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第一个放下手中的钢笔,身体微微前倾:“我同意这个推荐。达康同志在京州抓产业有股韧劲,去年无人机产业园遇到资金难题,他带着团队跑了七趟省投,硬是把资金协调下来。让他兼任副书记,既能保住京州的发展势头,也能给全省的产业推进带个好头。”
张建国跟着点头,从包里拿出基层巡视时的笔记:“我前阵子去京州调研,科技企业的负责人都夸达康同志‘办实事’。有家新材料企业因为环评卡壳,他亲自去现场办公,三天就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干部,多压点担子没问题。”
新任纪委书记赵立明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谨:“纪委这边已经核查过达康同志的廉政记录,任职多年没收到过一起违纪举报。而且京州在他的要求下,建立了‘干部作风监督台账’,去年查处的不作为案例比前年少了三成,廉洁和作风都经得起检验。”
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表态。分管农业的班子成员说:“京州的农村科技合作社搞得好,达康同志推动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还在全省推广过,他兼任副书记后,能把这些好经验带到更多地市。”分管教育的成员也补充:“京州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康同志在校企合作上有思路,对全省的科技升级有帮助。”
没人提出反对意见——一来李达康的实绩摆在明面上,反驳缺乏依据;二来大家心里都清楚,没必要为这事得罪李达康。他在汉东官场深耕多年,又是京州市委书记,日后工作中难免要打交道,顺水推舟远比当面反对更稳妥。
陆云见大家意见一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既然大家都认可,那这份请示草案就按这个意见修改,会后由省委办公厅整理成正式文件,上报给中央。记住,要把达康同志的实绩写细、写实,让中央看到咱们汉东推荐干部的严谨性。”
散会后,高育良特意留了下来,跟陆云并肩走在走廊上:“云书记,这次推荐很顺利,既给了达康同志激励,也稳住了班子的团结。下一步,等中央那边有了消息,咱们再跟达康同志正式谈一次,把工作衔接的细节定下来。”
陆云点头:“育良同志考虑得周到。中央那边大概率会派人来考核,到时候咱们要配合好,把京州的实际情况、达康同志的工作细节都如实反映。推荐干部不是走过场,得让中央放心,也得让达康同志知道,这份信任是靠实绩换来的。”
不出所料,一周后中央就派来了考核组。考核组没搞大阵仗,先是调阅了李达康的任职档案、京州的经济数据,随后又深入京州的科技园区、社区、乡镇,跟企业家、百姓、基层干部面对面谈话。
在京州科技创新核心区,考核组问一家芯片企业负责人:“达康同志平时怎么帮企业解决问题?”负责人笑着说:“去年我们缺个关键设备的进口批文,达康书记知道后,亲自对接海关,一周就办下来了。他常说‘企业的事就是咱们的事’,不是空话。”
在京州某社区,居民张大妈拉着考核组的手说:“以前咱们小区周边假药贩子多,达康书记来了后,组织公安、药监查了好几次,现在再也没人敢卖假药了。而且他还帮咱们建了社区医院,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
考核组还找李达康谈了话,问他对兼任副书记后的工作规划。李达康没有说空话,而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如果能兼任,我打算先把京州的‘科技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推广到全省,再牵头抓一下药品监管的‘跨省联动’,避免假货跨省流通。”
考核结束后,考核组向中央提交了详细报告,评价李达康“政治可靠、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具备担任省委副书记的能力和素质”。消息传回汉东,李达康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看向陆云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重。
之前他虽在省委班子,但总觉得和陆云之间隔着一层——毕竟自己是前省委书记赵立春的旧部,担心会被“另眼看待”。可这次陆云不仅主动推荐他,还在考核期间帮他协调各种事宜,这份不计前嫌的胸襟,让他彻底放下了顾虑。
从那以后,李达康在工作中格外配合陆云。每次开班子会,他都会提前准备好京州的工作进展,主动汇报需要省委协调的问题;陆云部署的科技升级、民生保障任务,他总是第一个表态“京州先试点、先落实”。有人私下跟他开玩笑:“达康书记,现在你可是陆书记的‘得力干将’了。”
李达康听了,只是笑着说:“谁的班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干事、能为老百姓办事。陆书记心里装着汉东的发展,跟着他干,踏实。”
而新来的张建国和赵立明,依旧保持着低调的节奏。张建国忙着梳理全省的产业链短板,赵立明则在完善科技领域的廉政防控机制,两人都没急于“烧三把火”,而是先熟悉情况、摸清底数,班子里的氛围格外和谐。
深秋的汉东,省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叶子渐渐变黄,却丝毫没影响班子成员干事的热情。陆云看着办公室里那份刚收到的、中央同意李达康兼任省委副书记的批复,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汉东的班子,终于在换届后的调整中,找到了最务实的协作节奏,而这,正是汉东继续向前走的底气。
汉东省委大楼的清晨,阳光刚漫过走廊,办公室里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秘书小陈攥着一份烫金封皮的加急简报,快步走到陆云桌前,语气带着难掩的紧张:“陆书记,岩台市委紧急上报——下辖青溪县发现疑似特殊矿脉,初步勘探说有极高的工业价值,具体成分还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