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尘没坐下,而是直接走到隔壁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赵医生,徐杰,你们过来一下。”
很快,赵林和徐杰也走进了周逸尘的办公室。
小小的办公室里,一下子站了五个人,康健民、赵林、钱伟、徐杰,还有周逸尘。
这几乎是内科所有的男医生了。
“都坐吧。”
周逸尘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把12床的病历拿过来,咱们开个短会,都说说想法。”
他把病历递给康健民,自己则靠在桌边,环视了一圈。
“刚才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钱伟,你是主管医生,你先说你的诊断思路。”
这架势,是一场正式的病例讨论会。
钱伟有些紧张,但还是理了理思路,把自己之前的诊断和治疗依据说了一遍。
“……我最初考虑是病毒疹或者药物疹,但是对症治疗效果不好,而且关节症状没法解释。”
周逸尘点点头,没有评价,而是看向了徐杰。
“徐杰,你觉得呢”
徐杰想了想,小声说:“会不会是……风湿热”
康健民看完病历,扶了扶老花镜,开口道:“风湿热的皮疹不是这样的,而且通常有咽喉炎的前驱病史,这个病人没有。”
老医生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一句话就否定了这个可能。
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落在了赵林身上。
赵林沉默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同意康老师的看法,不像风湿热。”
“反复高热,一过性的皮疹,还有多关节炎……我以前在书上看过类似的,但想不起来具体是哪个病了。”
他的话不多,但说到了点子上。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确实是个怪病,症状互相矛盾,指向不明,像一团乱麻。
周逸尘安静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他的满级教学技能,能让他清晰地洞察到每个人的思维盲区。
钱伟和徐杰,是知识储备不够。
康健民,是经验丰富但被传统病种框住了思路。
赵林,有思路,但缺乏临门一脚的知识点串联。
他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把这些散落的珠子,串成一条线。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周逸尘终于开口了。
“我们来捋一下这个病人的核心特点。”
“第一,不明原因的高热,热型很奇怪,每天到固定时间就起峰,用了抗生素无效,说明不是典型的细菌感染。”
“第二,非典型的皮疹,随发热而来,随退热而消。”
“第三,多发性、游走性的关节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常规检查,血象白细胞是升高的,但没有找到明确的感染灶。”
他每说一点,众人的思路就跟着清晰一分。
他看着众人,抛出了最后的引子。
“把这些特点都放在一起,有没有让你们想到某一类疾病”
康健民和赵林同时目光一闪,似乎抓到了什么。
周逸尘没有让他们猜太久,直接给出了方向。
“会不会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
这个词在这个年代的县医院,还属于非常前沿和陌生的概念。
钱伟和徐杰脸上写满了茫然。
就连康健民,也只是在某些医学杂志上看到过这个提法,临床上根本没接触过。
周逸尘继续深入地解释。
“我怀疑,病人得的可能是一种叫‘成人斯蒂尔病’的罕见风湿免疫病。”
“它的典型三联征,就是发热、皮疹、关节炎。”
“而且,它的实验室检查,也符合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但各种病原学检查都是阴性的特点。”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所有人脑中的那把锁。
赵林猛的一拍大腿。
“对!就是这个病!我想起来了,以前在进修教材上看到过!”
康健民也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看着周逸尘,眼神里充满了佩服。
这个诊断,太大胆,也太精准了!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县医院医生的知识范畴!
钱伟和徐杰更是听得目瞪口呆,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周逸尘看着众人信服的表情,心里很平静。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和分析,让大家自己想到答案,这比单纯的灌输要有效得多。
“这只是一个临床诊断方向。”
周逸尘的语气依旧沉稳。
“我们县医院没有条件做血清铁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检查来确诊。”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诊断方向,来调整治疗方案。”
他看向钱伟,下达了指令。
“第一,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
“第二,给病人上非甾体抗炎药,先用阿司匹林,大剂量,观察退热和关节炎的缓解情况。”
“第三,如果效果不好,就要考虑上激素。”
“第四,跟病人家属做好沟通,说明病情复杂,我们正在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做好随时转市里医院的准备。”
一条条医嘱清晰明确,有理有据。
刚才还一筹莫展的众人,瞬间有了主心骨。
钱伟用力地点了点头,拿着病历夹的手,都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我明白了,周副主任,我马上去执行!”
一场小型的病例讨论会,就这样结束了。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在办公室里久久没有散去。
康健民看着周逸尘,感慨地摇了摇头。
“逸尘,你这一手,可真是给咱们内科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啊。”
赵林也破天荒地主动开口,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
“周副主任,我服了。”
这话赵林说得真心实意,毕竟周逸尘的医术早就和他不在同一个层次了。
如果只是超过一点,他还会不服气,毕竟他可比周逸尘大了十来岁。
虽然医生这个职业,年纪越大越吃香,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天才这个说法。
而周逸尘,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天才。
一个疑难病例,不仅没有难倒科室,反而成了一次完美的现场教学。
周逸尘用他远超时代的技术和成熟稳重的领导力,将整个科室的技术水平和凝聚力,都悄无声息地往上拔高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