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刘师爷的身影便出现在视线之中,他步履匆匆,神色凝重,显然也是意识到了当前的局势之严峻。
“两位都请坐吧。”陆峰示意他们坐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刻,整个县城都仿佛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朝廷的催缴赋税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心头,而敌军的抢粮掠夺更是雪上加霜。第一批敌军便有一万人之众,如今他们已是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两位,“这一次敌军一万,那下一次若是十万大军压境,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假如两国全面开战,我们夹在中间,又该何去何从?”陆峰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焦虑与无奈,他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决定着县城的命运。
刘师爷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大人,依我之见,去年刚经历过一场大战,今年应该不会再轻易起战事了。毕竟如今各地都粮食紧缺,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争。最少也要两三年之后,等国力有所恢复,才可能再次爆发大战。”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但陆峰的脸上却并未露出丝毫轻松之色。
他知道,战争往往不会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而未来的局势更是充满了变数。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在这场风暴中稳住脚跟,守护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与安宁。
陆峰略作沉吟,目光深邃地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随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现在,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朝廷赋税这一棘手问题。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绝不能让府衙的探子察觉到威远县藏有富足的粮食。刘师爷,从明日开始,全城百姓的口粮分配需做出调整。你需悄悄通知百姓,将实情坦诚相告,同时降低伙食标准,但务必确保他们能勉强维持生计,直至府衙的人撤离后再恢复原状。”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外,对于府衙派来的那些人,同样要降低他们的伙食标准,不可有丝毫懈怠。我们可以寻些野菜,掺入粥中,营造出粮食短缺的假象,让他们深信不疑。至于仓库中囤积的粮食,我自会安排人手妥善藏匿,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估计赋税不光我们完成不了,估计大部分完成不了。
说到这里,陆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他深知人口对于县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话锋一转:“再者,想要实现县城的长远发展,人口的增长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动员百姓,鼓励他们前往周边的县城往来,设法吸引人口迁入。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一项激励政策:凡成功招揽一人迁入威远县者,将奖励其一个月的俸禄。这样一来,相信人口很快就能得到显着增长。”
“同时,我们分房分地的政策也要大力宣传,让百姓们看到在这里生活的前景和希望。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生出归属感,将威远县视为自己的家园。我们还要让百姓们明白,在这里,他们能填饱肚子,有瓦遮头,绝不会受到剥削和压迫。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拥护。”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既展现出了陆峰作为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决策,又充满了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
刘师爷,咱们县城的人口数量,你那边上报府衙的了没有?
回大人,卑职惭愧,人口数量的统计尚未完成,正准备着手处理。
这样,完了你上报千余人就可以了,不要多报。
那州府的人对现在县衙的情况是否有所察觉?本官需得确保万无一失。
大人放心,应该还不知情。昨日他们进城之时,卑职已安排所有百姓迅速到各自指定位置忙碌起来,他们未曾有机会多加留意。况且,那些州府来的人至今仍在醉乡之中沉睡未醒,想必是不会知晓的。
好,如此甚好。你即刻通知全城百姓,凡是尚有一定行动能力的,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出城去寻访亲朋好友,顺便让他们把人想办法带到咱们县城来定居。
本官打算在今日,将咱们县城变成一座空城,上演一出精彩的“空城计”。
包括咱们的军队在内,也一律放假休息,让他们也出城去寻亲访友,和百姓一样,带人口回来壮大咱们县城的人口规模。
王统领,你速速召集亲卫队,将马车套好,咱们也到邻近的县城去转转,做些生意,顺便探探风声。
情报队即刻起开始行动,也到了展现力量的时候了,四处搜集情报,务必做到知己知彼。
至于府衙的人,刘师爷你看着妥善安排。等全城百姓出发之后,你就带着他们四处巡查,特别是那些库房重地,要让他们亲眼看到咱们粮食匮乏的现状。记住,要表现得自然一些,别让外人看出破绽。
本官稍后会亲自撰写一份奏折,向朝廷哭诉咱们的艰难处境,请求朝廷拨发粮草支援。且看朝廷的态度如何再做定夺。此事关乎全县百姓的安危,尔等务必尽心尽力,不得有丝毫懈怠!
多余的人务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离开县城,为了确保秩序与安全,我们将这个时间定为七天,全城百姓需在这七日的期限之外方能返回。
刘师爷,你身为府衙的智囊,这七天内,你务必要妥善安排。
这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安危,更是为了我们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你要亲自督办此事,不得有丝毫懈怠。
至于明年的事务安排,那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待到明年,这一个催粮官前来查看时,面对今年与明年截然不同的景象,他们定会心生疑虑。
到时候告诉他们真相,相信他们也不敢轻易上报。毕竟,瞒报于他们而言,同样是难以承受之重罪。
到时候,我们大可以继续隐瞒,继续虚假上报两千人丁,而后再逐年递增,一年加一千,如此这般,待到朝廷真正察觉之时,恐怕已是数年之后了。
到那时,我们早已根深蒂固,势力庞大,发展得如火如荼。朝廷即便想要追究,也已为时晚矣。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我们仍需努力,争取在不惊动朝廷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壮大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