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妇人艰难地挪动着身体,试图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她那苍白而虚弱的面容上,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无奈。她缓缓地开口说道:\"我这破烂般的身子,可能也活不了多久了。不过,你能回来看看我,我的心里头还是很高兴的。\"
陈氏听了这话,心中一阵酸楚。她赶紧从桌上温着的茶壶里倒了一杯水,小心地端到陈老妇人嘴边,轻声说道:\"母亲,您喝点水吧。您呀,别想那么多,您的身体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陈老妇人微微抬起颤抖的手,接过水杯,轻轻地抿了一口水。她看着陈氏,眼中闪烁着泪光,喃喃自语道:\"我知道,你一直都是个孝顺的孩子。只是,我这身子,我心里清楚,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每多活一天,就多拖累你们一天啊。\"
陈氏紧紧握住陈老妇人的手,安慰道:\"母亲,您不要这样说。您怎么会是拖累呢?我们都希望您能早日康复。而且,郎中不是给您换了新的药方吗?我今天看到您的气色,明显比上次来看您的时候好了很多。所以,您一定要有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陈氏看着母亲因为被病痛折磨而变得憔悴的面容,心中难过不已。她急忙收敛住内心的烦乱情绪,静静地坐在床边陪伴着母亲。
就这样,母女俩在房间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天来,说着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刻。直至中午,陈父回到家中。
陈老妇人共生有三个子女,其中长女便是陈氏,名为陈婉儿。此外,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如今,妹妹已经嫁人,成为邻县县衙主簿的妻子。尽管家庭并非富贵之家,但生活却过得安稳顺遂。
弟弟也早已成家,他的妻子正是当地一家布庄老板的女儿。位于玉川路上的那家最大的布匹店铺,便是她家的产业,与陈家可谓门当户对。
陈父在陈老妇的床前坐下,轻声细语地询问着妻子今天的服药和饮食情况。一旁的陈氏赶忙回答道:“父亲,母亲刚刚吃了一碗肉糜青菜粥呢。”陈堃听后,面露喜色,欣慰地拍了拍陈老妇人的手,宽慰她道:“能吃就好啊!吃饱了就会有力气,身体也自然会好起来的。”或许是因为刚吃完饭的缘故,陈母感觉自己的身体恢复了一些元气,脸色也好转了许多。这时,陈父对陈母说道:“你先好好休息一下,养足精神,下午让婉儿陪着你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我就先带婉儿去饭厅用餐。”陈氏先扶母亲躺下,盖好被子,这才跟在陈父后面往饭厅走去。
饭厅门口,陈氏的弟弟陈卓然带着妻子正站在那儿候着。陈家虽说是商贾之家,但文化礼仪这一点,一直做到了很好的传承。饭桌上如果长辈没有动筷子,那么晚辈是坚决不能先拿筷子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