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商水时间已经过去三年。匠作工坊在学塾之后两月也开办了起来。
学塾已经不只最开始的五个教书先生,
通过牙行掌柜的持续输送,加上本地的落魄书生,教书先生的数量也已经来到了33个。
学生也有了将近200名,其中3成是平民子弟,这是父母想为孩子拼个前程的。
剩下的有6成是小商贩,这些是想让孩子学点本事以辅佐自己。
另有不到1成是城中大户的孩子,这些人家中没有族学,过去都是在县学里混日子的。看到周衍所办的学塾,老师认真负责,所以将孩子从县学转了过来。
这其中有部分是年纪小的,不过五六岁的孩童,这些不算多,周衍安排了一个班,交给一个老师负责。
学塾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周衍让吴简按照知识水平分成7个班。各有老师负责。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周衍已经让吴简担任山长了。
只有这几个班用不着这么多的老师。其他先生都被周衍安排去开发课程,主要是术数方面的,只要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术数书籍都被周衍收集了回来,当然其他书也不少。
这些是学塾的内部情况,从开办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以来,一共花了周衍将近2000两白银。肉眼可见的未来,还会花周衍更多的钱。不过为了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
但是现在这种运行模式完全达不到自己的心意。在周衍看来现在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大量的缺陷。比如老师们对学生态度完全无所谓,有的学生来了几天不来了,老师也不管。
还有老师对术数的不在乎,这些书生都是从小学习经义的,对术数忽视也正常。不过有些人让他照着书教也不认真,哪怕周衍已经强调过不止一次。
卯时三刻,明德书院的文昌阁内,三十三名教书先生齐聚一堂。周衍端坐主位,吴简捧着一摞蓝皮册子立于身侧,一名叫做钱茂的书生则提笔记录。
“今日起,书院推行‘月课考评’。”周衍敲了敲案几,吴简立刻将册子分发下去——这是周衍让匠作工坊的印刷坊制作的。
册子扉页赫然写着《明德书院教职考成法》,底下是蝇头小楷细则:
1. 学生留存:带班师考核学生留存率,分到每个班的学生要留档,每月考核留存,少一个扣带班教师30文。持续一学期满留存者,赏银1两;
2. 术数达标:每月考核各班术数成绩,术数达60分者过3成以下者扣百文钱,5成以下者扣50钱,6成以下者不奖不惩,8成以下奖200以上奖500;
3.老师个人考评:每月考核夫子个人学术,包括经义,诗词,术数等。差者补习,达标者不奖不惩,优者薪资提百文。考题难度逐次提升,连优者另有奖金,连差者请走不送;
4.薪资等级制度:分7级,最高……;
5. 随时抽查……
周衍见众人看完,沉声道:“有的人或许觉得苛刻,但过去我多次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术数功课,你们听了吗。还有部分人是不是连自己班里有多少人都不知道?这样的态度如何能教好学生?我设立这些制度,正是为了激励大家认真教学,提升书院整体水平。希望大家能理解并严格执行。”
老秀才赵夫子当场摔了册子:“荒唐!圣贤之道岂能用铜臭衡量?”
周衍眼皮未抬:“赵老若不愿意,我可给你结算薪资,另加车马费,送你回原来的地方。”
赵夫子噎住——周衍给的薪酬可不少,其他地方薪资可给不到这价,只得悻悻坐下。
有人出声道:“周先生,这其他的都好说,其他的倒好说,不过这学生留存这……有学生不愿学,我们也管不到啊。”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到:“就算学生好学,但还有家长嫌弃孩子上学浪费时间,硬要把孩子拉回家帮忙干活。这我们如何是好。”
周衍听完,冷冷道:“学生不愿学,家长不支持,确实是难题。但你们就没有问题了吗?夫子们是否真正用心教导,是否主动与家长沟通,解释教育的长远意义?你们去了解过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吗?
我给你们开远比外面高得多的薪资,是来请你们当大员外的吗?你不会?
我教你们个方法,去一家一家上门去拜访,怎么说话你们自己斟酌。言尽于此,学生留存事关各位薪资,你们自己心里有数!还有问题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过也没人再出声了。
“既然都无事,那便散了。”
午后,吴简抱着一摞账本走进藏书阁。屋内五名年轻书生正伏案疾书,他们是新设的“教研房”成员,专司编纂教材。
“这是上月薪俸收支,”吴简将账本摊开,“周先生说了,若你们编的《商用算学》能让实务班学生算账差错率降一成,下月俸银加三成。”
书生陈喜眼睛发亮,指着自创的“四喜速算法”道:“吴山长放心!我这法子比《九章算术》快三倍,连贩夫走卒都能学会!”
隔壁桌的老学究却摇头:“商用算学怎能不引朱子注?合该先讲‘格物致知’……”
吴简轻笑:“刘先生,东街米铺王掌柜昨日还问,能不能教他儿子三天内学会对账。”
老学究顿时哑火。
月末黄昏,吴简突然带人闯进一个班。赵夫子正摇头晃脑讲《孟子》,见吴简手持《教学日志》核对课时,气得胡子直颤:“成何体统!”
“赵老莫怪,”吴简翻开日志,“您本月应授《孟子》十八节,实际只讲了十节,剩下八节让学生自习——按考成法,扣钱40文。”
---
月底,书院账房贴出红榜:
- 甲优班:童试通过率六成,主讲孙秀才奖银20两;
- 实务班:学生算账速度提升五成,陈四喜获“教研先锋”赏银5两;
- 垫底惩戒:赵夫子因考评末位,调去藏书楼培训3月。
廊下,孙秀才掂着银锭对陈四喜笑道:“你这‘四喜速算法’倒比八股文值钱!”
陈四喜指了指红榜:“明年我要让全商水的掌柜都来买咱的教材!”
---
周衍立于窗前,目光深邃:“改革初见成效,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还不到有结果的时候。”
周衍又想到了匠作工坊。那边的人就比较多了,万通牙行掌柜的这段时间一直给周衍输送工匠。现在的各种工匠已经达到了80多位,不过也该到头了。
成都府约么有80~100万人口,工匠只占5%~10%约8~10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大户服务,在民间的不会太多。而且有手艺的人在哪都比较吃香,要不是周衍承诺的工钱较高,说不定连现在这些人都没有。不过这是个长期的活,慢慢来吧,反正自己等得起。