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清晨,日光穿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巍峨的朱雀门上,给这座古老的都城镀上一层金黄。太极殿内,气氛却如暴风雨来临前一般压抑沉闷。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人人神色各异,却都透着几分紧张。当今圣上李晔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道:“如今吐蕃屡屡犯境,边疆告急,众爱卿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左丞相赵崇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吐蕃狼子野心,不可不除。臣以为当立即派遣大军,直捣黄龙,方能震慑诸邦,保我大唐边疆安宁。”他身材高大,声如洪钟,话语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右丞相郑畋却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赵丞相,如今国库空虚,民生尚未恢复,贸然兴兵,劳民伤财,岂是明智之举?依臣看,不如先派使者前去议和,以缓兵之计,再图后策。”郑畋身形消瘦,眼神犀利,言语中满是谨慎与算计。
两位丞相针锋相对,其他官员也纷纷站队,一时之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李逸尘站在武官队列之中,眉头紧皱,心中暗忖:“这两派相争,各执一词,却都未曾考虑到百姓的死活。边疆战事一起,受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百姓啊。”
就在众人争得面红耳赤之时,一位年轻的官员从队列中走出,此人正是新晋的监察御史苏牧。苏牧身形挺拔,面容清俊,眼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果敢。他先是向圣上行了一礼,然后朗声道:“陛下,臣以为两位丞相所言皆有偏颇。”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苏牧顿了顿,接着说道:“如今吐蕃犯境,我们既不能一味求和,也不能贸然出兵。当务之急,是加强边疆的防御工事,训练精锐之师,同时派遣细作深入吐蕃,了解其内部虚实,再寻机而动。如此,方能做到进退有据,既不损我大唐威严,又能最大程度减少百姓的伤亡和损失。”
李逸尘听了,心中暗自点头,觉得苏牧所言甚有道理。李晔也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苏爱卿所言,正合朕意。就依你所言,加强边疆防御,派细作打探消息。至于出兵与否,待时机成熟,再做定夺。”
赵崇和郑畋见圣上采纳了苏牧的建议,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好再说什么。然而,此事并未就此平息。退朝之后,赵崇和郑畋便各自回到府中,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赵崇觉得苏牧此举坏了他兴兵立功的计划,心中十分恼怒。他在府中来回踱步,突然停下脚步,对身旁的幕僚说道:“这个苏牧,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坏我好事。你去给我查查,他背后到底是谁在撑腰。”
幕僚领命而去。而另一边,郑畋也在府中与亲信商议:“苏牧这小子,倒是有些见识。不过,他此举无疑是得罪了赵崇,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拉拢他为我们所用。”亲信点头称是。
李逸尘回到家中,心中仍在思索朝堂上的事情。他深知,此次吐蕃犯境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牵扯的是朝堂上各方势力的争斗。而他作为一个小小的捕快,虽无权无势,但也希望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李逸尘开门一看,只见苏牧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微笑:“李捕快,别来无恙啊。”李逸尘连忙将他请进屋内,问道:“苏大人,今日朝堂之上,多亏您仗义执言。不知您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苏牧收起笑容,神色凝重地说道:“李捕快,实不相瞒,我此番前来,是想请你帮我一个忙。我怀疑朝堂上有内奸与吐蕃勾结,暗中传递情报,你能否帮我调查此事?”
李逸尘心中一惊,没想到此事竟然如此严重。他沉思片刻,说道:“苏大人放心,此事关系重大,我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这内奸隐藏极深,要想查出他的身份,恐怕并非易事。”
苏牧点了点头:“我明白此事的难度,但我相信你的能力。你可先从最近与吐蕃有过接触的官员入手,暗中调查他们的行踪和往来信件。如有任何发现,立刻向我汇报。”
李逸尘领命之后,便开始了秘密调查。他乔装打扮,混入各种场合,四处打探消息。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他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原来,郑畋府中的一位管家近期与吐蕃的使者频繁接触。李逸尘跟踪了他几天,发现他每次与使者见面之后,都会回到郑畋的府中。李逸尘心中疑惑,难道这内奸竟是郑畋?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李逸尘决定冒险潜入郑畋的府中,寻找证据。一天夜里,他趁着夜色,翻墙进入了郑畋的府中。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侍卫,朝着管家的房间摸去。
在管家的房间里,李逸尘翻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些信件,上面果然写着与吐蕃勾结的内容。他心中大喜,正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心中暗叫不好,连忙躲到了床底下。
很快,房门被打开,管家和几个侍卫走了进来。管家一边走一边说道:“奇怪,我明明把信件放在这里的,怎么不见了?”侍卫们开始四处寻找,李逸尘躲在床底下,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他以为自己要被发现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喊叫声:“着火了,着火了!”管家和侍卫们听到喊声,连忙跑了出去。李逸尘趁机从床底下爬了出来,拿着信件,迅速离开了郑畋的府中。
李逸尘将信件交给苏牧之后,苏牧看了脸色大变:“没想到这内奸竟然真的是郑畋。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立刻向圣上禀报。”
于是,苏牧和李逸尘一同进宫,向李晔呈上了信件。李晔看完信件后,龙颜大怒:“郑畋,你身为丞相,竟做出这等卖国求荣之事,实在是罪不可恕!来人,立刻将郑畋拿下!”
很快,郑畋被押到了太极殿。他看到信件后,知道事情败露,却仍狡辩道:“陛下,这是有人故意陷害臣,臣冤枉啊!”
李晔冷笑道:“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来人,将他打入大牢,听候发落。”郑畋被带走后,朝堂上一片哗然。赵崇则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终于扳倒了对手。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没过多久,吐蕃再次发动进攻,而且这次的进攻比以往更加猛烈。李逸尘和苏牧都意识到,郑畋虽然被抓,但他背后的势力恐怕并未完全清除,他们很可能还在暗中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在这危机时刻,李逸尘和苏牧决定放下朝堂上的纷争,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吐蕃的进攻。他们一方面加强边疆的防御,一方面继续调查郑畋背后的势力。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