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坐御台的圣上微微颔首。
一名崇文殿文官送上手中书信,向姜灼拱手道:
“微臣奉旨整理令先尊遗稿,承蒙圣恩有幸得了苏大人这封信件,只是在下学疏识浅,其中有不解之处,还请郡主代为确认。”
低着头的内侍很快将案上书信转呈给了姜灼。
果然是苏砚清那封宣称姜相有意结亲的手信。
姜灼展开信纸,略一浏览后,很快断言:
“先父笔法,起锋锐利,刚直不阿,此信虽然有意模仿,但在行文没有先父的疏朗之韵,这绝非先父的真迹,还望陛下明察。”
在旁的崇文殿文官也点头,向御座恭敬行礼道:
“看来郡主的想法,与微臣一致。”
“朕明白了。”
圣上正欲再问,苏砚清却主动出列,声音清越:
“姜相手信确是臣伪造,只是此事实在是情由所原,众人皆知苏姜两氏世代交好,早在微臣入仕前,家父就托我护送昭宁郡主一路南下回乡,其中又遇衢州凶险,情急之际,我与昭宁郡主携手奔袭,已暗生情愫,当日金明池宴,陛下好意为我赐婚,只是微臣心有所属,这才出此下策。”
“昭宁,你怎么说?”
圣上再度看向殿中俯首的姜灼,语气不轻不缓。
“若是你二人情有所至,朕也不会强人所难,倒也乐意做个见证。”
“陛下——”
姜灼端庄行礼,沉声:“自父亲辞世以来,臣女一直安守孝道,先前与苏大人在衢州遇险,情况紧急之下,我也只将苏大人视作族兄,若父亲生前真将臣女许给苏家,臣女自当遵命,但如今……”
姜灼话音微顿,神色凄楚:“臣女实在不明白苏大人为什么要伪造父亲书信,又何故声称臣女与他暗生情愫?”
“哦?”对这场婚约乱账,圣上似乎很是感兴趣,转而又向苏砚清道:“苏卿对此当作何解释?”
“微臣也不知道郡主何故如此绝情?”苏砚清似乎,略有迟疑,转而从袖中取出一方丝帕,恭敬呈上,“儿女私情照理不应说与外人听,更不应如现在这般对簿公堂,只是早在衢州时,微臣就与昭宁郡主私定终身,这是昭宁郡主当时赠我的信物,还请陛下查验。”
殿前的礼官接过苏砚清呈上的信物,转呈圣上。
“昭宁?你莫非是要悔约?”
圣上却没有要仔细查看的意思,反倒带了一丝戏谑。
苏砚清与姜灼,无论是按年岁,出身,还是样貌都是京城拔尖,先前苏砚清当众公布与姜灼的婚约,众人皆觉也算是相得益彰的一对,如今姜相手信被崇文苑整理姜惇遗稿的文官道明是假,二人竟对峙御前,将场面闹得如此难看。
饶是金殿肃穆,众人间也渐渐起了些微非议。
“陛下!此事要说悔,也该是真有此事在前,”姜灼皱眉,再度稽首道,“女儿家私物,无论是宴会遗失还是下人保管不力,都有可能不慎落于他手,我自认不曾与苏大人私定终身过,更没有以贴身之物相赠,还请陛下让我这个当事人看看这所谓的信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圣上微微颔首。
内侍便将那方丝绢呈给了姜灼。
姜灼起身,稍稍查看了后,便直接问向苏砚清:“苏大人可确定这就是您所说的我拿与你定情之物?”
苏砚清身姿挺拔,隔着金殿众人望向姜灼,眉眼间笑意浅浅:
“然也,那夜在衢州,郡主被薛魏二人追杀,我以身相救后,郡主曾赠我以此帕——”
“此物绝不是臣女的东西,”不欲听苏砚清再多作补充,姜灼再度面圣直接,“陛下可派人去姜府查臣女私物,便可知道臣女物品上皆绣纹样绝不是如苏大人提供的这方绣帕这样的。”
说罢,姜灼便将这方丝绢大大方方地展示给众人看。
只见这方丝帕质地上乘,轻薄如云,右下角以一枚银线暗绣的折枝桃为缀。
在旁的陶桃却有些讶异地捂住了嘴。
早在苏砚清送生辰贺礼时,姜灼就留意到他特制的那身衣服带了熟悉的桃纹式样。
而这折枝桃正出自于陶正岳交给自己的手帕,大概是因为那次姜灼与苏砚清携手奔逃去农家休养的时候,姜灼还带着那方绣桃手帕,以致于苏砚清认为这是姜灼随身物品上特有的纹样。
苏砚清既然能有心思做那一身折枝桃纹的衣裳,料想也能顺手仿个随身丝绢。
只是,姜灼有心提防,自苏砚清送了那件生辰衣裳后,府中所有带折枝桃纹样的东西都被清理了。
说着,姜灼又将丝绢放回案中,又缓缓取出自己随身的香囊,向众人展示上面五叶桃花的绣样,紧接着又兀自忧伤道:
“先父在时,常与姜灼说起,做人不必在乎结果,只需轰轰烈烈行心中之道便可,因而爱桃花更胜桃果,府中更多以桃花作饰,如今苏大人竟以此绣样编排我与他私定终身,可见是既不知晓父亲生前之志,又不熟悉我的一应日常习惯。”
姜灼双眼通红,俯身再拜。
“请陛下彻查姜府上下,还臣女清白。”
恢弘金殿,众人寂静。
苏砚清眼底的笑意,渐渐消失。
事已至此,真假对错已见分晓。
“父皇!”赵翊白站了出来,“当日金明池宴,明明是父皇赐婚在先,但苏学士却能立即取出事先伪造的姜相手信,若非能提前预知圣意,便是此事早有预谋。”
“如果真是发自真心的儿女私情,又何须如此多的心机筹谋呢?”
“要是随意伪造一封书信,随便取一方手绢就能定下郡主的婚事,那恐怕京中贵女要人人自危了。”
……
紧接着王世衡等新政党人也一一站出来,为姜灼陈情。
姜灼依旧跪在殿中,不肯抬头。
“去查。”
圣上再度看了眼面色灰白的苏砚清,挥袖指派宫人出去查证,随即叹了口气,缓缓承诺道:
“若此事为假,朕定然会为你讨回公道。”
圣上既已发话,随行的宫人也识眼色地上前,扶着姜灼起身,前往偏殿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