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的夏收时节,京郊皇庄的稻田里一片金黄。
朱元璋身着简朴的粗布衣裳,带着一众皇子皇孙,按照祖制前来亲历农事。晨光熹微中,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预示着今年将是个丰年。
皇庄管事早早候在田头,见圣驾到来,连忙上前禀报:陛下,今年试用新稻种的三百亩试验田,长势极好。特别是施用了化肥的那一百亩,稻穗饱满,秆粗叶茂,远胜往年。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身后那些年纪尚幼的皇子皇孙,正要开口训诫农事之重,却突然发现人群中少了个最显眼的身影。
高炽呢?朱元璋眉头微皱。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站在一旁的朱高煦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故作关切地说:皇爷爷,太孙殿下该不会是怕苦怕累,临阵脱逃了吧?这农事艰辛,确实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
放肆!朱元璋狠狠瞪了朱高煦一眼。
管事连忙打圆场:陛下息怒,太孙殿下或许是被什么要事耽搁了。要不老奴派人去寻...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造型奇特的铁家伙正沿着田埂缓缓驶来。
待那铁家伙在田头停稳,驾驶座上跳下一个胖乎乎的身影,不是朱高炽又是谁?
皇爷爷恕罪!朱高炽小跑着来到朱元璋面前,脸上还带着几分油污,孙儿来迟了。
朱元璋打量着这个满头大汗的孙子,又看了看那个还在微微震动的铁家伙,疑惑地问:你这是...
朱高炽抹了把汗,兴奋地说:回皇爷爷,这是孙儿特意从东大营地开来的联合收割机。这段时间孙儿一有空就去学习驾驶,就等着今天在您面前展示一番。
他指着不远处那块插着天子亲耕牌子的田地,今日咱爷俩那块地,您就安心看着,全都交给孙儿来收!
朱元璋看着孙子满脸的期待,又瞥见其他皇子羡慕的眼神,终于绷不住脸上的严肃,笑骂道:就你滑头!他大手一挥,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收割正式开始。其他皇子皇孙在管事的指导下,笨拙地拿起镰刀,学着农夫的样子弯腰收割。一时间,田地里尽是生疏的割稻声和此起彼伏的喘息声。
而朱高炽那边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他熟练地操纵着联合收割机,在专门划出的三亩里来回穿梭。
巨大的滚轮飞速旋转,所过之处,稻秆整齐倒下,谷粒则通过机器内部的装置自动脱粒,直接装入随行的麻袋中。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三亩稻田已经收割完毕,连脱粒都完成了。
当其他皇子皇孙还在为收割完一小片田地而累得直不起腰时,朱高炽已经跳下收割机,指挥着侍卫将装满稻谷的麻袋搬到田头。
朱高煦看着太孙轻松惬意的模样,又看了看自己磨出水泡的手掌,忍不住酸溜溜地说:太孙殿下倒是取巧。
朱元璋却哈哈大笑,拍着朱高炽的肩膀对众人说:看见没有?这就是动脑子的好处!咱大孙就是聪明!
朱高炽被夸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得意。
这时,管事带着几个老农前来称重。他们仔细地称量着每一袋稻谷,反复核算,最后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陛、陛下!天子亲耕的三亩地,共收稻三千九百多斤!平均亩产...亩产一千三百余斤!
多少?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千三百斤!陛下,这是亘古未有的祥瑞啊!管事跪倒在地,声音哽咽。
朱元璋快步走到那些装满稻谷的麻袋前,伸手抓起一把金黄的谷粒。饱满的谷粒从指缝间滑落,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怔怔地看着这片刚刚收割完毕的田地,喃喃自语:
这可不是多收了三五斗啊...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埂上,将朱元璋的身影拉得很长。这位出身农家的皇帝,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他望着正在擦拭收割机的朱高炽,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震撼,更有一丝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而站在不远处的朱高煦,看着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的太孙,默默握紧了手中的镰刀,眼神阴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