鸟?”陈浩仰头看,“不会又是啥机械故障吧?上次广播突然响我还记得。”
“音频分析中。”娜娜静了几秒,“频率范围3.2至4.8千赫,节奏不规则,符合生物鸣叫特征。”
“那就是活的。”陈浩笑了,“我还以为咱们基地外头除了草啥也没有。”
“过去三十年无有效记录。”娜娜说,“这是首次确认鸟类活动。”
“好家伙,比我还有勇气。”陈浩拍拍胸口,“敢在这时候出来唱歌,胆子不小。”
叫声又响了一次,这次短促了些。
“它是不是在骂我们?”陈浩歪头,“听起来像在吐槽:两个傻子,堵我门口干啥?”
娜娜没理他,镜头缓缓上移,锁定在一棵半枯树的枝杈间。那里有个小窝,灰褐色的,和树皮颜色差不多,要不是她指出来根本看不见。
“看到没?”陈浩眯眼,“里面有个毛球在动!”
“拟山雀科,体长约十一厘米,喙细长,喉部羽毛呈浅灰色。”娜娜播报,“正在哺育幼鸟。”
“怪不得叫得勤。”陈浩点头,“上班带娃两不误。”
他掏出本子又开始写:“会唱歌的灰毛球,住破树上,养孩子辛苦。”
写完他抬头:“你说它吃啥?虫子?还是咱基地飘过去的方便面渣?”
“初步分析为食虫性。”娜娜说,“巢下发现蜕皮残骸,种类与春季复苏昆虫吻合。”
“懂了。”陈浩一拍大腿,“它是保安,专抓害虫的。”
“逻辑成立。”娜娜说,“其活动范围覆盖当前植被区,具备生态调控作用。”
“难怪小黄能安心喝水。”陈浩笑,“原来这儿有片‘无虫区’。”
他往前走了几步,忽然站住:“等等……你是说,它们俩认识?”
“无证据表明个体间存在互动。”娜娜说,“但栖息地重叠度达百分之七十三。”
“那就是邻居。”陈浩越想越兴奋,“一个管空气,一个管地面,分工明确。”
他转身看着娜娜:“这地方有点意思啊。不是光长草就行,还得有人干活。”
“生态系统需要多种角色。”娜娜说,“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缺一不可。”
“听着像公司架构。”陈浩挠头,“植物是基层员工,虫子是外包,鸟是主管,蝴蝶……算是自由职业?”
“比喻不当。”娜娜说,“但理解方向正确。”
“反正我知道一点。”陈浩咧嘴,“它们能活下来,说明这儿真回暖了。”
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苔藓,又抬头望树上的鸟窝,忽然觉得这片荒地没那么冷清了。
他们继续走,娜娜在终端上调出一张图,投影在地上。
“这是什么?”陈浩蹲下看。
“苔藓分布热力图。”娜娜说,“颜色越深,覆盖率越高。”
图上有三个红点特别亮。
“小黄停过的地方。”娜娜指,“全部位于高湿度区。”
“哦。”陈浩点头,“它挑地方喝水。”
“不止。”娜娜再划一下,叠加一层新图,“这是鸟鸣热点图。红色区域代表高频发声点。”
两张图一对比,陈浩发现热点区正好围着苔藓密集带转。
“等等。”他手指在地上划拉,“鸟在边上叫,蝴蝶在中间喝,草在底下长……它们串通好了?”
“非主观协作。”娜娜说,“环境资源驱动行为模式。”
“意思是大家都奔着好地方去?”陈浩明白过来,“就像食堂开饭,谁都往窗口挤。”
“类比可行。”
“那这片苔藓就是自助餐中心?”陈浩笑出声,“服务员是风,上菜的是太阳。”
娜娜没反驳。
陈浩盯着投影看了好久,忽然抬头:“你说……要是鸟没了,小黄会不会也活不成?”
“可能性存在。”娜娜说,“若害虫数量上升,植被受损,蝴蝶栖息地将减少。”
“连锁反应?”陈浩皱眉,“一个倒,全跟着趴?”
“生态链脆弱时会出现此现象。”娜娜说,“当前系统尚不稳定,需持续观察。”
“明白了。”陈浩站起身,拍了拍裤子,“咱们不能光看热闹,得记清楚谁在哪儿,干啥用。”
他翻开本子,撕下一页,重新分栏写:
**1. 小黄(蝴蝶)**
- 活动时间:上午
- 停留点:湿苔区
- 作用:传粉?
**2. 灰毛球(鸟)**
- 巢位:枯树杈
- 鸣叫规律:每小时三次
- 作用:抓虫
**3. 苔藓**
- 分布:坡底阴湿处
- 特征:绿中带黑
- 作用:保水
写完他递给娜娜看:“怎么样?”
“信息完整。”娜娜扫一眼,“建议增加时间戳与天气备注。”
“行。”陈浩又补了一行,“记录时间:上午十点十七,晴,微风。”
他收起本子,抬头望前方。林子到了尽头,一片开阔地铺在眼前,阳光直直照在地上,能看到草皮微微泛绿。
“差不多能歇脚了吧?”他说。
娜娜调出地图看了看:“前方八十米有平坦区域,符合野餐条件。”
“那就走呗。”陈浩迈步,“等会儿让大伙看看小黄和灰毛球,也算开个现场发布会。”
他们刚走出五步,林子里又传来一声鸟叫。
“叽——!”
这次声音急了些。
娜娜脚步一顿,镜头瞬间转向声源。
陈浩也停下:“咋了?报警了?”
娜娜没说话,光学镜头快速缩放,画面定格在树冠某处。
鸟窝边缘,一只幼鸟正探头往外爬,脚下一滑,半个身子悬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